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欢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儿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特别是6岁以下儿童高发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病后患儿多表现出反复高热、咽干咽痛、咽部疱疹等症状,若治疗不当或未及时施治,患儿可能出现脑炎、肺炎等严重疾病,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临床常用退热、补液、消炎等对症手段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但用药后疾病易反复,预后不佳[3]。干扰素α-2b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经静脉注射或雾化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口腔或呼吸道黏膜,发挥抗病毒、改善症状的作用,但临床用药发现该药单独使用,患儿的康复周期较长,且药物长期使用,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较高[4]。蓝芩口服液中含有蓝芩、板蓝根、胖大海等中药成分,具有利咽祛肿、散热解毒等功效[5]。本文尝试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联合使用蓝芩口服液、干扰素α-2b,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医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取样82例。使用动态随机盲选法,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比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对照组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3~11岁,平均(6.23±1.71)岁;病程2—15h,平均(7.24±2.08)h;体质量3~12kg/m2,平均(6.03±1.29)kg/m2;体温36~40℃,平均(37.34±0.56)℃。联合组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4~14岁,平均(6.89±1.83)岁;病程3~18h,平均(7.91±2.02)h;体质量4~11kg/m2,平均(6.59±1.17)kg/m2;体温36~41℃,平均(37.55±0.62)℃。比较两组对象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经血常规及查体,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相关诊断[6];年龄<16岁;家属对研究方案知情,且书面同意。排除标准: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先天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2 方法两组患儿就诊时即刻给予口服VB6、Vc、退热、静脉补液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2b(厂家: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89;规格:10万IU/g,10g)实施治疗。方法:经鼻雾化吸入。用药前使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儿口腔,方法:将1ug/kg干扰素α-2b与2mL浓度为0.9%的NaCL注射液混匀后使用。1日2次。连用7d。
联合组:除与对照组使用等剂量干扰素α-2b外,联合蓝芩口服液(厂家: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049;规格:10mL*10支),饭后30min口服,1次0.5支(5mL),1日3次。连用7d。
1.3 评价指标
1.3.1细胞免疫 主要评估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方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d时采集患儿晨起空腹时的上臂静脉血液,经35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冷藏后测定。检测仪器为蛋白分析仪(型号:BN II ;厂家:上海沫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1.3.2 炎症因子 治疗前、治疗7d,主要评估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白细胞介素-2(IL-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降钙素原(PCT,化学发光法)。检测所用血清为1.3.1中离心冷藏血清。检测仪器为西门子生化分析仪(型号:ADVIA1800;厂家:安徽鸿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3.3 康复指标 主要评估患儿降温时间、咽峡部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在院时间。疼痛缓解以患儿情绪趋于稳定,不持续哭闹为评价标准。
1.3.4 治疗效果[7]按照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评估疗效。显效:用药24h内体温恢复至37℃以下,能进食流食,用药3d相关症状全部消失,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用药24h体温有所下降,用药48h体温基本降至37℃以下,咽峡部痛感减弱,用药4d疱疹有所减小;无效:持续用药7d,相关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新溃疡。总有效=显效+有效。
1.3.5 不良反应 评估患儿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反应的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细胞免疫水平对比组内数值相比,两组患儿治疗7d的IgG、IgM、IgA均呈升高趋势;组间数据相比,联合组治疗7d的IgG、IgM、IgA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对比组内数值相比,两组患儿治疗7d的CRP、PCT均呈下降趋势,IL-2呈升高趋势;组间数据相比,联合组治疗7d后CRP、PCT比对照组低,IL-2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对比
2.3 两组患儿的康复指标对比与对照组的降温时间、咽峡部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在院时间相比,联合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康复指标对比(d)
2.4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在治疗效果上,联合组总有效率(90.24%)比对照组(73.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n(%)]
2.5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对比在不良反应上,联合组总发生率(7.32%)比对照组(12.1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对比[n(%)]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发,患儿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全身器官和系统,严重者危及生命。抗生素疗法虽可迅速缓解症状,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抗生素不耐受或抗生素长期使用后无效等情况,因此,需考虑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提升疗效[8]。蓝芩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而蓝芩、板蓝根等均具解热、散毒、祛肿等功效。本文尝试将蓝芩口服液与干扰素α-2b联合使用,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疱疹性咽峡炎的积极作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咽峡部可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疱疹、红肿、疼痛等,在血液学指标上则表现为IgG、IgM、IgA等细胞免疫因子数值的降低,CRP、PCT等炎症因子的升高[9]。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7d的IgG、IgM、IgA、IL-2均更高,CRP、PCT更低。提示蓝芩口服液和干扰素α-2b联合用药比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对改善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抑制炎症因子活性的作用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干扰素α-2b经雾化进入咽峡部后,透过呼吸道黏膜可对免疫细胞产生刺激,增加其活性,进而对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诱导作用,提高其对病毒的吞噬能力,并诱导病毒灭活[10]。而蓝芩口服液中的活性成分可不同程度地阻断肠道病毒复制、分裂,其中,以蓝芩的抗病毒活性最明显,配合板蓝根、胖大海,可在解热、散毒的同时,减轻各种急慢性炎症反应,诱导炎性细胞死亡[11]。二者联合使用后,可进一步发挥协同治疗作用,既增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又抑制炎性因子活性[12]。
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的降温时间、咽峡部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在院时间相比,联合组更短;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比对照组(73.17%)高。与既往研究[13]一致。进一步提示本研究所用联合用药方法的疗效可靠。在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总发生率(7.32%)比对照组(12.19%)低。表明联合用药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分析原因可能是,第一,联合用药减少了抗生素药物干扰素α-2b的摄入,缩短了用药时间,对患儿的胃肠道及肝肾功能刺激更小[14];第二,蓝芩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物,用药后迅速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炎性部位,在体内停留时间短,并且干扰素α-2b经雾化吸入可使药物均匀分布在呼吸道黏膜表面,药物浓度高,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更强,用药周期更短,因此患儿的不良反应表现也更少[15]。但本研究所用样本较少,下一步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使用蓝芩口服液、干扰素α-2b联合用药方案,疗效显著,可调节患儿细胞免疫状态,抑制炎症因子活性,缩短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康复周期,还可降低患儿的药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