张云凯
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问题设置难易失调,抓不住重点,问题设置缺乏探究的价值,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做题,讲题上,不重视提问,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问题要有典型性;问题有层次且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应用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一、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
教师可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富有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例如,演示“楞次定律”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四种操作过程中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与原磁场B的方向及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关系。对上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我们应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索、研究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去分析现象,发现规律。问题1: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并非仅由原磁场B的方向决定,它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比较记录,发现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并不仅由磁通量的变化决定,它还与什么因素有关?为深刻揭示出结果(B′与B方向的关系)与原因(Φ的变化)的关系。还须继续寻找两条结论的共同性,并作进一步的概括。问题2:当Φ增加时,B′与B的方向相反,B′对Φ的增加起什么作用?当Φ减少时,B′与B的方向相同,B′对Φ的减少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发现了电磁感应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楞次定律。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尽快扭转对电源的一些错误认识,建立电动势与内阻的概念,通过一个差异性实验来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准备好演示实验:用串联的两节电池(每节电压1.5V)给三个并联的相同小电珠(额定电压为2.5V)供电。实验1:当只闭合开关S1时,学生们会观察到小电珠L1比正常发光稍亮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若再闭合开关S2,小电珠L1的亮度会发生变化吗?请学生们先猜测,然后再做实验。实验2:闭合开关S2,观察小电珠L1的亮度。发现L1的亮度变暗。实验3:继续闭合开关S3,学生们马上会做出正确的猜测并观察到L1、L2的亮度在下降。整个过程中,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疑问:实际电源两端的电压可能会变化等问题,进一步的探究将在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深入下去。
二、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在《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教学过程中,可围绕能源危机和节能这一热点话题来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问题:能源危机是国际性问题,我国政府现在也一直在强调节能。不过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被消灭,我们有必要节约能源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在讲述牛顿第三定律时,问题: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应该不会分出勝负,而实际上却总有一方获胜,这是否违背牛顿第三定律?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强烈的知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联系物理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人文情境,让学生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伽利略等科学家不只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让学生明白成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定的追求和坚强的意志。例如:在教学单摆时,讲19岁的伽利略如何一次次地观察教堂铜吊灯随风摇摆的现象,他又怎样一次次地计量,终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出了摆动时间与物体质量无关而与摆长有关的结论,从而总结出摆的等时性原理。又如讲述反冲运动时,描述我国古代就发明了火箭,火箭上绑一个火药筒,火药筒前端封闭,火药点燃后生成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后人又依此发展了现代火箭技术。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和分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以及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和科研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尊重科学、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科学的分析。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实验及物理学史等知识让物理这门比较抽象深奥的学科变得直观形象,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其内驱力,让学生能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使其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