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毓蓓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传统的财务会计就像一个“账房先生”,待业务完成后,记账、核算、报税,事后再对业务进行分析研究,“事后诸葛亮”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提质增效贡献甚微。管理会计的思维和能力是:能够深入参与业务,站在运营和管理的角度帮助艺术类高职院校改善运营决策、降本增效、创造价值,艺术类高职院校融入新发展征程需要夯实财务管理基础,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可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探索艺术类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路径,借鉴丰富的会计理论和政策法规,为现阶段艺术类高职院校会计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随着技术的变迁,会计核算已从手工核算转为数据核算,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转变为对相关指标的预测、分析与把控。数据的量级递增,人工计算已无法满足日常管理需要,管理会计在进行分析统计时需要运用新技术进行辅助,知识范畴不再局限于会计领域,而是向智能财会方向迈进。
相比较以前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日常业务模式,现在涌现出新的教学业务模式,如:校政产教融合、文化传承工作室、美育浸润工程、现代学徒制、委托培养等,核算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发生的业务,更多的是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工作室、学校与美育对象、学校与学徒所在单位、学校与委托单位之间的各类管理核算互通,因此对于管理会计的模式和方法也提出了多样化的新要求。
艺术类高职院校若要融入新时代新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拓宽服务对象,不仅仅只局限于服务校内的师生,更需要考虑校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管理会计建立学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桥梁,满足利益相关者所需或所想要获得的信息需求,如银校合作中,银行的信息需求;委托培养中,委托单位的信息需求等。管理会计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数据统计服务,作为决策者的决策参谋,发挥管理会计在艺术类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适逢国家倡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需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而财务会计也需要配合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转型,管理会计根据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教育特色,推进符合学校创新发展的会计信息多种模式创设,为学校做好相关发展决策提供支持,提高管理效率,挖掘会计信息价值,提升会计服务水平。
艺术类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发展进度会稍落后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学校在前期发展时由于学生数量不多,专业较少,资金规模较小,申报数据难度低,服务对象范围窄,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财务部门不具备管理会计这项职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职业教育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艺术类高职院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部门机构改革,重新调整机构设置,逐步重视财务部门的建设并加大财务数字化的投入。随着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开拓,资金规模开始逐步扩大,数据总量逐渐递增,财务部门岗位设置衍生出管理会计职能,但仍未设立独立的管理会计岗位,也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会计思维。
1.“数据孤岛”
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进行机构改革,管理人员多为艺术类专业人才,专业特长并非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各部门的数据收集能力参差不齐,数据标准不一致,每个部门储存的数据都只是供本部门日常使用,当涉及跨部门交叉业务时,数据就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树木”,就是每个部门日常管理的数据,例如教务处管理的学生学籍数据、后勤处管理的基建数据、教学部门管理的课程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语义不一致,无法形成系统的数据仓库也就是“森林”。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时,难以实现完整的数据要素流动机制,管理会计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难度较大。
2.“重复基建”
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艺术类高职院校经常要上报不同业务活动涉及的财务数据,但由于报表统计口径不一致,会计统计工作需要重复收集同样或类似的数据,报送至校内外监管部门,工作时间被大量占用在采集数据的工序上,沉重烦琐的重复劳动负担降低了加工数据、分析数据的效率,也无法实现数据价值更深化的挖掘工作,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进程缓慢。
3.人才缺失
艺术类高职院校选拔会计人才时专业背景限制单一,只需要财务管理或会计专业背景,缺乏招录处理大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背景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会计人才后续培养力度不够,只注重财务会计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进行多元化能力培养,尤其是大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孵化难度较大。掌握了基础数据分析能力的管理会计人员,对大数据的分析往往流于表面,无法深度加工利用数据要素,后续管理会计无法实现数字化资产的价值增值。
4.观念固化
一方面,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在应付日常的工作已应接不暇,还要同步推进财务数字化建设,会计人员创造的经济价值难以衡量和受到重视,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观念只停留在完成日常的工作上而缺乏转型发展的想法。
另一方面,艺术类高职院校进行财务数字化转型时只考虑“数字化基建”的阶段,也就是搭建数字化平台支撑财务数字化转型,观念只停留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未考虑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下一阶段,也就是“数字化价值变现”阶段。
类比《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目标,艺术类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可以基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应用现代数智技术建设财务管理体系,向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的管理会计方向转型,为学校建设一个战略型、引导型、价值型的管理体系。
