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因应时代变化,以数字化赋能高校國防教育。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价值;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发展,促进数字资源发掘利用、开放共享、价值提升,推进全民国防教育‘上云用数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模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国防教育也要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利用高校强大的人才优势、科学技术优势,以推动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
一、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逐步迈进了数字化时代,当前被熟知并积极推动的数字化经济、数字货币、数字化改革等都是新时代的产物。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与教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进入数字化时代,使得人类教育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国防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一)适应“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抓住全球化数字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系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数字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同向而行,2012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办好网络教育”,2018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专稿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重大国家级战略规划相继出台。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高校国防教育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教育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数字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覆盖面渗透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国防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但在教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国防教育兼顾党的宣传教育和军事国防双重的属性,高校国防教育专职的师资力量培养缺乏,非专业出身的兼职教师较多;二是国防教育方式一些高校仍然以课堂军事理论教学、专家现场、平面化宣传化为主,教育创造性和灵活性不足,达不到多空域和领域的效果;三是教育时间的有限性,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学时有限,国防教育的机会也不多。四是教育方法上,场景粒度细化仍待进一步的提升。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数字化,能够聚合各方的国防教育资源和素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全时域的教学资源,构建起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体系,有效促进国防教育教学发展,提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效果。
(三)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为社会提供了智慧的公共服务,线上教育、智慧图书馆等。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虚拟的、数字化的空间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和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全民国防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聚合教学数据库、理论文献数据库、法规数据库等资源搭建数字化的国防教育的平台,AR、VR等技术打造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受教育者的学习空间由平面转向三维;以传统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等。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借鉴数字化中国建设中的有益经验,用好数字工具,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二、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
当下数字化正在稳定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渗透,信息互联、数字化万物、上云赋能,未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会也越来越多。新的科技技术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是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数字化使得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全面发展的空间,青年大学生是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最快的群体,要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从多方面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数字化。
(一)搭建国防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面向全民的国防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是推进国防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手段。面向社会各个行业、各个群体,遵循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原则,聚合多方面多层次的优质国防教育资源,为国防知识的普及和学习提供全过程、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一是打造独立的国防教育大数据中心。参考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模式,建设涵盖国防教育教学数据库、国防和军事理论文献数据库、国防法规数据库、关联网站数据库等为一体的国防教育大数据中心。二是依托现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平台嵌入搭建国防教育平台。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各省市的党务和干部教育学习等平台,建设涵盖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教师研修、课后服务、实践活动、虚拟仿真、专题讲座、云上讲堂等类项的开放共享的教育平台。三是鼓励各地各行业建设分布式的教育学习资源。推动各地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国防和军事文化场馆平台等大力建设数据化的国防教育资源。
(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上“云”用“数”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区块链等技术在教育行业崭露锋芒,高校国防教育资源向“上云用数”转型是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一是推进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程标准库建设。从“中国大学MOOC”到“学堂在线”,从“智慧树”到“学习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育拓展到了网上、云上,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时间延续性、空间延展性和学习自主性。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建设标准化体系化的在线示范课程库、教学案例库、战例库、问题库等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规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素材。二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资源AR、VR化。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两种技术可实现真实世界的信息与虚拟世界的信息无缝对接、无缝合成,在现实世界平台资源的基础上可提供可供感知的视觉、声音和触觉等感受,将知识资源由二维空间推向三维空间,实现大学生国防知识学习由平面转向立体。
(三)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上新媒体平台
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95后特别是00后,生长于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独立性和自主性强,更加关注自我的情感表达和价值体现,兴趣点和价值观更加部落化,广泛安装使用了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在全民皆可发声的自媒体时代,国防教育要积极适应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情感表达和知识接受新方式,利用微图文、微电影、微广播等形式在新型短视频媒体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构建数字驱动的国防教育服务新模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之相随的是教育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正以强硬的姿态撞击着教育的大门,我们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数字驱动的国防教育新模式。一是个性化服务模式。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数字化教育具有超高的灵活性和方便快捷性,学习者领先网络资源、大数据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个人想要的学习资料,因此,要打造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二是精准化服务模式。数字化时代,每个教育受众的主体意识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传统的大漫灌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化的需求。大数据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数据分析,可以把用户的日常使用记录纳入大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再向用户定性发送相关联的内容。要尝试将大学生进行分类分层,精准分析他们的关注点,再加以精准化的推送教育。三是交互性服务模式。数字化技术为国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性和交互性,课堂化教育通过数字技术可以使更多的受教育者都参与到教育中来,不断加深对国防知识的理解。
(五)构建数字化的国防教育评价体系
国防教育的成效和改进方向,最終要通过教育评价来衡量。数字化技术,能够全面动态记录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况,为构建全要素、全过程的国防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数字化的国防教育,不仅可以精准掌握国防教育的得失,还能够实现知识评价、能力评价和价值评价的有机统一,为调整教育方向、提升教育实效提供有力的支撑。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动态性、及时性和可视化的优点,构建个性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高校国防教育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练兵备战视域下地方高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研究”(K2020YY016)。
(作者简介:上官兆云,军事学博士,讲师,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