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路径分析

2023-09-01 14:12吴昊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传播特点传播路径新闻传播

摘要:文章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分析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问题,先阐述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包括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等,再从理论、传播方式、平台监管等层面着手,探究迎合时代趋势的发展之路。根据研究结果,当前国内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无线网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为新媒体平台构建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逐渐撼动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开创新的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新闻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每个人都可成为新闻生产者、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信息可在发生瞬间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传媒行业应积极探寻可行的发展之路,提升新闻传播力、影响力。文章针对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提出转变新闻生产与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方式、严把内容关口、重视平台监管等建议,将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引入新闻传播中,使热点事件转变传播路径,借助社交平台被更多人看到,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引发更强烈的舆论与关注,充分满足用户的新需求,增强受众黏性,创建完善的短视频平台监管机制,注重媒体从业者的培训教育,使新闻信息能够在和谐良好的网络环境下传播,并在广大媒体从业人员的严格把关下,实现新媒体时代全方位创新改革的使命,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传播特点;传播路径;平台监管

中圖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084-03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正式到来,传统新闻采集、生产与传播模式被打破,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路径更加广阔。近年来,微信、微博作为新媒体社交软件迅速兴起,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平台,许多电视台陆续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为其提供精准推送服务,并注重短视频平台监管与从业者培训,使新闻能够在和谐良好的网络环境下优质高效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典型特点

(一)时效性强

新闻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传播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记者,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传播权利,可将身边的所见所闻发送到网上,与其他网民共享,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首先,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新媒体传播无须烦琐的制作、排版、印刷,节省了许多生产制作环节,新闻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能传播出去,发布速度大大提升;其次,受众选择更加多样,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相应内容,如体育类、娱乐类、时政类等,由平台精准为其推送,节省了受众的时间成本。最后,在传播空间方面,短视频新闻具有移动性、碎片化特征,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1]。

(二)传播范围广

“网络传播无国界”,在网络渠道支持下,新闻可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覆盖社会生活各方面信息。从网络传播空间理论上看,世界上任何网站登载的内容,都可以供全球网民浏览和下载,同样,世界上任何覆盖网络的场所,都可轻松浏览全球网站[2]。早在1998年,美国“克林顿性丑闻”调查报告以网络渠道公之于世,在AOL、Yahoo等网站上以最快速度传播,成为新闻史上第一次网络新闻全球化传播,使网络媒体“走出国门”的同时,也提升了新媒体的全球影响力。后续中国香港星岛环球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陆续诞生,使国内新闻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进入全球人民的视野[3]。

(三)交互性强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新闻传播有着超强的交互性。传统媒体以单向传播为主,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都是单向传达信息,媒体处于强势地位,决定着受众接收的信息内容,用户很难做出反馈,互动性较差[4]。但在新媒体视域下,信息能够双向甚至多项传输,每个人都拥有信息交流控制权,公众可以选择接收信息,也可将客户端关闭、屏蔽某类信息来源等。以微博为例,受众角色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公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还是发布者、制作者,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来源[5]。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下方开设了点赞、评论和转发分享的功能,经其他网民的评论影响,受众了解新闻事件、表达想法的欲望被调动,吸引了大量受众参与,满足其参与诉求,受众与新媒体平台之间构成双向互动关系,可以从更多视角解读新闻,提出新的看法[6]。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路径

(一)转变传播理念,满足用户需求

传统新闻更倾向于“官方”的主流意识。党的十八大提出新闻传播理念创新改革的主张,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依靠网络渠道使传播理念、新闻生产理念更贴合用户需求。

一方面,转变传播语态。新闻传播语态应更加平民化,以亲民的口吻叙述新闻内容,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在语言表达上适应人们习惯的语态体系,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闻内容,脱下“高冷”的披风,更具本土化特点[7]。例如,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亲切随和的口吻叙述各地美食的做法、起源,取得了海内外文化输出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信息密度,满足用户对完整资讯的需求[8]。当前,短视频新闻传播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使受众随时获取新闻信息,但受时长影响,许多新闻只能以碎片化形式展现,内容承载量不足,受众很难清楚了解来龙去脉,影响对新闻的理解[9]。对此,媒体在社交平台发布新闻时,不但要精准选题,还要利用超链接的方式,将新闻前因后果链接到一起,便于受众点击查看,此举可提高信息密度,但不会显示大篇幅信息浇灭阅读欲望,而是可以根据阅读需求点击相关链接,了解更多新闻相关资讯[10]。

(二)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用户黏性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播方式也要创新,才能迎合时代潮流,增强用户黏性。对此,可采用多平台联动传播、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传播等方式,使新闻得到更多受众关注。

1.多平台联动传播

为扩大新闻传播范围,可采取多平台联动的新型传播方式,构建传播矩阵,使新闻传播由“单向度”朝“复式多面体”方向转变。

例如,光明网作为国内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在传播路径探寻上始终走在前列,提出“以新媒体为基础整合全媒体”的目标,改变原本单一媒介传播模式,引入新的传播样态、自媒体等,从广视角、多方位编辑新闻内容,打造融合媒体传播矩阵。2017年,光明网对“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节目进行直播,并与Facebook合作,扩大媒体传播路径,直播浏览量达30多万[11]。以多平台搭建和互动的方式,使中华传统文化传扬到世界各地。可见,新媒体平台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基础上,还具有舆情导向、文化传播等社会功能。

