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王健,王艳华,张艳,吴建华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据统计,60岁人群中BPH发病率达50%,80岁人群中BPH发病率达83%,若未及时处理,继发膀胱功能异常、尿路梗阻,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2]。微创手术是近年治疗BPH重要手段,常用术式为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但多伴有包膜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其他技术仍需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证明其对比TURP的优势,利于推广[3]。基于激光的前列腺治疗仍是泌尿外科关注重点,特别是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创伤小、并发症低、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在BPH病人中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相关文献论证[4]。目前关于两者对比研究倾向于手术情况、并发症等[5],尚无针对超声参数、红细胞免疫的研究报道,故本研究对此展开讨论分析,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承德市中心医院126例BPH病人,纳入标准:符合BPH诊断标准[6],即伴有排尿困难、尿频、夜尿次数增多等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3分,前列腺体积80~120 mL,最大尿流率(Qmax)<15 mL/s,膀胱残余尿量(PVR)>100 mL,结合B超、直肠指检确诊;年龄45~75岁;手术指征明确;病人及其近亲属签署知晓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异常;死亡、失访;依从性低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完善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尿常规异常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急性尿潴留或急性下尿路梗阻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留置尿管引流尿液。
(1)对照组行TURP,应用国产连续冲洗式电切镜及单极电切系统,冲洗液为甘露醇溶液(浓度5%),电凝功率90 W,电切功率110 W,腰麻,截石位,经尿道置入F26电切镜,观察膀胱内双侧输尿管开口位置及前列腺增生情况,膀胱充盈后行膀胱造瘘,自6点处精阜前方1 cm处切除前列腺中叶,然后依次切除左侧叶、右侧叶,注意切割两侧叶以精阜为标志物,后切除前列腺尖部及精阜周围增生腺体,电凝止血,应用ELLICK将切除组织吸出送病理检查,直视下确定无残留组织、出血点、括约肌损伤后,留置F22三腔导尿管,术后膀胱持续冲洗,牵引导尿管,包皮还纳,取干净纱布打结固定尿道外口。(2)试验组行HoLEP,应用科医人双子星钬激光手术系统,切割和止血功率分别设定为72 W和90 W,冲洗液为生理盐水,麻醉、体位同TURP,经尿道置入钬激光光纤(见图1A),合并膀胱结石者,先击碎后取出结石,自精阜前方1 cm处5点、7点处方向至膀胱颈做标志沟,后于精阜前侧做一横向切口,镜鞘抵住腺体,顺包膜-膀胱方向推进,钬激光离断包膜粘连处,切除中叶腺体,推入膀胱,膀胱5点处逆时针剥离腺体至3点处,膀胱12点处顺时针剥离腺体至3点处(见图1B),后用同法剜除右侧腺体,应用组织粉碎器绞碎增生前列腺腺体后吸出。
图1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示意图:A为经尿道置入钬激光光纤;B为剜除腺体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含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腺体切除质量等。
(2)空腹状态下,取空腹静脉血2 mL,以2 5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冷藏保存,参照上海纪宁实业有限公司试剂盒说明书,镜检并测定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rythrocyte immune complex rosette,RBC-IC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umourredbloodcellrosetterate,TRR)。
(3)应用美国Life-Tech公司Urolab V型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PVR、Qmax;IPSS评分标准[7]:评分范围为0~35分,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标准:含7个等级,采用0~6分评分法,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膀胱适度充盈条件下,应用Dornjer AI5200型彩超仪测定阻力指数、加速指数,测量3个周期,取其平均值。
(4)采用夜间阴茎勃起试验测定阴茎勃起强度[8],分为正常(≥100 g)、轻度异常(>80~<100 g)、中度异常(>40~80 g)、重度异常(≤40 g)等4个等级。
(5)并发症含电切综合征、包膜穿孔、一过性尿失禁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氧化应激指标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情况 试验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值P值例数6 3 63术中出血量/mL 125.51±12.25 90.23±7.68 19.37<0.001膀胱冲洗时间/d 44.78±3.64 26.11±2.05 35.47<0.001手术时间/min 103.34±10.02 81.15±8.47 13.42<0.001导尿管留置时间/d 3.56±1.02 1.75±0.73 11.45<0.001
2.2 氧化应激指标 术前至术后7 d两组RBC-ICR呈升高-降低趋势,TRR呈降低-升高趋势,试验组RBC-ICR低于对照组,TRR高于对照组,两组RBCICR、TRR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注:RBC-ICR为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TRR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①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②与同组术后3 d,P<0.05。③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27.50±2.33 23.38±4.12①③26.18±3.05②10.51,<0.001 14.03,<0.001 12.69,<0.001组别对照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试验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组间F,P值时间F,P值交互F,P值例数63 RBC-ICR TRR 26.49±4.03 36.11±3.19①27.41±3.17②26.12±3.68 17.35±2.06①26.33±2.88②63 26.37±4.12 32.26±3.27①③27.21±3.35②9.34,<0.001 10.51,<0.001 10.23,<0.001
2.3 尿动力学指标 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QOL评分、P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IPSS评分低于术前,Qmax大于术前,且试验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Qmax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IPSS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QOL为生活质量量表,PVR为膀胱残余尿量,Qmax为最大尿流率。
