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雯玉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2021年7月28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赛场,当王宗源、谢思埸第6跳完美入水夺得男子双人3 m板冠军的那一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妍婷眼眶湿润了:“获得奥运会冠军是王宗源的梦想,今天他终于梦想成真,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耕耘在基层教练岗位20余年,李妍婷潜心钻研跳水后备人才培养,向上级单位输送了多位优秀跳水运动员,其中包括王宗源、刘蕙瑕2位奥运冠军。泳池中朵朵水花完美呈现的背后,离不开李妍婷的慧眼识珠、耐心启蒙与悉心指导。
选材是运动训练的起点。选拔运动员,李妍婷有自己的“秘诀”:和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运动经历;让孩子们讲故事,观察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活跃度;鼓励孩子们展示才艺,以此判断其是否具有展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就身体条件而言,李妍婷偏向选择下肢爆发力强、身材纤细、协调性好、胆量大、领悟力强的孩子,但如果孩子有鲜明的特点,她也会不拘一格。
体操与跳水的选材标准和初期训练方法非常相似,从选材角度来看,运动员若有体操训练基础再改练跳水会事半功倍,因此很多跳水运动员都是从体操跨项选拔而来。王宗源最初练的也是体操,但因身材微胖、上肢偏短、下肢粗壮等,被体操教练推荐给李妍婷。看完王宗源的垫上后空翻动作后,李妍婷不禁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跳水3 m板冠军何冲,“同样是下肢粗壮、水感一般,跳板使何冲的力量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王宗源动作连贯、发力协调、动作完成质量高,跳板更适合他”。尽管跳水运动员训练素来是先练跳台再练跳板,但考虑到王宗源的独特身体条件,李妍婷从带他的第一天起就围绕跳板项目给他制定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案。
刘蕙瑕下肢爆发力强,立定跳远成绩与同期男队员相近。她的身材属于扁宽型,肩和髋关节都比较宽,并非理想的轻巧型。综合考察后,李妍婷认为只要刘蕙瑕的能力与身型适配就可以持续培养。需要指出的是,刘蕙瑕特别能吃苦,高强度训练过程中即便同伴叫苦偷懒,她也毫无怨言,保质保量地认真完成训练任务。在一次全国少儿跳水锦标赛上,年幼的刘蕙瑕体温高达39℃,李妍婷不忍心让她继续比赛,但刘蕙瑕坚持不放弃,每跳完一个动作就躺在休息室的床上休息一下,直到比赛结束。“性格决定态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能走多远。刘蕙瑕勇于挑战,刻苦训练,好胜心强,最终让她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跳水具有高技巧性、高难度性与高观赏性等特点,对运动员的上肢、下肢、核心力量、柔韧性等要求较高。启蒙训练阶段,柔韧性训练占比较大,其次是协调性和基本身体素质练习,辅以基本技术训练,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后再逐步增大训练难度。
核心力量和稳定性是跳水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应根据跳水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制订训练计划。针对王宗源腹肌力量较弱的问题,李妍婷采用快速肋木、计时控腹、屈体、抱膝打开等方法练习其腹肌,腰肌训练则以摆、控练习为主,在动作完成质量提高的前提下逐渐增加完成的次数和组数。起初,王宗源练习时很吃力,但他每天都坚持完成训练任务。半年后,他的身体素质就超过了组内的其他队员。
基本技术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技术和能力。跳水运动员练好起跳最为关键,起跳技术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动作完成质量,因此运动员初学跳水时,一定要练好起跳基本技术。王宗源下肢粗壮但脚腕力量较弱,对此,李妍婷加强其脚腕训练,通过悬空提踵快慢结合、垫上弹跳、器械上绷脚等强化练习,1年后王宗源在跳板训练中合理用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
精雕细琢队员技术动作
刚进体校练习跳水的孩子大多六七岁,从与家人同住到独立住校是其生活的一大变动,需要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如果没有顺利度过,再好的“苗子”也可能放弃跳水训练。此阶段教练员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积极与学生沟通,使其平稳度过适应期。“曾经有个孩子,刚进体校时一到晚上就哭,有时白天训练也突然大哭起来。这时,我会停止训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对于刚进体校的孩子,教练员须掌握好训练量和强度,多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
适应是双向的,孩子要适应体校生活,家长也要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生活。体校的孩子很多都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长,家长难免会有担心和顾虑。在孩子进入体校前,李妍婷会和家长沟通,一是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二是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训练模式等,缓解家长的焦虑和对孩子的担心。经此沟通,只要孩子能够在体校安全训练和生活,家长就会支持并配合教练的工作。“现在更方便了,我们会把孩子快乐玩耍、训练进步的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放心孩子在体校的生活和训练。”
启蒙训练阶段是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黄金时期”。跳水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比赛场上每一个高质量跳水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小运动员情绪变化大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教练员要注意沟通方式,鼓励他们突破自我。有一些运动员训练刻苦,综合水平高,但心理素质不佳,比赛时难以充分发挥水平。此时,李妍婷会与运动员多沟通,引导他们客观看待比赛结果,在训练和比赛间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针对运动员的心理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为了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必须协调好“学训”关系,促进体校学生学训双优。“不仅要让孩子练得好,还要保证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学好知识才能更好地训练和生活。”2007年9月,在湖北省体育局和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洪山体育中心少儿体校的学生如愿进入周边重点小学随班就读,课余时间学校还会安排文化课老师进行课后辅导,有效保障了学生学习、训练两不误。
深化体教融合的目的是让体育回归教育,体现教育的本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文化课教师的责任,更是教练员要认真思考的事。在启蒙训练阶段,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对跳水的兴趣,挑选出适合跳水训练的孩子进行重点培养。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使李妍婷意识到,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需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多能力发展、专业突出的人才。洪山体育中心少儿体校向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既重视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也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其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向前。韩雨轩、陈旻攸和王宗源是同一批学生,目前,韩雨轩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准备前往日本留学深造,陈旻攸本科表现优异,准备考研究生。“孩子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又有主动发展的意识,即使他们没有在运动专项上更进一步,其人生道路也会更加通畅。”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保障团队。这给李妍婷这样的基层教练员注入了强心剂。“每年都有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基层体校也需要专业体育教练员,随着优秀退役跳水运动员加入到我们教练员队伍中,大家相互学习,干劲也更足了。”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深化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体校和各类社会体育组织的资源逐步整合,多区域、多层级、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增多,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渠道也得到拓宽。以前,洪山体育中心少儿体校主要从宜昌、襄阳、黄石等地的体校、幼儿园和小学挑选后备人才,近几年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又增加了十堰、松滋、黄冈等地,使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未来希望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跳水运动员。”
因热爱而选择,因责任而坚守。作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教练员,李妍婷勤于耕耘,甘于付出,尽己所能培育优秀后备人才,夯实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人才根基,用勤奋和成绩书写自己的教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