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及原因分析

2023-09-01 14:12:26高馨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摘要:文章聚焦流行语扩散模式,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以哔哩哔哩2020年度五大弹幕语“爷青回”“武汉加油”“有内味了”“双厨狂喜”“禁止套娃”为例,对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机制和原因展开探讨。研究发现,流行语的扩散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直接使用阶段逐渐过渡到语义泛化阶段和词语模造词阶段。但由于流行语使用主体及其本身具有个别差异性,某一流行语在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不一定十分显著,可能缺少语义泛化阶段,也可能同时处于语义泛化和词语模造词阶段。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运行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网络流行语短小简洁,具有事件关联性、娱乐创新性及均衡性;二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有娱乐交往需求,具有创新从众性;三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传播媒介互联网具有匿名性、便捷性和引导性。流行语的研究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据独特的地位,研究某一时期的流行语扩散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对个别广泛传播的流行语的描写分析,而且能够窥探流行语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发现现代社会语言演变的规律与机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语义泛化;词语模;哔哩哔哩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096-03

流行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网络流行语历来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流行语展开了研究。纵观前人的研究,对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的讨论有待完善。本文拟对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机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扩散背后的原因。对流行语扩散机制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流行语扩散的认识,为流行语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

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有许多途径,从中可归纳出共有的扩散机制。黄碧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扩散途径为“网络空间—网民效仿—网络语言收编”以及“社会现实+网络空间—网民效仿—大众传媒复合传播—政府/市场/现代汉语收编”两种[1]。笔者认为,这些扩散途径根源于共有的扩散机制,即“直接使用—语义泛化—词语模造词”。

(一)直接使用

辛仪烨也将该阶段概括为界内扩散[2]35。“爷青回”等弹幕语在此阶段的扩散,没有超越自身原有的语义界限,仅表现为使用数量的增加。

本文选取的哔哩哔哩2020年度五大弹幕语在这一阶段中表现十分突出,在2275216512条弹幕中,“爷青回”一共出现了5420359次,数量分列第二到第五的分别是:“武汉加油”“有内味了”“双厨狂喜”“禁止套娃”。这些弹幕语从第一次使用到最后被列为2020年度弹幕语,经历了使用数量由少而多的扩散阶段,这属于流行语的直接使用。

(二)语义泛化

辛仪烨也将该阶段概括为界外扩散[2]35。随着流行语使用频率的提高,其含义已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流行语迫切需要对语义内涵进行扩展,以保持自身的生命力。所谓的扩展,即突破原有的语义界限,从而导致旧义位的改变和新义位的产生。语义的扩展,一般是以语义泛化的形式来呈现的。刘大为将语义泛化概括为三个阶段:以语义隐喻为特征、以语义抽象为特征、以语义含混为特征[3]34-35。下文以不同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各个阶段分别进行介绍。

1.第一阶段:语义隐喻为特征

隐喻是认知的一种方式。基于隐喻的认知,往往会忽略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流行语的隐喻,即人们通过隐喻性的认知,将几个对象内部的相似性语言特征突出,隐去差异性语义特征,形成新的义位,从而完成语义的扩散。

“双廚狂喜”形容看到一个作品中同时融合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事物时的激动心情。“双厨狂喜”这一弹幕语本身便已经完成了语义隐喻的界外扩散过程。其中的“厨”,表示疯狂迷恋。在日语中,“厨房”与“中坊”一词发音相同。而“中坊”则是日本不良少年之间的俚语,指中学生。因此“厨”被用来指代像得了中二病的小孩子一样,疯狂迷恋某事物,丝毫不允许与自己喜好相左的意见存在的人。例如,“东方厨”指疯狂迷恋东方Project的人;“由乃厨”指疯狂迷恋《未来日记》中我妻由乃这一角色的人。“厨”的义位“指代像得了中二病的小孩子一样的人”与“疯狂迷恋某一事物”这一义位有相似的语义特征,通过隐喻,用“厨”来表示“疯狂迷恋”。“厨”的新义位产生,语义扩散完成。而“双厨狂喜”是对“厨”的进一步扩展,涉及词语模造词,后文将对其进行叙述。

