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虎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 惠州 526057)
传统文化形象作为传播符号,在当下社会常以“国潮”的形式为大家所认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国潮文化,这种流行文化既可以满足当代年轻人对于潮流文化的追捧,又可以反哺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外观形态来看,国潮文化形象是流行符号、潮流色彩、夸张造型的有形依托;从内在形态来看,国潮文化形象就是文化传承、情感维系的无形载体。这种国潮文化形象的创新与传播,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往往是将传统文化符号与流行的设计形式相结合,常以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的形式出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知网上以“国潮风插画”为主题的文献很多,研究大多选取神仙形象、京剧脸谱、十二生肖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作为国潮文化的代表。此类元素由于普及度高,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地域性的文化形象作为视觉符号的传播力相对较小。在国家重视传统文化、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地方文化形象的开发得到了长足发展。例如,惠州罗浮山的葛洪、惠州东江纵队英雄人物、惠州芦洲镇的特色文化形象“赵侯爷”,这些大众较为陌生的文化形象也被发掘和创造出来。文化艺术形象是历史的、被人们认知的符号,将更多的地域性文化艺术形象以国潮风插画的形式塑造出来,便于后人的认知与传承,是当下值得推崇的传播方式。
通过研究发现,国潮风插画的传播形式以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依托印刷媒介的产品为主,这一媒介具有良好的传播性和广泛性。但是,我们也看到文创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文创产品既要突出地域性,又要保持它的独特性,同时还要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如何探索其路径?本文选取皮雕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看中的就是皮雕艺术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进一步研究也有助于皮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当下国潮风插画的创作设计同质化严重,大多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无效堆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创作对象同质化,作品创作手法大同小异,抄袭和流水线制造现象频发,缺少个性化创新,让国潮风插画逐渐丧失了市场;另一方面是过度堆砌传统文化元素,缺少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创新支撑。文化形象的塑造是国潮插画的灵魂,缺少对文化形象内涵的创造,将使国潮插画变得失去意义。我们应该以地方传统文化形象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国潮风插画的创作新路。
说到文化,首先要厘清几个相关概念:一是何为“文化”,二是何为“传统文化”。首先,“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里:“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按照古人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的价值层面,来展开分析和论述[1]。其次,传统文化不是逝去的、落后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连接过去与当下,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传承的桥梁。
要想塑造国潮风插画的灵魂,就要根植于本土文化,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笔者以惠州本地芦洲镇的特色文化形象“赵侯爷”作为项目中文化形象设计的原型。赵侯爷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因为一个巨大南瓜的归属问题,导致了三家人的矛盾,大家剖开南瓜,发现南瓜里有个孩子,这就是赵侯爷。后来赵侯爷通过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三家人的矛盾。其实,许多地区都流传着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传说故事,我们要不断挖掘这些本土的文化形象,使我们的国潮插画形象更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跳出同质化的藩篱。有特色、有创新的文化形象符号,是我们赋予国潮作品灵魂的根源。
文中所提到的本土化概念,是指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者产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改进和改造。本土化艺术手法侧重传统文化与表现形式的融合与交织。国潮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必须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这样的结合,也有利于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国潮艺术手法。国潮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借鉴,一味地堆砌传统元素和纹样的做法,相信在未来将会被摒弃。
国潮艺术手法的特点一般通过表现形式和色彩变化两方面来呈现。在表现形式上,创作者通常会在选择构成要素后,辅以线性勾画和扁平化处理;在色彩变化上,主要有高饱和色彩、画面色调的多元化、基于主题上的主观色彩提炼三个方面[2],这样的色彩表现使画面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强烈的色彩冲击容易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色彩的特征性过强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即在色彩形式上无法做出有效的差异化,最终导致国潮插画的抄袭风、雷同性。
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国潮艺术,需要在色彩表现方面与本土化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哲学色彩观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五色,即青、赤、黄、白、黑[3]。自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关注水墨的运用而忽视色彩,这主要是为了突出整幅画在色彩上的和谐,强调色彩的运用应该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入手,而不是突出某一局部。这样的色彩理念与国潮化的色彩表现融合,有助于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国潮色彩形式,更能凸显传统文化特点。