组别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t,P值试验组术前术后6个月t,P值组间t,P值术前术后6个月例数63 IPSS评分/分QOL/分PVR/mL Qmax/(mL/s)20.78±4.69 7.96±2.30 19.48,<0.001 4.95±1.11 1.32±0.37 24.63,<0.001 115.04±15.77 27.12±5.53 41.76,<0.001 6.93±0.38 19.12±2.58 37.10,<0.001 63 21.44±3.85 5.33±1.62 30.61,<0.001 4.88±1.23 1.26±0.41 22.16,<0.001 117.45±13.13 26.33±4.89 51.62,<0.001 7.05±0.33 22.05±3.11 38.07,<0.001 1.89,0.061 5.76,<0.001 0.86,0.390 7.42,<0.001 0.34,0.738 0.86,0.390 0.93,0.353 0.85,0.397
2.4 超声参数 术前两组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阻力指数、加速指数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超声参数比较/
表5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超声参数比较/
注:①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②与术后6个月对照组比较,P<0.05。
术后6个月0.65±0.24①0.52±0.22①②3.17 0.002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值P值例数63 63阻力指数术前0.70±0.18 0.68±0.20 0.59 0.556术后6个月0.59±0.06①0.50±0.05①②9.15<0.001加速指数术前1.13±0.48 1.15±0.46 0.29 0.812
2.5 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症比较/例(%)
2.6 性功能 术后6个月,两组阴茎勃起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性功能比较/例(%)
BPH早期治疗以药物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尿路梗阻及下尿路严重程度增加,需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TURP应用最为广泛。TURP治疗BPH有效性已得到临床学者肯定,但早期再手术率达6%,累计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达11%,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9-10]。
随着激光技术及手术医师技术不断进步,HoLEP逐渐应用于BPH病人治疗,并取得较为满意效果[11]。大量研究均已证实,HoLEP在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效果均优于TURP,本研究与其观点符合[12]。究其原因在于:(1)钬激光能够在组织浅层就被吸收,可形成<0.5 mm切割与气化,造成深度仅为0.5~1.0 mm的热损伤,且钬激光具有优良的切割止血功能,且该术式能够减少术中切开血管和切穿包膜的机会,使其近乎达到“无血”切割,具备较佳的凝固、止血作用,因此降低出血量,缩短膀胱冲洗时间及手术时间;(2)HoLEP使用激光探切腺体,通过镜体向膀胱侧剜动腺体,并配合激光切割、止血,将切除的腺体分块推向膀胱,最后腺体被组织粉碎器粉碎并吸出[13]。TURP术中止血困难,加以术中凝固血痂可能再脱落,需再次甚至多次同一切割点止血,增加术中出血量同时,延长膀胱冲洗时间、手术时间。近年关于TURP、HoLEP治疗BPH并发症存在一定争议,牟晓兵等[14]指出,与TURP相比,HoLEP可显著降低BPH病人并发症发生风险。出现此种差异原因可能与BPH病情程度、术者经验、术中操作密切相关。从数据来看,试验组出现1例包膜穿孔,可能与HoLEP术中分离前列腺腺体与包膜时发挥其切割止血可作用,减少激光对包膜影响有关。一过性尿失禁可能与HoLEP剜除时保护膀胱颈部纤维环及前列腺尖部有关。
手术为侵入性操作,手术创伤可引起应激反应,短暂、可控、轻度应激反应具有保护性,可抵抗诸多刺激对机体损伤,而持久、不可控、过度应激反应可抑制红细胞免疫功能,诱发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术后康复[15]。目前关于BPH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的研究多倾向于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实践发现,手术及感染等刺激可显著影响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降低红细胞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能力,进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削弱机体抵抗外部病原菌能力,加剧疾病进展,延缓康复进程。红细胞是血液主要成分,具有储存、识别、提呈抗原等功能,还可消除循环免疫复合物,提高吞噬细胞功能。RBC-ICR、TRR是反映红细胞功能重要指标,统计分析发现,术后3 d两组血清RBC-ICR高于术前,TRR低于术前,说明两种术式均会抑制红细胞免疫功能。术后3 d试验组血清RBC-ICR低于对照组,TRR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HoLEP术野清晰、切除效率高、出血量少有关,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减轻红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缩短康复进程。术后7 d两组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趋于术前水平,提示两种术式所致红细胞免疫抑制并未带来远期影响。
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试验组IPSS评分及Qmax优于对照组,与文爽等[16]研究观点相近,佐证HoLEP有助于控制BPH病人前列腺症状,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另有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形成在BPH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组织病理变化以血流动力学异常为首要表现[17]。超声是评价BPH血流动力学异常重要指标,已知研究证实,BPH病人超声表现为血管内径增大,二级分支增多,血流速度加快,阻力指数、加速指数增加[18]。可能原因为,前列腺增生时内腺组织生成缓慢,组织血氧量增加,进而刺激血管生成,血供增加,流速增快,而内腺被包裹在前列腺外科包膜中,内腺增生可引起包膜内压力升高、血流阻力增加,阻力指数值升高。资料显示,前列腺内腺阻力指数、加速指数变化与前列腺症状改善保持一致,可较好反映治疗效果[19]。统计分析发现,术后6个月试验组阻力指数、加速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HoLEP可有效调节BPH血流动力学,这可能是控制前列腺症状可能机制之一。相关研究发现,BPH病人下尿路症状与勃起功能下降密切相关[20]。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病人术后6个月中度、重度勃起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4.92%、9.52%,考虑与TURP术中电切镜局部高温有关,易损伤周围组织,影响供应阴茎勃起血供,降低勃起功能[21]。而HoLEP不产生电流,在前列腺组织中形成热穿透较浅,加以术野清晰,可有效防止前列腺包膜损伤,降低对勃起功能实质性损伤。
综上可知,HoLEP可缩短BPH病人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参数,控制前列腺症状,且对氧化应激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