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田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大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怎样帮助幼儿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做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工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实施、学习和活动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 策略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深入做好幼小衔接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紧迫任务,更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强调,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一、科学幼小衔接,正确认识差异
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主要差异。在作息时间上,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对自由,;小学作息时间比较严格,课时安排相对紧凑。在学习方法上,幼儿园教育倾向于趣味性、游戏性,把知识贯穿到游戏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教育则是规范的课堂教育,注重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努力才能完成。在生活环境上,幼儿园教室布置富有儿童情趣,有活动角,内容丰富;而小学教室布置上相对内容更复杂一些,有读书角、中队角、安全角等。教师要明确这种变化,引导幼儿在生理、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1]
二、深耕细研共进,减缓教育坡度
要提前筹划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小学与幼儿园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联合教研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减缓教育坡度。幼儿园教师可以走进一年级课堂观摩精彩展示课,然后交流研讨,碰撞思维,双向奔赴,共话成长。一年级老师提出了一年级新生在入学适应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倾听、坐姿、卫生习惯、劳动教育、阅读习惯等,希望幼儿园老师能清晰认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孩子们逐渐形成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老师也针对一年级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交流、细致沟通,并对“零起点”教育、教育方式衔接、教育目标衔接等方面提出意见。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采取真体验、真问题、真解决的方式,为幼儿园、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双向衔接更紧密,让幼儿升小学的坡度更平缓。通过研讨,证实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是联系密切的。“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未来的工作中,联合教研体应不断拓展科学衔接形式,深化科学衔接内涵,脚踏实地,做有温度、有深度的衔接,成就更好的孩子,静待花开。
三、强化衔接意识,家园携手共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从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孩子就将幼儿园和家庭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共同关注中,在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中由陌生走向熟悉,在一次次的交流、沟通、展示、反馈中,幼儿园和家庭逐渐建构起友谊的桥梁。孩子升入大班,老师和家长已整整相处了两年,有了前期良好的家长工作基础,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亦水到渠成。[2]
四、培养良好习惯,护航幼儿成长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针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特点的差异,幼儿园大班应把优化课程、科学引导、习惯养成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生活上,让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地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习惯;会做值日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的意识,并锻炼其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在活动中发现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幼儿正向的鼓励和肯定。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在常规上,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这条路上,愿我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站高望远,立足脚下,陪孩子慢慢抵达更好的未来。
五、零距离体验,共同向未来
虞永平教授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为了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可以开展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从零距离体验开始。“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小学的哥哥姐姐要做哪些事情?”“他们和我们一样天天玩游戏吗?”“他们的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吗?”幼儿园的孩子们很好奇,成长初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带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观察小学校园里的每个角落,让他们对小学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操场上,通过观察小学生们整齐划一的课间操,感受到小学活动的无限魅力,激发他们对成长的期待和美好向往。徜徉在五榴园里找春天,赏花开,闻花香,看草木蔓发,寻蜗牛搬家,听老师讲“五榴园”的由来。图书室里,体验阅读的快乐,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浓浓的书香氛围。人工智能室中,神奇的人工智能课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科学探究的种子。少先队文化长廊,欣赏着哥哥姐姐们的作品和他们获得的奖杯、奖牌,眼中充满对少先队员的羡慕和渴望。小学课堂是幼小衔接的体验馆,孩子们满怀好奇走进一年級课堂。在老师“一二三,坐端正”“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等课堂口令的指示下,孩子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幼儿园课堂与小学课堂不一样的氛围,对马上要面对的课堂生活充满了信心。走进小学是一段快乐的体验,是一次成长的见证,幼小衔接是一个由内到外的适应过程,体验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近距离接触小学,消除不安和顾虑,为将来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落实“零起点”教育,通过多彩的幼小衔接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孩子感受快乐、向上、和谐、欢乐的校园氛围。学校与幼儿联合成立“1+1”的幼小衔接“共同体”,开展扎实有效的联合教研活动,能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蒋萍.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东方教育,2013(4).
[2]孟瑜.浅谈幼小衔接的意义和策略[J].教师,201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