国潮文化形象是一种创意产品,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等各个领域,因此,它具有丰富的商业价值。在当下,无论是线上网络产品还是线下商超产品,越来越多的产品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它们往往以卡通化的品牌形象来取悦消费者,增加品牌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此来提升产品销量。因此,把国潮化的形象融入产品突显其商业价值,就是打造国潮文化形象的重要一环。例如,近年的故宫文创从2013年改版后又接连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一改往日严肃的风格,不仅赢得了年轻一代的心,也提升了品牌价值。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国潮文化形象愈加深入人心,大众在购物时除了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也注重产品的设计感。2019年晨光文具推出了“盛世新颜”高端系列文具礼盒,还有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茶颜悦色”奶茶品牌,把国潮文化形象应用到品牌形象中,达到了一种空前的热度,一度登上了热搜。这些成功案例,都可以看到国潮文化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它所蕴藏的商业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国潮文化形象对于地方文化的推广和文创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传统文化形象的表现是迟滞、封闭、保守的,而当代新农村展示给我们的是创新、开放和进步的[4]。在当代流行文化的侵蚀下,具有人文气息的传统文化形象虽弥足珍贵,但明显缺乏影响力。传统文化形象独有的历史底蕴和吸引力,也促使人们探索对它的改造路径。皮雕艺术是我国内蒙古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皮雕艺术与国潮文化形象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推广传统文化,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人的培养。
地处惠州城区的芦洲镇,紧邻珠三角经济带,经济发展基础好,交通便利,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全国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芦洲东胜村也开始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是当地的“芦洲南瓜节”,这是村民为了纪念“赵侯爷”而举办的地方性节日,每年村民都会自发参与节日,还会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看。“芦洲南瓜节”也成了芦洲镇对外宣传的新名片。有设计者把“芦洲南瓜节”中“赵侯爷”的文化形象提取出来进行国潮化设计,打造了一系列皮革包具制品(如图1),这是对深厚历史沉淀的国潮文化形象与皮雕艺术融合路径的一次探索。这些设计,不但体现出传统皮雕艺术独特的文化气息,也为各地开发优秀的特色文创产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图1 国潮形象皮革制品
1.推动国潮文化形象与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发展
目前,国潮文化形象更多呈现在平面媒介上,例如商品包装、宣传海报、书签、日历等,尽管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其商业价值和实用价值较低,推广价值也较小。将文化形象与皮雕艺术融合后,二维平面媒介变成了三维立体媒介,可以增强文化形象的传播力。例如,设计师在设计一些传统风格的化妆器盒和包具产品时,使用了东方浮雕技法,把国潮文化形象载入其中;利用皮革的延展性、可塑性,把国潮文化形象进行立体化呈现。如此一来,文化形象就变成了一种吉祥物,更容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皮革制品的类别很多,皮鞋、皮带、创意品,融入文化形象后,产品线也会更加丰富多元,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些都体现了老百姓的智慧,将国潮插画与皮雕艺术融合进行立体化呈现,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国潮文化形象与皮革多元化产品线的融合,对本土文创产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潮文化形象的传播媒介也会不断变化。VR技术打造的虚拟现实环境,不仅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实现人机交互。我们可以通过此类技术,把国潮文化形象打造成一种数字文化,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形象,与数字化的文化形象进行交流,使传统文化朝着立体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
2.融合皮雕艺术,让文创产品“潮”起来
文创艺术品开发的核心是要得到消费者的喜爱,真正受老百姓喜爱的文创产品,必须是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产品。皮雕艺术恰好做到了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在艺术性方面,皮革特有的吸水性使其色彩呈现富有层次感,有助于画面层次感的形成;在实用性方面,由于皮革的可塑性强,其定制属性也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不仅可以做各式皮包,还可以制成各种产品的外壳。在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加持下,设计师创作的文创产品的形式更加丰富。这样的皮雕艺术融合国潮文化形象,可以使我们的国潮形象真正地“潮”起来。
3.培养皮雕传承人,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离不开传承人的培养,这种培养不仅是工艺技术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培养。内蒙古地区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更多的是对于技艺的继承,而本文所说的皮雕传承人的培养,更多的是在当地文化继承之下,与皮雕工艺融合的新时代传承人的培养。当下社会的传承人,并不是过去陈旧观念中的衣钵继承,而是开放包容的文化传承,也只有这样的传承人,才会使我们的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发展。
4.依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文创旅游
在开发皮雕艺术文创产品的基础之上,可以结合当地自然风光和农产品优势,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专属的文化创意产品包装,拓展乡村旅游产品的潜力。例如,依托芦洲神话故事人物“赵侯爷”的文化形象资源,重塑当地特色的“南瓜节”,开发亲子游、专属农产品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皮革包装产品和“赵侯爷”皮塑吉祥物定制品。此外,还要加强对文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促进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均衡发展,既不能过度强调传统文化形象而忽视市场需求,也不能放任市场而使商业化泛滥。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形象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传统文化形象国潮化和皮雕艺术融合,是对保护“非遗”和塑造地方文化形象的一种探索,利用好这一特色融合形式,推广和打造综合文旅资源,让乡土旅游更好地发挥独特的魅力,对促进乡村文化形象的创建与传播,推动现代化、视觉化、创新化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