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菁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近几年被国家提出,而且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较多的创业扶持政策使得创业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但是,与企业家等传统的创业者相比,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再加上当前的创业制度和相关政策不健全,导致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法律风险较为突出,其中税务问题、劳动关系、网上融资、民商事契约、商标知识产权等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创业的法制观念,而且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展开相关培训与教育,因此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思路进行不断探讨。
与大学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相比,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其创新创业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其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成活率较低,而且因为创业融资所出现的“校园贷”等不良问题也会严重干扰大学生创业。导致该情况的重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比赛活动与企业实际创新创业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同,竞赛仅仅从微观层面考虑了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而在实际中,法律风险会从各层面影响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1]。因此,我们既要关注高校在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上取得的成绩,又要关注其在实施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其中,构建和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预防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由于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的普及,社会和公民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规范和保障,而高校的创新创业人员也需要大量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储备,只有加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才能真正造就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企业人才[2]。
尽管政府和社会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很多的资助,但是经过相关部门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成功概率很小。以2018 届创业大学生为例,只有2.7%的大学生坚持创新创业,而能够坚持3 年的不到其中的50%[3]。其他一些组织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只维持在2%~3%左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创业风险,高校也缺乏足够重视,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因民事侵权、民商合同违约、企业经营违规等法律风险而导致破产[4]。例如大学生创业项目某共享单车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16—2017 年度,这个创业项目共募集到14 亿美金的资金,但是在2018 年,它陷入与9 个公司之间的民事合同纠纷之中,面临诉讼和倒闭的风险。
从“创新创业”这个理念被提出后,国内各大院校就一直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尽管其生态系统已初见成效,但与国际上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相比仍有许多值得完善之处。例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创新创业教育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5]。所以国内大学生创业生态体系需要借鉴国际成功实践来不断健全与完善,当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课题体系、大赛体系、产学研体系等,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法律服务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中,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在为大学生的发展做出充分的努力。当前,很多高校都专门开设了创业课程,因此,很多大学生开始成为创业者,但是其中不乏盲目、非营利创业,最后背负大量的债务,甚至因触犯法律而出现创业失败情况[6]。大学生创业不管是前期准备阶段,抑或是后阶段的经营,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法律风险,主要是高校大学生的年龄较小,没有足够的社交阅历,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理解也不够透彻。在公司发展初期,大学生并未意识到企业在不同的法律规制下所面对的各种风险。所以大学生目前对创业风险教育缺乏了解,再加上创业环境复杂、缺乏创业风险教育,因此其创业之路较为坎坷。
对于现实中的司法问题,大学生缺少实践的体验。首先,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因为学历、工作经历等原因,对创业中相关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其所产生的法律影响也确实认知[7]。大学生创业者面对与其他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往往不会运用正当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导致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我国很多大学并未设置法律风险管理的专业,所提供的专业知识主要集中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市场运作、员工组织和经营等领域,而与法律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熏陶较少;最后,高校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的经历,高校的师资力量大多集中在经济管理咨询、行政工作等方面,缺少从事法律实践的教师,因此很难对民商法法律规定产生系统的认知。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着较高的法律风险,会影响其创业成功率。
按创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法律风险。例如,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法律法规不甚熟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在生产和运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问题。例如,有些大学生和合伙人商量开办一间网络服饰商店,他们觉得一间时装商店的设计很有创意,尤其适合当下流行趋势,于是就把它改成了自己的品牌。但他们却不知道,这种做法不但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更是在不经意间对别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侵害,并将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惩罚。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创业风险的法制保证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创业项目孵化,而没有重视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错误认知;其次,要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需要在法律监管范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职能中融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最后,在社会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要充分利用自治团体的作用,积极制订与法律风险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管理和监督。高校需要健全创业孵化园有关制度,制订有关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完善的法律咨询服务。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可以在其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章节和内容,并可以通过校内老师或者聘请校外导师开设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事务选修课,丰富大学生课程培养内容[9]。结合法律专业与创业课程,并设置跨学科教学,致力于能够培育具有法学和创业知识的新型人才,有助于改善学生法律风险防范能力。高校还可以借助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与丰富,包括创业法律风险知识竞赛、创业法律风险实务讲座等,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意识。
首先,要健全高校大学生多元参与的评估检验机制,由高校、政府、律协、大学生创业协会等联合起来,设立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评价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创业法律风险评估[10]。其次,要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为在校大学生以及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法律风险评价和测试。最后,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法律风险进行评价的评估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法律风险评价应依据所在的行业和发展的阶段来进行,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与一般的市场主体创业相比,其创业法律风险评价标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多听取高校、律师、行业组织和大学生的意见,建立健全高校、律师、行业组织和高校大学生的法律责任评价机制。
创业是一个由多阶段组成的复杂的企业经营活动,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法律风险,所以需要在大学生创业初期来构建相应的检验机制来对其创业法律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构建起与之相对应的跟进咨询辅导机制。首先,要构建跟进咨询服务机构,可以在创业孵化园区建立相应的创业法律服务咨询站,并设立开放的跟踪咨询顾问和指导老师的资料,全天24 小时为大学生提供法律顾问服务[11];其次,要确保法律跟进咨询服务的多样性与多元化,积极与律所、律协、法学院进行合作,争取其进驻跟进咨询服务机构,或者让创业大学生直接与其进行创业相关的法律风险咨询。对于注册在备的创业大学生,要有全职或半专任的指导老师进行跟踪指导,可以在学校内部和外部招聘,由老师为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法律风险咨询。
司法执法观摩属于新型的执法方式,是在执法过程中,将受影响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组织到现场观摩执法,从而对观摩的企业起到警醒作用,然后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司法执法观摩不仅确保了执法的公平性和公开性,还可以让旁观者通过在执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查和完善,从而提高旁观者的警觉和防范风险的能力[12]。在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引入司法执法观摩模式,通过观摩现场执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对创业中的法律风险、法律隐患产生深刻认知,不仅能够起到示范效果、警醒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从创业发展的早期策划到经营的各个环节,大学生会遇到许多的法律问题和风险,该创业风险既会降低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也会使他们的创业受到很大的阻碍,同时也给其带来了诸多的困扰,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因此,为了有效化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风险,需要高校、社会、政府等各方力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与扶持;亟需健全高校创业培训制度,强化风险防控机制,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