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改革发展的征程上,需要确立前瞻性的规划目标,构建分层分类发展格局,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核心能力建设。在进行财务报告编制、全面预算编制、资金运营管理时管理会计充分考虑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用财务语言反映学校的艺术专业发展生态,推动艺术教育“强基、创优、新生态”,合理配置资源扶持高水平专业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拓宽资金渠道,助力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艺术类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发展需要财务部门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支撑战略决策的制定,会计人员应立足自身岗位,从管理会计角度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积极参与学校创新强校发展全过程,为各专业讨论自身建设发展路径时提供准确、高效、多维会计数据信息,主动、及时发表具备专业性、建设性的意见,支持各专业各层级管理层理性决策、科学决策。
会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主体,包括服务校内师生和校外合作方,管理会计在地方文化传承,美育浸润这类文化事业上主动发挥效能,推动各方主体、各类资源、各种要素协同联动聚合发力,实现学校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价值共生、共享。
管理会计在成本管控、资金管理、资本运作等价值创造职能主动发挥能动性,确保各项资源配置合理、财务运作高效协同,主动为学校发展创造财务价值,利用会计数据赋能艺术类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强化艺术教育特色,巩固艺术教育定位,促进不同学制、不同类型教育在艺术高职院校中横向融通。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多为欠缺财务专业知识的艺术类教学人员,管理会计积极发挥会计工作监管学校日常运作的作用,走到业务的前端,主动面向广大师生普及财务法律法规,筛查日常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严格把关相关费用的标准,严控相关支出的合规性,使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1.加强复合型会计人才培育
会计人员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创新理论实践,探讨新制度对学校日常运营的影响。会计主管可以鼓励会计从业者进行多元化能力培养,如项目管理、数据处理、信息化技术运用,人才育用结合,使各财务岗位人员慢慢具备管理会计能力,逐步形成管理会计职能。
2.加强管理会计思维培养
定期进行财务部门内部岗位交流探讨,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了解财务整体工作架构,形成系统化管理会计思维,立足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在保障日常业务按时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各岗位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管理会计思维形成。
1.积极开展会计数据治理工作
探索建立跨平台、结构化的会计数据共享机制,统一数据标准,让业务人员轻松获取数据,从而让业务人员自助式地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探索。管理会计需厘清数据资产、打通数据孤岛、加快数据流通、释放数据价值,增强各业务部门对数据理解的一致性,提升沟通效率。管理会计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时应遵循:业务主导、循序渐进、动态管理、应用为王,逐步实现“数据驱动管理”“数据驱动创新”。
2.积极推动管理会计数智转型
“数”指使用大数据,“智”指使用智能分析技术。做好管理会计工作数智转型整体设计,逐步对接各部门数字化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化对学校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的全覆盖,健全对学校业务全流程数据的收集、治理、分析和利用机制,推动统一的学校会计数据标准应用。加强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系统化建设数智价值链,重塑数字化管理、运营逻辑,进一步加强数据整合、智能计算、数据建模、价值评估等价值增值活动,促进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1.推动会计职能对内拓展
在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分层分类发展格局,统筹不同类型学科专业发展中,管理会计加强政策指导和应用推广,实现艺术人才孵化降本提效。推进管理会计在加速艺术院校建设省域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学校进一步优化机制、激发活力、办出艺术院校的文化特色与品牌、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管理会计在学校内部的应用推广,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激发基层办学活力、提升育人治校水平作出有益探索。
2.推动会计职能对外拓展
加强会计信息的有效分析应用,服务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决策和风险监管,发挥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中的作用,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服务学校对外合作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产业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积极发挥管理会计项目管理职能,推进构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盘活校内外资源,促进高层次艺术人才培育孵化,助力校外文化产业研究、传统文化传承、委托培养特殊人才等项目深度对接,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业财融合
推动会计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日常运营活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基础性作用,加强管理会计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使会计工作服务业务发展,建立适应艺术类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会计准则实施机制,确保相关会计制度有效运行,优化学校会计准则实施反应机制,及时跟踪实施情况;积极指导教学部门参与相关会计实务,普及基础会计知识,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准则实施问题收集渠道,破除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隔阂,致力于建立业务和财务部门共同进步的财务管理机制。
2.拓展服务对象
艺术类高职院校全面融入教育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需要进一步打开校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会计工作的配合与支持。管理会计服务对象由校内师生拓展为校外潜在合作主体,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也能为学校减轻建设资金压力,推动学校科研能力整体提升,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管理会计强化会计信息支撑作用,满足相应主体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统筹校内外资源,使校内日常业务与校外合作交流项目全方位协同融合发展,实现校内外各主体价值共生、共建、共享、共赢。
定期进行会计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长期跟踪会计研究领域最新进展,关注会计改革与发展,不同岗位会计人员定期进行专题讨论,相互交流各岗位的工作难点痛点,共同讨论解决方法,使会计各岗位形成系统思维,创新管理会计理论实践应用机制。加强与“双一流”院校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管理会计实践经验;保持与会计软件服务商畅通交流、有效互动,避免与同类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发展水平脱节。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需要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深化会计改革,使管理会计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从而为学校明确成长发展中的优势与条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