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祝琴
摘要:德育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环节,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思想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难以将德育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而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德育教育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不足,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此,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就如何推动小学德育工作创新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小学德育 创新策略
引言
在各项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接受到科学、专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高尚品质。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研究成果被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互联网+教育”成为了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因而,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相关人员也应基于“互联网+”思维,推动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促使学生接受到更优的德育教育,强化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德育教育有着显著的隐性特征,这里的隐性不仅体现在教育形式上,也体现在教育成效上。因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采用传统课堂授课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而言。这就要求德育教育人员根据德育教育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索灵活多样的德育教育模式,强化德育教育效果。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可以为小学德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推动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比如,德育教育人员可以将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主动、高效地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德育教育效果。
(二)创设德育实践平台
德育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也应体现这些特征。但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多是以德育理論知识的传授为主,德育实践不足,导致德育教育成果难以得到巩固。[1]而在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搭建德育实践平台,为学生创设更多德育实践机会,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知,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学校和社区的德育实践教育资源,如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为学生创设德育实践机会。同时在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转播,让更多的人关注德育教育工作,强化德育教育成果,提升社会效益。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德育实践活动的创新
基于德育教育的特殊性,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效,仅凭课堂德育理论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德育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德育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并转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方式,提升德育教育成效。但在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教育成效不佳。为此,小学德育教育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德育实践教育形式的创新,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2]比如,在进行德育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AI技术等,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德育场景引入到课堂中,创设真实的德育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德育情境中进行德育实践,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德育学习体验,强化对德育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
(二)德育教育内容的创新
虽然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人员意识到了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有个别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导致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影响了德育教育育人价值的体现。针对这一问题,小学德育教育人员应引起重视,并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将更多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引入到德育课堂中,实现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提升德育教育与学生德育发展的适配性,强化德育教育效果。或者教育人员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综合分析,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和喜好,并选择符合学生德育发展需求的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德育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德育教育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德育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面对这样的教育形势,小学德育教育人员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拓宽德育教育空间,提升德育教育时效性。比如,除了传统德育课堂教学外,学校也可以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上开辟德育专题模块,并定期在这些平台上发布一些最新的德育教育内容、德育教育活动成果等,为学生的德育学习和实践提供便利。[3]学校也可以组织德育主题的征文活动,并征集一些优秀的德育主题文章,发布到德育专题模块中,营造出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而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操作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并通过对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思维,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德育教育人员应对“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清晰认知,并树立起“互联网+”思维,积极引入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德育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拓宽德育教育空间,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陈舒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J].智力,2022(28):119-122.
[2]孙金华,赵金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22(14):11-13+20.
[3]季薇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考[J].小学时代,2019(2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