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

2023-09-03 21:23王萍萍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财会学习 2023年17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人员

王萍萍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可有效地实现单位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有助于不断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从另一层面上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也是加速建立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所在。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开始注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的管理工作,单位管理人员也开始尝试通过建立具有良好约束力、较高透明度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来切实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以此作为促进单位内部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的切入点,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稳步发展[1]。不过,在当前的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机制问题、指标设置问题、绩效监控问题、评价结果应用问题等,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水平,针对性采取相关优化策略,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从根本目的上看,增强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则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关注单位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情况,以期提升其实际使用效益,并且实现对财政资金支出情况的严格管理,也能够同步起到控制财政支出、防止出现财政赤字的综合作用。

第一,在当前强化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有助于促进内部财政资源配置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在强化管理过程当中,单位自身也能够进一步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相关路径,这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稳定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资金,那么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则能够充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进而提升财政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长,但其财政收入增长却十分缓慢,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收入及支出的调查数据报告显示,在2020 年1 月至9 月这一时间段内,国家公共预算收入大约为141002 亿元,然而,在公共预算支出方面,其数额则高达175185 亿元,资金支出远超预算收入情况[2-3]。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务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模式调整,紧跟时代发展形势,积极地探索、分析实际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优化干预,从而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绩效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推行的新形势背景下,传统的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必然难以满足实际的管理工作需求,为此,管理人员则应当贴合政府会计制度加强工作改进与优化,如通过强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工作,来促使具体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实现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步提升。

第四,当前是大数据技术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运用的时代,而各类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等开始被运用到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具体工作当中,此时,积极地利用信息手段逐步完善预算规划、执行、管控、成本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决策分析等工作,也是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题中之义,更是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

第五,与社会营利性企业、组织相比,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通常用于基建维修、日常办公费支出、劳务费支出等,故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并没有特别复杂,基于此增强管理,就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或单位有关部门人员快速、直观地掌握资金的实际支出与利用情况,及时纠正预算资金管理轨迹,避免出现资金管理脱离实际,从而保证资金利用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工作中,为了提升资金利用情况透明度,切实规避贪腐现象,在管理制度中也可以明确不可私设账户、资金管理情况如实反映等条款。

二、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

构建健全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则是绩效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关键基础,以此为基础,才能够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相应的管理机制问题。比如因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那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很有可能会凭借自身见解或者过往的管理工作经验来开展工作,更有甚者,部分管理人员还会片面地将绩效管理粗暴地归为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范畴,在此情况下,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应有职能也难以发挥出来。另外,绩效管理工作理念的相对落后,则有可能导致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或流于形式,限制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指标设置

绩效指标设置与后续的绩效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且所设置的指标往往也决定了单位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向与分配情况,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绩效指标,是保障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反之,如若绩效指标设置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现象,那么就容易导致绩效评价工作、资金使用情况缺乏合理性与有效性。绩效指标设置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省事或贪图便宜,在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可能会直接选择相对简单或者指标相对单一的绩效评价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绩效指标自然难以真实地反映单位内部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单位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并且最终所呈现出来的绩效评价结果也不甚全面、不够客观,根据这一结果也难以为更好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提供指导。其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可能也会直接利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绩效评价共性指标,没有根据资金使用不同目标或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发展情况来从多个角度设置绩效指标,此时所得出的绩效评价结果也无法全面反映出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情况。

(三)绩效监控

行政事业单位在接收到相应的财政预算资金之后,通常需要做好资金运用过程、资金流向的监控管理工作,如通过每月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资金执行情况,一来能够有效地展示资金流动情况,二来也可以帮助单位自身、国家财政部门及时地掌握资金使用进度和所取得的实际工作成效。不难发现,绩效监控工作无疑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5]。不过在实际的绩效监控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填写绩效监控报表时,填写的内容十分简单,且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故而在绩效监控工作中特别容易出现绩效指标不全面、不具体以及资金运用结果与预期监控目标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监控报表当中,大部分单位会更加注重填写与资金利用进展相关的内容,在绩效监控指标上缺乏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公共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那么绩效监控过程也无法准确地呈现单位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所创造出来的具体效益。

