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及有效运用

2023-09-03 08:14何爱群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8期
关键词:职能审计工作监督

何爱群

(作者单位: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这使得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机遇,各类企业都在变革中不断寻求自身发展道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企业发展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流程及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都有所提升,但相比企业发展速度仍旧较慢,存在问题较多,无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也无法充分发挥监督企业健康运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指的是通过客观、独立的评价、监督和建议等相关举措,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活动,促进企业优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亦有学者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的自律机制。

我国审计法规中关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主要经历了三次演变:一是1893—1994 年,规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1985 年8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二是1995—2017 年,规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评价职能(1995 年7 月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三是2018 年后,规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2018 年1月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一)监督财务行为

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信息披露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及判断管理成效,开展合规性审计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深入分析企业盈利情况和资产质量,检查财务报表数据和披露情况,评价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等方法,能够判断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审查账面资产和实物资产,核实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资产利用情况,审查企业推进风险资产清收、诉讼、追责、核销程序情况,核实处置资产行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辨别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收支行为等是否存在违反国家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现象。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纠正财务核算和管理中的违规行为,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经济行为符合规范。

(二)增强内部控制能力

企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能够优化治理架构,防范重大经营风险,促进内部有效治理,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有序开展工作,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简单来说,内部审计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手段,重点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以及制度的落地效果,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全内部制度和规范执行程序,并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理成报告,从审计的角度给出专业建议并定期上报,通过企业管理高层或董事会决议后指导各部门完成整改工作,解答员工对整改措施存在的疑问,并对整改结果“回头看”,循环往复,帮助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与潜在风险,并根据审计建议积极整改,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降低风险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各个部门正确识别发展风险和潜在风险,并给出专业的评价和建议来辅助高层、中层管理人员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对企业重大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的落实与执行效果、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及运行效果等进行有重点、有深度的专项检查,有助于评价企业“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简称为“三重一大”制度)情况,揭示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经营风险和廉洁风险,并能够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利用内部审计进行整改,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整改结束后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再次对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全方位评估,确保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符合预期。另外,内部审计报告会定期公开,并详细阐述检查结果,这对提高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企业风险意识也有帮助。

(四)优化内部组织管理

审计工作机制、审计过程及结果均直接受董事会或企业最高管理层约束,不受企业内部其他各部门的制约和管理,且对其他部门的运行具有监督权,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优化内部组织管理的作用。这一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来说,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的活动,能够依据审计发现的、证据指出的认定事实、经济事项存在的问题且不能随意更改,不会受到其他部门对审计结果不同意见的影响,能够真实、完整地出具审计报告并给出专业审计建议,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因此对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具有隐形价值,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联结其他各部门的纽带作用,尤其是在各部门合作过程中存在审计问题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解决,扮演好中间人角色,综合考虑各部门意见,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还能切实保障企业内部稳定协调发展[1]。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开展现状

(一)内部审计意识不强

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职能的效果。当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内部审计意识不强,尚未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企业员工也仅仅是将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简单地理解为监管企业的财务行为,将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这种错误的认知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完全参照模板或其他企业,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使得制度不完善且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状况不匹配,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缺少完整的监督考核体系,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制度无法有效落实[2],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三)内部审计方式落后

大多数企业虽然都能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会将重心放在开拓市场、发展业务上,这就导致在内部审计工作上缺乏投入,资金支持不足且内部审计方式相对落后。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定位与职能不清晰,使其工作内容局限于会计相关工作,工作内容传统且单一,无法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工作方式落后的影响,无法获取完整的资料,使得审计工作不全面,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够了解,加上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不配合,使得审计工作开展不顺利。另外,部分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人工审计方式,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还有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不愿意学习先进技术,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实现创新发展。

(四)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

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然而,在现实中,企业受到招聘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组建一支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甚至部分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完全由其他部门员工负责,这不仅使得审计工作进展缓慢,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没有学习过专业审计知识的人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很容易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带入工作,审计过程也相对随意,加上本身还有自己部门的工作需要完成,在工作量增加且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失误,不仅无法很好地完成审计工作,还会影响到其本身的工作质量。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一)强化内部审计意识

企业应当不断强化管理者与员工的内部审计意识,切实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内部审计知识,并深入了解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和配合度,还可以在企业公告栏上张贴宣传页,在创建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同时强化员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建立内部审计组织

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应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前者强调内部审计组织的地位和层次,后者则强调内部审计组织的经费、责任划分及人员配置都不能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和制约,以最大限度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关于内部审计组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由董事会或企业最高层管理者直接管理,以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审计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可以采取双重领导制,即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绩,在职能上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工作,实现双轨报告、双向负责,这样既符合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报告职责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同时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3]。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的设置关系到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不同阶段、不同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不同,因此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应当根据企业规模、管理方式、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设置。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制度,了解内部审计制度对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企业发展步伐实时调整制度,明确具体的审计工作内容,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其次,可以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审计对象、审计流程等多个角度入手,尽可能确保制度条例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并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随时监测实施情况,针对性调整制度细节,让制度能够逐步适应企业不同发展情境,确保企业发展无论是处于上升期、平稳期还是滑坡期,均能够切实落实制度规定,并能够保障企业资产保护、资金授权审批、审计系统运行等财务审计工作高质量完成。尤其是在员工管理与绩效考核方面,要最大限度规避审计人员流失,保障企业整体运行的有序性。再次,根据自身管理模式加强内部审计数据传输,在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在内部审计体系中对其他部门和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预算、财务报表进行统一管理,设置账户余额,填写支出明细,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规范企业资金使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四)创新内部审计方式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融入,优化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快速适应信息化大环境,学习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互联网对内部审计全过程的覆盖,在事后审计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并逐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审计,拓展审计范围,实现全样本审计,同时实现非现场审计和持续审计,提升内部审计的时效性。可以利用审计系统提前设定问题解决方案,在发现审计问题后自动生成解决建议并推送[4],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企业还可以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拓展审计范围,将部分审计业务外包给中介机构,而其只需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外包的业务最好是核心业务之外,即非核心业务或新开发的业务,如境外资产审计项目、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等。外包的方式有补充式外包、咨询式外包和全部外包三种,适用于不同的审计状况,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量完成。

(五)提升审计人员素养

任何工作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都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努力,因此要想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价值,首先就要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对此,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聘用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逐步壮大企业审计团队。其次,加强在岗员工培训,除了基础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宣教,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胜任自身岗位工作之余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管理意识[5]。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看待审计工作,打造出新时期现代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审计团队。再次,采取“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方式,将考核结果纳入每月绩效,尤其是有新的财务审计政策或制度出台后,要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紧跟时代与企业发展脚步。

五、结语

企业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方式和审计技术的改革,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企业管理者只有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创新审计理念,不断优化财务审计管理方式,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正确认识当前行业发展大环境,增强自身及员工的责任感,着重加强审计工作方式、内容、制度革新,才能有效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职能审计工作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职能与功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