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实验中学 王继敏
“大思政课”建设,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致力于培养信仰坚定、素质过硬、 本领高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中小学“大思政课” 建设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思政教育氛围。同时,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大思政课”以育人为中心,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在育人方式上,“大思政课” 建设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 从过去以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注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课教师要把一堂堂思政课“烹制”成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想“美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入手。
1.建立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思政课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他们思考社会现象与价值观念的关联, 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而引发思考和分析。
2.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认知。 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 关注他们的成长困惑和真实经历, 并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
例如, 在讨论网络安全与道德的课堂中, 可以根据学生在网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引发他们对网络行为的思考,并从中抽丝剥茧,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3.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升课堂互动性。 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多媒体素材、互联网资源等,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角度的参与, 加深对思政课的印象与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跨学科融合教学。 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可以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语文课上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在历史课上探讨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政课所学知识。
“大思政课” 建设是对思政教育的深化和创新,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大趋势, 将 “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让“大思政课”有效引领学生成长。
对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引领他们迅速成长,进而成为“大思政课”建设的中坚力量。
1.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青年教师面临困境时,应冷静下来厘清自己的需求,多与老教师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在交流中解困。
2.共同制定目标。 青年教师要与老教师一起确定明确的目标,在监督指导下推进专业成长进程,并在完成目标和分阶段计划的过程中,一步步提升自我。
3.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教学资源。 作为老教师, 要基于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多向青年教师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变教学方法、调整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等,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资源, 则包括教学资料、参考书籍、教学工具等。
此外,青年教师要多参与教师培训和学术研究活动,以扩展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4.鼓励反思和成长。 要鼓励青年思政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定期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让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5.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青年教师应主动与老教师多沟通,定期反馈教学进展和问题,以获得具体的指导建议。
总之,“大思政课”建设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它对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紧密配合,实现学科互融,追求知识和方法的共享,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全面的教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