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昆明理工大学 段灿映
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领导、教育培养、发展党员、党员管理、作用发挥、条件保障等提出了要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高校党组织要“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高校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力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压实高校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高校学生组织要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和素质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一)学生党支部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常以支部为单位,党支部设置一般以年级或专业为依据。学生党支部执行组织制度,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相对独立,支部间交流互动不多;学生党支部在落实党建任务时标准、步调不统一,党建任务部署安排缺乏过程监督和成效监测;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发展党员和党员继续教育方面。大学生发展党员存在入口把关不严、对理想信念考察不到位和过程把控不细致等情况。一方面,学生党支部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党支部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缺乏深入考察。大学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困惑,受到不良风气影响,入党动机迷茫、思想动摇时,党支部不易了解掌握。部分学生入党后,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在理论学习、参与党支部工作、完成党支部安排任务等方面的积极性差。
(三)学生党员个人方面。大学生易受不正确观念思想的影响,导致入党动机盲从、虚荣和功利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信念等没有清晰的认识。部分学生在组织上入了党,在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入党后,在同学中先进性不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还存在“等”“靠”的思想。部分学生党员思想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只是遵守校纪校规、学习好、人际关系好等,在班级活动、宿舍生活中不敢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
(四)党建工作机制方面。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是从院系党委安排到学生党支部执行落实,自上而下地开展工作。高校在不断扩招,为了便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院系党委会增设支部,学生人数规模大的院系党委下设党支部一般都有十几个,甚至有的院系专设了学生党总支部。下设支部多,人员规模大,院系党委对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质量就难以监督、把控。
(一)有利于规范学生党支部工作。通过整合院系有效资源,建立大学生党务实训中心(以下简称“党务实训中心”)可以组织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统筹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党员实践、志愿服务、学业帮扶等活动。在院系党委的安排部署下,党务实训中心发挥了事先统筹、过程监督和事后检查作用。党务实训中心在实现学生党支部工作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性与独立性相结合、指导性与监督性相结合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主体性作用。党务实训中心人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党务实训中心为学生党员提升个人素质和锻炼工作技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实践平台,使学生党员有机会深入党建工作一线,能够给予大学生完整的党建工作经历,并以高党务参与的形式强化自身的思想水平。当高校党建的主体(大学生)意识与作用能够有效发挥时,不仅可以高效贯彻党的思想与精神,更能够通过其思想价值的提升,促进与激发其学业成就的升华。通过实训,可实现学生党员之间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
(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延续性。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党员教师兼任或由党员学生担任。由于辅导员和党员教师的学生事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多,学生党员也有学习任务,因此都无法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生党建工作。学生支部支委和党务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工作持续性不足。党务实训中心工作,可以很大程度减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压力。
党务实训中心受院系党委的领导、指导和管理,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协助院系党委围绕党员发展、党员理论学习、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服务实践等方面开展工作的学生组织。党务实训中心不是取代党支部,也不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组织,而是一个锻炼、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加强学生党支部之间、学生党员之间交流学习的育人平台,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服务实践中心、理论学习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党员管理中心和学生党务干部培养中心。
党务实训中心采用“1+1+1+N”的组织模式,即理论指导老师1名、实操指导老师1名、实训中心负责人1名、下设部门工作人员N名。理论指导老师一般由院系党委委员或专职组织员担任;实操指导老师一般由专职组织员或具有学生党建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担任;党务实训中心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均由经过选聘的学生正式党员担任,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受党务实训中心和所在党支部双重管理。
(一)主要负责人。党务实训中心负责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面主持实训中心工作,负责落实党建任务和监督学生党建工作,定期向院系党委和指导老师汇报工作情况。
(二)办公室。设主任1人,工作人员2人,在党务实训中心内部统筹、协调各部门。主要负责党务实训中心每月工作例会和会议记录(纪要发布),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撰写,日常工作所需物品采购,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学生党员先锋岗值班安排,工作人员请假和财务等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收集、整理和管理党务实训中心工作资料、台账。
(三)策划实践部。设部长1人,工作人员2人,主要负责党内集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如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等。负责组织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党员活动,对理论前沿问题开展研讨,组织多样的集体性活动,定期向学生党支部反馈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正式党员活动表现情况。在管理工作上,联系各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委员。
(四)管理培训部。设部长1人,工作人员2人,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发展党员各阶段的材料收集、整理,实训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党支部的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和支部委员的培训,党员信息管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和“智慧党建”工作。协助完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和毕业生党员集中教育培训。在管理工作上,联系各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委员。
(五)新闻宣传部。设部长1人,工作人员2人,主要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新闻稿撰写、报送审批和后续发布。协助院系党委宣传委员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的宣传、引导。通过院系网站、公众号中的党建专区,定期推送学生党建工作动态和党课微视频。在管理工作上,联系各学生党支部的宣传委员。
(六)监督检查部。设部长1人,工作人员2人,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要求,对院系党委的安排部署监督党支部开展工作,定期检查、抽查各学生支部工作台账和“智慧党建”情况。对学生党建工作落实中存在问题及时向实训中心负责人反馈。在管理工作上,联系各学生党支部的纪检委员。
(一)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由院系党委制定的《大学生党务实训中心管理办法》和《大学生党务实训中心工作人员职责》。通过制度化管理,使党务实训中心工作有章可循、人员管理科学化、工作流程规范化。院系党委定期编制、更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指导手册》,内容包含党中央、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相关文件、条例、准则、细则。该指导手册可作为党务实训中心成员、学生党支部委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学习参考资料。此外,院系党委还要突出学校、院系学生党建工作特色,定期收集汇编学生党建相关工作案例,加强宣传和交流学习。
(二)人员选聘、考核与奖惩。党务实训中心人员规模在20人左右。人员选聘条件为:正式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作风端正,能以身作则;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理论水平,通过党务实训中心关于党的理论知识和高校党建相关知识能力的笔试和面试。拟选聘人员报院系党委审定后进行岗前培训。选聘人员实行1个月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正式聘任,每学期聘任一次。按照党务实训中心“传、帮、带”工作机制,做好新旧人员的工作交接。每学期结束,实训中心工作人员提交工作总结并进行工作情况汇报,由院系考核小组对照《大学生党务实训中心工作考核评分细则》和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打分,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等级。评定结果报院系党委审定后予以公示,公示结束后“优秀、良好”等次的按照院级奖励颁发证书,在学生学期综合素质测评予以加分。评定为“不合格”者,终止聘任。学年内,上下两学期均评定为“优秀”的,颁发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证书及纪念品,在学生评奖评优中给予推荐。
(三)硬件设施。由院系统筹安排一间党务实训办公室(也可以和党员活动室合二为一),悬挂党旗,有“大学生党务实训中心”标识,配有多媒体设备、会议桌和其他办公桌椅,设立学习书架,配有党建书籍和报刊等。由院系党委制定《大学生党务实训中心办公室管理办法》,实训办公室设立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学生党员轮流值班,处理党务实训中心日常事务,解答支部和党员平时遇到的疑难困惑。该实训办公室可作为党务实训中心日常活动室、小型会议室、小型党课教室和党务工作培训室,也可作为新生、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办理点。
大学生党务实训中心作为院系党委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得力助手,能够有效发挥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功能;作为一个平台,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载体,拓展了学生党员为群众办实事渠道,增强了党组织对团组织的带领作用,提升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作为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和校园安全维稳工作的窗口,把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参与到公寓、社区管理和为身边同学服务中来;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和党建工作延伸到教室、楼栋之外,扩大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