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彩
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课本知识教学的任务,还要承担德育工作,教师除了精通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成为优秀的德育教育者。就目前来看,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没有使学生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值得我们深入考量。
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时,可采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转换的方式,让学生将对语文文本思想内涵的学习过程变为自身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还可创造性地创设与语文课文相一致的 “身临其境”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中,适时进行德育与语文相融合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抽象的语文文字符号所描述的情境进行想象还原,使小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课文与情境的结合,完成德育教育与语文的结合。语文教师可在教学时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使原本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直观,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读懂文本内容,德育与语文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深入讲析,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讲析中,引導小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使智育与德育得到充分的融合;也可以通过对文本内容情感体验,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比如播放图片、视频、音乐等,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预期的情感濡染效果。而在课外活动设计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养成缜密的科学态度等,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友爱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等的良好品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们所创造的方块文字,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课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语言文字无疑成为了我们情感的载体,读或说都应把文字蕴含的情感呈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师要多多引导小学生诵读,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善于抓住字词句,揣摩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认真感悟其中的音韵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朗读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中,认真感受其中的品质和精神。通过自己的理解解读文章,将之转化成自己的思想。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课文《长征》时,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行走在万里长征的路上。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来进行朗读,感受红军的伟大精神。在读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还要询问学生对此有什么感想,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的大无畏精神,并且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激发他们的情感。在朗读到“三军过后尽开颜”时,其表现了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这时教师需提醒学生用激动的语气进行朗读。通过这样的朗读方式,使得学生对红军精神进行感悟,强化爱国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示儿》一诗时,反复让学生诵读,理解诗人至死不忘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激发培育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从而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小学生在写作中强化是非意识。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教育学生善于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针对这一点,笔者安排《我从生活中悟到了什么》这一次作文。在写作中,大多数的学生能结合自身经历,运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素材来写作。比如,有的学生写道:“我从生活中悟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学生用了“只有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极其富有哲理的好句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抑或思想上存在困惑时,就用这些名言警句鼓励学生,将德育教育与语文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笔者建议学生建立一个《名言佳句摘抄本》,专门摘抄好词语、好句子,尤其是那些德育内涵丰富的内容,使之成为写作的储备库。对于有些内容,最好背下来,为己所用。
德育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有重要的塑造和引导作用。能力和道德素养同样重要,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同步推进。只有让学生的能力和道德品质共同发展,他们未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德育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德育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重要引导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德智体美劳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