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递进式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023-09-02 10:12卢玉云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3期
关键词:危险性精神分裂症心理

卢玉云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是因不同程度精神疾病而就医,且多见于青壮年人群,临床表现包括思维混乱、幻视听、悲喜无常及自言自语等,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残或伤害他人等危险性事件,从而导致患者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增加[1-2]。此外,精神疾病存在明显的慢性化进展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性手段,口服药物是当下用以控制精神疾病病情的主要手段[3]。然而,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长期用药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而对预后转归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积极可靠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4]。循环递进式干预是一种新型干预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当下所处行为状态及心理需求,进而制订具有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持续改变不良行为,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或改善[5]。目前,该干预模式已在多种慢性疾病中获得应用,但关于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循环递进式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并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4 月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精神科收治的89 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文献[6]《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所制定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8 岁且<60 岁。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精神疾病;合并重大感染、创伤或恶性病变;无法交流沟通。将患者按照就医的先后次序分为循环组44 例及对照组45 例。患者均已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本院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如喹硫平、氯氮平及利培酮等。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内容涵盖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及心理疏导等。循环组则于常规干预的同时增用循环递进式干预,(1)第一阶段: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授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明确自身行为直接影响病情康复,积极的行为可促进疾病的疾病恢复。针对依从性欠佳者,积极主动交流,并通过PPT、音频等多种方式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2)第二阶段:要求护理人员倾听患者的倾诉,明确后者真实想法,并予以一定的精神安慰及支持。此外,定期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干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实施相关措施。鼓励患者持续保持良好的自身行为,并尽量满足其所提出的合理需求。(3)第三阶段:按照患者个人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开展下棋、唱歌、阅读、听音乐、绘画及玩扑克牌等娱乐活动,并设置小奖品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此外,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配合,并通过家庭会谈的方式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家属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回归社会。两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危险性行为、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心理状态的评价借助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实现,内容涵盖正性情绪(PA)及负性情绪(NA)两个分量表,根据有关情绪描述词严重程度的差异开展5 个等级评分,满分各50 分,分值与正、负情绪成正比[7]。危险性行为的评估指标涵盖伤人、自残及毁物3 项。社会功能的评价借助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of psychosis inpatients,SSFPI)评分完成,内容共有3 个维度,即日常生活功能、始动性及交往状况、社会性活动技能,得分与社会功能成正比[8]。生活质量的评估借助生活质量综合评 定 问 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实现,共有4 个维度,即物质生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9]。物质生活计分16~80 分,按公式(维度粗分-16)×100/64 换算为0~100 分;其他维度计分20~100 分,按公式(维度粗分-20)×100/80 换算为0~10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循 环 组 男24 例,女20 例;年 龄21~58 岁,平 均(37.42±1.26)岁;病 程1~10 年,平 均(5.41±1.06)年;体 重 指 数18~32 kg/m2,平 均(23.26±0.62)kg/m2;接受文化教育年限6~16 年,平均(10.74±2.35)年。对照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20~59 岁,平均(37.50±1.28)岁;病程1~10 年,平均(5.48±1.08)年;体重指数18~32 kg/m2,平均(23.47±0.68)kg/m2;接受文化教育年限6~16 年,平均(10.82±2.3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PA、N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环组PA 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A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PA NA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循环组(n=44)22.34±2.31 34.30±3.15* 37.10±3.46 25.27±2.11*对照组(n=45)22.50±2.26 29.62±2.88* 36.94±3.59 30.13±3.04*t 值 0.330 7.318 0.214 8.743 P 值 0.742 <0.001 0.831 <0.001

2.3 两组危险性行为比较对比

干预前,两组危险性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环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为17.78%,循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48)。见表2。

表2 两组危险性行为比较[例(%)]

2.4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社会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环组各项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分,(±s)]

表3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日常生活功能始动性及交往状况社会性活动技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循环组(n=44)4.58±0.49 9.11±0.42* 7.20±1.05 12.25±1.88* 5.13±0.48 9.41±1.04*对照组(n=45)4.61±0.50 7.84±0.36* 7.31±1.12 9.77±1.54* 5.19±0.47 7.66±0.67*t 值 0.286 15.328 0.434 6.815 0.596 9.458 P 值 0.776 <0.001 0.665 <0.001 0.553 <0.001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环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物质生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循环组(n=44)55.74±4.52 70.41±5.15* 59.91±5.24 71.48±6.29* 50.49±4.87 74.71±5.82* 49.73±4.52 73.05±5.72*对照组(n=45)56.14±4.66 64.33±4.95* 60.14±5.31 65.27±5.68* 51.03±4.93 65.94±5.24* 50.12±4.61 64.33±5.13*t 值 0.411 5.679 0.206 4.891 0.520 7.474 0.403 7.575 P 值 0.682 <0.001 0.838 <0.001 0.605 <0.001 0.688 <0.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护理难度较大及风险较高等特点,受精神症状的影响,该病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屡见不鲜,且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及社会功能异常等[10-11]。故此,如何有效控制该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心理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已成为当下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12]。循环递进式干预是根据患者行为改变的差异性阶段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或消除患者各阶段的心理障碍,进而规范其行为,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13-15]。

研究结果展示:干预后循环组PA 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A 评分低于对照组。这在李琴芳等[16]的研究中获得佐证,提示了循环递进式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方面效果明显。考虑原因,该干预通过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并通过PPT、音频等多种方式加强健康宣教,可在最大限度上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从而避免因对上述未知而出现的不良情绪。同时,通过对患者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改进干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提高干预效果,对病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亦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17]。此外,循环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反映了循环递进式干预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推敲原因,循环递进式干预通过和患者的良好沟通,有效提高心理疏导效果,有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宣泄,从而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对患者家属提供心理咨询等相关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对预防危险性行为具有显著效果。另外,干预后循环组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证实了循环组干预方案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究其原因,该干预方式有效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支持,通过予以患者鼓励及表扬,可促使患者感受到被认可及被尊重,从而有利于积极性的调动,继而主动参与相关康复活动之中。同时,干预过程中通过开展下棋、唱歌、阅读、听音乐、绘画及玩扑克牌等娱乐活动,增加了医患之间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之中恢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干预后循环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循环递进式干预的实施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推测原因,该干预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差异性阶段行为表现特征,实施针对性干预及指导,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从而可控制病情恶化,最终实现对生活质量的提升[7,19]。

综上所述,循环递进式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从不同程度上改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且能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然而,本研究仍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如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未对其他类型精神科就诊患者进行研究,从而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颇,有待今后研究完善。

猜你喜欢
危险性精神分裂症心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危险性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心理感受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