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时焱
说到为什么而读书,可谓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正如西谚所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个性化十足的读书领域,很难找到两个兴趣爱好和目的完全一样的读者。就我个人而言,几十年来,主要是为了“求信”“求知”“求乐”而读书。
为“求信”而读书
我们都知道,读书使人睿智。这种睿智首先表现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1995年夏天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我正在位于海淀成府村的万圣书园淘书,BB机传来一条信息:请到单位来一趟,有工作商量。落款是宋贵伦,时任西城区委宣传部部长。对于我们而言,节假日加班是常事。于是,驱动两轮专车赶到二龙路。见到宋部长后,他说,最近中央印发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要求以此为辅助材料,进一步加大《邓小平文选》的学习力度。我考虑,咱们是不是編写一个阅读书目,以此推动全区的学习活动。几经商量,最后确定编写一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为线索,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篇目选辑》。按照宋部长提出的思路,我根据《学习纲要》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总结和归纳,反复研读《邓小平文选》,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等十六个专题,从书中选出与相关主题相吻合的文章。形成读书篇目的初稿后,由宋部长进一步调整、充实、定稿。经区委批准,《篇目选辑》印发全区。后来,中宣部曾在全国讲师团工作会议上印发这份《篇目选辑》。
在这个基础上,多次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相关论述和其他材料,反复体会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理论品格,撰写了《尊重实践,面向未来:邓小平理论的独特品格》,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集》。
在职期间,坚持围绕宣传思想战线的重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边写作。及时总结抗击非典的西城经验,撰写《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六个走向”》,收入《心力》一书。作为常务副主编,编辑出版了《构架文明——北京市西城区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100例》《北京西城文化史》(中英文版,被评为全国外宣制品二等奖)等书。
为“求知”而读书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盲区和短板,而读书则是扩大视野、弥补不足的有效途径,而且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思想市场上的性价比颇高。
2013年,按照区领导的要求,西城区社科联组织开展“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研究”。此前自己对老字号了解甚少,可以说是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实。于是笨鸟先飞,在组织各界专家和相关老字号企业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西城区社科联与西城区图书馆近在咫尺的便利和自己的藏书整理读书笔记,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注意记下专家的发言内容,恶补相关知识,搜集各方面资料,建立电子文档。在此基础上,编制《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研究参考书目提要》,收入迄今为止关于老字号研究的文献资料近百篇。
在编制这个提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许多文献冠以“老字商号”“百年老号”“著名品牌”等书名,其实说的就是“老字号”,但是在图书馆里以“老字号”进行检索反而查不出来;现有文献中,最早提到“老字号”的书,大约出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基本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就主体内容而言,主要是局限于企业文化的一般性介绍,经济领域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就研究视角而言,主要是关于某家老字号前世今生等基本状况的个案梳理,鲜有对未来的展望,既缺乏具有理论色彩的宏观分析,更很少看到对带有共性的中观问题的系统归纳和学术剖析,大多处于“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的状态。
缺陷就是机会,不足就是方向。针对现有老字号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经过与相关专家的反复讨教,面向社会发布“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研究”三十三个开放式参考选题。涉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老字号企业全面转型的各方面重大问题,包括影响老字号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老字号企业的历史方位和当代价值、老字号的核心技艺与现代企业制度等。
这次研究以西城地区近百家老字号企业(包含近六十家中华老字号)为对象,以时空条件和整体社会/文化价值的宏观分析为背景,以带有典型意义的老字号个案梳理为基础,以分类、分层、分专题的中观研究为重点。组织来自北京、天津、云南等地研究机构的二十九个课题组从不同视角切入,采取多种方式,梳理历史沿革,阐释文化价值,提炼核心品牌,深化专题分析,积极探索推动老字号创新、转型的有效路径。编辑出版《传承与创新:老字号发展之路——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研究文集》《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丛书》《北京西城老字号印谱》《北京西城老字号传承故事集锦》等专著,取得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后来,在北京市老字号协会推荐下,北京市委党校老字号研究课题组、东城区商务局等部门都曾到西城专题考察老字号研究工作。
为“求乐”而读书
世间万物,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聪明的古人曾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对而言,似乎后者的难度更大一些。特别是在疫情袭来的特殊时期,人们的外出行动受到种种限制,于是一卷在手、卧游天下就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从2020年1月23日(农历己亥腊月二十九)开始,自动居家抗疫,买菜拖地消毒,做操追片翻书。截至2022年12月,读书四百三十余种。在读书、翻报/刊、观影、刷剧的过程中,做了数十万字的笔记。以这些笔记为基础,加上在参加各方面课题研究、评审中受到的启发,选择素材,梳理思想,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围绕自己关心的话题,先列出提纲,然后撰写相关文稿,在与友人的思想碰撞中修改完善,共完成八十余篇,发表文章五十余篇。慢慢意识到,读书、读城、读人、读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读自己。哲人们经常说:世界对你关上了一扇窗,生活就为你打开一道门。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新的时空,它或许在你身外,或许在你心内。打开自己,接纳他者,既是一种聪慧,也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境界。独乐不如众乐,能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感受,实为天下难得的好事。
人生海海,有书伴你“求信”“求知”“求乐”,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