(四)评价结果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开展核心所在,如若绩效评价结果无法充分妥善应用,那么不仅无法凸显出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还有可能会引发诸多弊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工作方面逐步提高了重视程度,但是在绩效评价结果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应用不足情况。例如,部分单位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环节相对忽视,他们可能单纯地将评价结果视为一段时间内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总结,在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计划时,也没有认真参考相对应的绩效评价结果,在此情况下,绩效管理职能及其应有的指导优化作用也必然得不到有效的发挥。长此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可能因没有看到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效果而愈加轻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三、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自身一定要提升对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完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如善于通过体系建设、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措施优化来逐步优化绩效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明确其绩效管理实际责任,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出来,促使广大员工都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绩效管理工作当中,发挥集体控制、内部控制的作用来不断地提升绩效管理工作规范性、制度化[6]。同样地,财务人员自身也应当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之下高效完成财政预算考核相关工作,科学利用数据信息沟通渠道推动业财融合,并强化不同部门间的联系,例如财务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灵活地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或资源,如微信公众号、单位网站、学习强国学习小组等,进行绩效管理知识宣传、讲解。其次,坚持绩效目标为基本导向,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来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规划,从而对项目库内的预算资金利用形成科学、合理且可行的综合测评模式,促进资金预期使用目标实现。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应当强化监督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实际效果,结合项目建设发展,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以便于突破传统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滞后性弊端,切实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二)设置合理的绩效指标

设置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则需要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预算资金需要、职责分工等基本情况来针对性设置、选择贴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需求的绩效管理指标。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围绕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职责、工作规划以及职业发展等信息综合性的研究分析与单位内部资金绩效指标相关联的信息数据,以此为基本前提则能够针对具体项目、具体工作岗位来设置不同的绩效管理指标。第二,所设置的指标应当融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从而能够有效地通过绩效评价指标来反映、覆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工作内容,进一步凸显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性与规范性。值得注意的是,所设置的绩效指标不能脱离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并且所设置的绩效指标还应当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否则绩效管理工作也会因绩效指标不甚合理、过于烦琐或者难以执行、难以评估等出现管理流于形式、职能难以发挥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直接限制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发展。

(三)加强绩效监控

加强绩效监控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能够对财政预算资金拨付、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项目工作进度基本契合。此时,通过加强绩效监控,管理人员要善于察觉、发现资金利用、资金流转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与问题,便于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行之有效的优化干预措施,而针对导致异常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因,管理人员还需要窥透本质,制定釜底抽薪规避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同类型不当资金利用情况的再次发生率。同样地,加强绩效监控也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预算资金使用期间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使用效益。

(四)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首先,管理人员在绩效评价工作中一定要选择科学、适宜、针对性较高的绩效评价方式或模式。除了传统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模式下所采用的最低成本法、投入产出法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针对资金使用情况灵活地选择多种绩效评价方法,如因素分析法、比较法、公众评判法等,从改进绩效评价方法的角度切入,有机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7]。在完成绩效评价工作之后,为了强化评价结果应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将具体的评价结果内容及时代下发、反馈给单位内部其他部门以及财政部门,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到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相关改进思路等,如针对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项目,在后续的财政预算资金分配工作中则可以优先安排这类项目的运转资金,而对于部分存在问题相对较多或者绩效评价结果不佳的项目,则可以适当地压缩资金投入规模,并对项目进行全面整改。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具体项目情况针对性地建立绩效评价反馈机制、项目跟踪整改机制等。

结语

为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强化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此举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立足于当下社会经济形态中的根本要求,更是增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必然。为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善于挖掘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开展策略措施优化,不断完善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人员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澳大利亚财政预算制度与议会监督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