2.第二阶段:语义抽象为特征

随着隐喻关系的频繁使用,人们对该词隐喻关系的意识逐渐淡化[3]35,流行语语义逐渐抽象化。

“有内味了”即“有那味道了”的北方版,起源于一次大司马在游戏中被电棍(otto)喷成了大司,因为大司那局玩的是啤酒人(酒桶),后在有主播玩酒桶打出下饭操作的时候,就会刷起有大司内味了。随着“有内味了”的语义内涵逐渐抽象化,“内味”的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已不限于“游戏玩得不好”的范畴。例如,在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原生态风格视频的弹幕中,“有内味了”意思就是“有土味的感觉了”。

3.第三阶段:语义含混为特征

流行语的流行进入高潮阶段时,会出现语义含混的特征[3]35。在这个阶段,流行语被随意地使用在各种语境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为流行语增添新的语义特征,或剥离其旧有的语义特征。

“禁止套娃”中的“套娃”,即俄罗斯套娃(一层套着一层的玩具)。禁止套娃是用于制止别人复读机式地一直套一个素材、话题的无限循环行为。随着“禁止套娃”语义的不断泛化,人们将“禁止”单独拿出来,根据各自需要添加在各种事物前。禁止一词语义含混的根源在于,它高度抽象的含义表示禁止某些消极的行为,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往往不止用来禁止消极的行为,许多中性甚至积极的行为都会被“禁止”。此时,“禁止”产生了新义位,该义位允许“禁止”后加人物称谓语,如“禁止大哥哥”。

综上所述,流行语在扩散过程中,以隐喻建构为基础,依次经历了以语义隐喻为特征、以语义抽象为特征、以语义含混为特征的三个语义泛化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新义位的产生。

(三)词语模造词

“流行语语义并不总是附着在一个语言单位的全部成分上,有些成分与这些语义密切相关,离开了它们流行意味便消失殆尽;有些成分仅仅指向具体的表达情境,它们的替换并不影响流行语义的存在。”[2]41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流行语的部分成分便会产生替换现象。相较于隐喻,替换因其形式多变,更容易适应各种交际场景。

在替换过程中,流行语的形式并不是混乱的,往往有迹可循。李宇明提出“词语模理论”[4],很好地解释了流行语成分替换的外在途径。词语模具有能产性,根据模标与模槽的位置,词语模可以分为前空型、后空型和中空型三种类型。考察发现,实际上流行语不仅包括这三种类型,还有一种同时包括“前空”和“后空”的类型,本文概括为两端型。

前空型是模槽在前,模标在后的词语模类型。(a)X厨:“双厨”“三厨”。(b)XX狂喜:“双厨狂喜”“精罗狂喜”“拉拉人狂喜”。这两类都属于前空型词语模。

后空型是模槽在后,模标在前的词语模类型。(a)爷青X:“爷青回”“爷青结”“爷青完”。(b)精罗XX:“精罗狂喜”“精罗狂怒”“精罗泪目”“精罗震怒”。(c)禁止XX:“禁止套娃”“禁止好耶”“禁止大哥哥”“禁止自娱自乐”。这三类都属于后空型词语模。

中空型是模槽在中间,模标在两端的词语模类型。如爷X回:“爷清回”。该词语模属于中空型词语模,有两个模标,分别是“爷”和“回”。

两端型是模槽在两端,模标在中间的词语模类型。(a)X内味X:“有内味了”“没内味儿”。(b)X厨XX:“双厨狂喜”“三厨爆炸”。这两类属于两端型词语模,有两个模槽、一个模标。

二、网络流行语扩散的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自身特点

网络流行语短小简洁,具有事件关联性、娱乐创新性及均衡性,这些特点加速了其本身的扩散。网络流行语短小简洁,便于记忆与传播,这推动了其意义的泛化。事件关联性是促使网络流行语流行化的重要因素[5],流行语符合主体期待发挥的语用功能,促进复制与传播。网络流行语具有娱乐创新性,满足了使用主体娱乐求异的需求,促进了流行语的使用与扩散。“流行语的风靡本质上是一种无法阻遏的对公共空间的社会性集体呼唤,因此流行语现在几乎成为网络民意的风向标。”[6]88网络流行语具有均衡性,之所以能流行与其传播方式的均衡密不可分[7]。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十分简短,如“爷青回”,“说话者只用一个词来表达概念”[8]5;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又能够让人理解,“每个概念都能用一个对应词来表达”[8]5。“正是语言内在的均衡原则使得千姿百态的流行语得以广泛传播”[9]。

