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县第二幼儿园 李 萍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一些农村幼儿园存在违背幼儿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教育倾向,如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体、美、劳等教育;重视知识学习,轻视幼儿兴趣、习惯培养等,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是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其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农村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 去除小学化倾向,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 幼儿在游戏中编织了假想的世界,却在身心方面实现了真实成长。 儿童天性好动好玩,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参与的活动之一,是儿童与外部世界互动的主要方式。
然而,一些农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功利心理, 把游戏活动变成了课堂教学,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学习识字和计算。从程序上看与小学的教学过程几乎一样。
由于幼儿的思维尚处于表象思维阶段, 幼儿学习的内容应是感性和具体的,所以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或者参与活动来学习知识。
一些农村幼儿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小学一年级教材的内容照搬到幼儿学习活动中。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某农村幼儿园大班幼儿在两个月内认识并掌握了50 多个汉字。 在一些农村幼儿园,知识学习占主导地位,体、音、美、劳教育被忽视。 在家长的功利心理助推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劳动、学习等,幼儿园不仅要遵从一定的时间比例来进行相关的安排,而且要适当压缩幼儿集体活动时间,以保障幼儿自主进行游戏活动等。
有的农村幼儿园在一日生活流程中,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兴趣、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例如“小红花”活动,幼儿听从老师的指令完成了任务,就可得到一朵小红花。 这种过于注重结果的活动,拘泥于工具价值,忽略了其内在的人文价值,忽略了幼儿的兴趣、习惯培养等,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农村,除了公办幼儿园,还有不少民办幼儿园,其活动设备匮乏、活动场地小、师资水平低,但由于其收取费用较低,不少家长乐意选择。由于缺少资金,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设备设施不足, 幼儿游戏与生活活动的空间匮乏。由于师资缺乏,一些民办幼儿园不能开展正规的幼儿教育, 往往以特长课如音乐、美术、计算等来吸引、迎合家长的需求。 而农村公立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也被迫开展相关的小学课程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少农村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出现偏差,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认为小孩在幼儿园学习内容越多越好, 应当提前学习识字或者计算等。 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功利需求, 一些农村幼儿园开设了相关的识字、计算、英语等课程,还有一些所谓的特长班。
幼儿教育是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普惠性的。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幼升小”阶段个别学校以“暗考”形式选拔优质生源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幼儿园的小学预备班就应运而生。 尽管教育部门规定小学招生不进行考试,然而部分小学为了获取较好的生源而实施了分班考试。 在种种潜规则下,一些家长与幼儿园不得不让孩子提前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幼儿健康成长规律的,对于这一社会现象,需要社会、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努力。
思维认知是行动的先导。 一方面,社会层面应加强宣传,让家长知道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形成对儿童学习的正确认知,在教育上不盲目求多、贪快,不揠苗助长。 另一方面,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完善各类选拔、评价制度,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只有中小学进行了相关的教育改革,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农村幼儿教育才能真正回归本质。
农村幼儿家长多数长年在外务工,很多幼儿是在爷爷、 奶奶等长辈的陪伴下长大的,而隔代抚养难免会娇惯孩子。 作为家长,不仅应当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还要有正确的育人观, 注重儿童性格与品质的培养,以提升其能力、发展其个性。
幼儿园应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举办家长讲座, 介绍育儿方法和心理学相关知识,以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 如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卡”,隔一段时间,将教学相关内容与幼儿活动情况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研讨教育幼儿的问题。 同时,让家长参与相关的游戏活动,了解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提升育儿水平。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幼儿园应当按时保量开设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课程,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方面,引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从教,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 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另一方面,注重革新教法,实施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开展以游戏、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 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和品质。
总之,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而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显然背离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应当予以纠正。 这需要社会、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参与,转变认知,齐心协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