在直接使用阶段,网络流行语短小简洁并具备均衡性,这保证了其使用频率的不断提高。在语义泛化阶段,网络流行语的事件关联性和娱乐创新性成为主导因素。在词语模造词阶段,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网络流行语自身的特点加速了流行语的扩散与传播。

(二)网络流行语使用主体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有娱乐交往需求,具有创新从众性,这些特点有利于流行语的创造使用与传播。娱乐交往需求与网络流行语使用主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我国网民主体是青少年群体,最喜欢创造并使用流行语的是青少年[10]。青少年群体最怕听到的是“你连这都不知道啊”等话语[11],害怕落伍,这是因为“人们对被隔离的恐惧大于对犯错误的恐惧”[12]。为了融入集体,他们会使用不太了解的流行语,加速流行语传播及意义泛化。青少年具有创新从众性,他们创新求变、颠覆传统[6]88,而流行语的新异简洁、讽喻戏谑[6]88正契合其创新从众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使用主体的特点是直接使用、语义泛化和词语模造词三个阶段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促进了流行语的广泛传播。

(三)网络流行语传播媒介

互联网作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传播媒介,具有匿名性、便捷性和引导性。网络媒介具有匿名性,在虚拟空间中可以实现自我情绪的消解[13]。网络媒介具有便捷性,网民接收最新资讯、发表各种观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5G网络和手机制造业的发展,这一特点更加突出。网民能够快速地了解最新出现的社会新闻事件,从而快速地创造及传播流行语。网络媒介具有引导性,一些官方网络媒体的使用,会使流行语得到社会认可。涵化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大众传媒能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4]。政府与主流媒体也积极利用网络流行语的特殊话语属性,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工作[15],促进意义泛化。例如,2023年2月6日人民网的报道提到,器乐表演《百凤朝阳》中的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上演“双厨狂喜”。

在直接使用和词语模造词阶段,网络媒介的匿名性与便捷性是网络流行语扩散的重要原因。在語义泛化阶段,网络媒介的引导性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本文以哔哩哔哩2020年度五大弹幕语为例,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机制,并探讨了该机制背后的原因。首先,网络流行语的扩散机制可以概括为直接使用、语义泛化和词语模造词三个部分。语义泛化阶段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进一步分为语义隐喻、语义抽象和语义含混三个部分。词语模造词阶段,根据词语模类型又分为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和两端型四种类型。其次,本文从网络流行语自身特点、使用主体及传播媒介三个方面讨论了流行语扩散的原因。这三个原因在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中共同发挥作用、相互交融、彼此协调,不断促进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顺利运转,促进网络流行语扩散。

参考文献:

[1] 黄碧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2] 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评本刊2009年的流行语研究,兼论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的建构[J].当代修辞学,2010(2):33-49.

[3] 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33-37.

[4] 李宇明.词语模[M]//邢福义.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46-157.

[5] 孙洁,樊启迪,巢乃鹏.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与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5-19.

[6] 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J].新闻前哨,2009(8):87-89.

[7] 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94.

[8] 向明友.论经济分析的可行性: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一[J].外语教学,2000(3):3-9.

[9] 任荣.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流行语[J].语言与翻译,2004(1):27-30.

[10] 钱乃荣.论本世纪初流行的新词新语[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37-43.

[11] 赵呈晨,郑欣.共享式传播:青年同辈群体中网络语言流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4):72-80.

[12] 葛韬.网络流行语影响下大众审美趋势的变化[J].汉字文化,2022(22):177-179.

[13] 王斌.从内卷到内卷感:情感转向与理论分析:兼论网络消极情感的传播趋势及治理[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33-39,46.

[14] 向凯.涵化理论视角下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教育引导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56-57.

[15] 佟文欣.情感共生与身份认同:符号互动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J].传播与版权,2023(6):93-95.

作者简介 高馨,研究方向:汉语词汇。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20:01:17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 23:22:32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26:49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3:00:22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新闻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