2.开设新闻微信公众号

媒体应站在全局高度,凭借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以新的传播方式、优质的新闻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关注。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例,其传播路径如下。

一是开设符合受众需求的菜单栏,新闻传播不但要顺应时代潮流,还要迎合受众的新需求,通过开设《主播说联播》《正直播》《夜读精选》等栏目,增强用户黏性[12]。以“主播说联播”为例,选题极为关键,对阅读量、分享量具有决定作用,该模块是对当日电视播出新闻内容在公众号上进行联播,发挥社交媒体优势,对新闻内容解读剖析,使更多受众了解事件与动态,提高收视率[13]。

二是通过个性化推荐算法,增强用户黏性。以今日头条为例,其作为资讯类APP,在智能算法、大数据支持下将用户分类,为其精准推荐感兴趣的内容,并在公众号传播中开设评论、分享等渠道,加强用户互动,也可为公众号运营献计献策,帮助运营人员了解受众需求,不断优化改进,以更优质的内容和平台功能留住用户[14]。

3.借助微博传播新闻热点事件

自媒体时代,网络使网民之间交流沟通更加便利,微博作为社交平台,逐渐成为热点新闻事件的发源地。以“三亚宰客”事件为例,最先由微博爆料,网友“罗迪”发博称在三亚吃饭三道菜花费近4000元,此条微博信息发出后转发量达4万次,网民纷纷倾诉自己的被宰经历。次日,三亚政府新闻办发布微博,开始正式调查涉事餐饮店,并称春节黄金周在餐飲卫生、诚信经营方面做到了“零投诉”,可网民并不买账,群起攻之,最终致使该事件爆炸性扩散,成为热点新闻事件。

社会学家格兰诺提出的弱关系理论认为,弱关系发挥信息桥的作用。微博便具备弱关系属性,每个博主的圈子都是开放的,凭借弱连接彼此相通,在信息桥的支持下,信息和观念在微博中自由传播,用户以转发和评论等方式参与进来,将“意见领袖”的微博纳入自己圈子,以层层嵌套的方式使新闻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博主观点也开始扩散,最终成为舆论热点。可见,热点事件应转变传播路径,借助微博平台被更多人看到,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引发更强烈的舆论与关注[15]。

(三)严把内容关口,重视平台监管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每个人都享有传播和制作新闻的权利,尽管新闻时效性得以提升,但可能引发一些新问题,如内容真假难辨、低俗腐朽等,这就需要加大媒体人的管理力度,严把内容关口,全力抵制劣质内容,重视平台监管,营造和谐良好的网络新闻舆论氛围。

1.网络新闻事件需深挖和取证,确保内容真实

网络世界虚拟莫测,一些新闻事件被知情人士爆料出来后,媒体不应为了赶时效盲目转发,而是要派专业编辑、记者去考证事件的真实性,找到事件源头,再以短视频形式发布到平台。媒体人应注重网络产品生产,及时修正短视频中的低俗内容。知乎、微博等,因对用户监管不严,常常出现不实新闻和谣言。对此,媒体人应对此类新闻真实性展开调查,如若确为真实新闻,后续重点关注和跟踪,如若为虚假新闻,则及时辟谣,并上报相关部门,对造谣者追究责任,避免广大网民被蒙蔽,出现恐慌、动乱等情况[16]。

2.健全短视频平台管理机制

基于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大平台监管力度,通过合理处罚、限制措施,约束虚假新闻发布者的行为,必要时追究其责任,避免和减少不良新闻的传播。一是制定新闻采写、审核、上传管理机制,每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明确岗位职责,尽可能减少新闻内容的错别字、描述不当等情况,及时修改病句,将劣质、负能量、低俗的新闻稿件扼杀在摇篮中,禁止发布和传播,并创建“网络好新闻”评选奖励机制,对点赞量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新闻,给予采编人员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激发其编发更多优质新闻。二是创建媒体从业人员定期考核机制,加强人员监管,对考核未通过者安排学习培训,如若多次培训考核仍未通过,则要禁止从事新闻类工作。三是加强新闻发布平台监管,对发布劣质新闻的平台负责人进行约谈,及时关停、取缔转发有害新闻的平台,并对新闻发布者追究责任。

3.组织安排从业人员学习培训

当前从事新闻采编的人员数量增加,但受到场地、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编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出一些粗制滥造的网络新闻,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十分必要。在新媒体时代,必须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到网络新闻的意义和价值,还要提供培训场地与设备,教授从业人员正确使用编辑器、发布平台、修图软件的技能,并培养其写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强化其政治担当,树立大局意识,能够自觉遵守新闻传播相关规范,不为了片面追求点击率成为“标题党”,而是真正静心创作好新闻,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资讯。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出时效性强、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征,各大媒体应迎合时代潮流,逐渐加大对微信、微博等平台的投入力度,创建新型移动传播平台,促进媒体互动传播力提升。同时,还要深挖新闻内容,把好质量关卡,以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为受众提供更多优质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 于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征及传统新闻的创新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10):225-227.

[2] 丁丹丹.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的路径及价值研究[J].新闻传播,2020(7):27.

[3] 王佳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分析[J].东西南北,2020(10):135.

[4] 徐靓洁.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突围”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2):36-38.

[5] 陈孝琴,谈金临.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特征、动力与路径[J].新闻前哨,2022(6):202-204.

[6] 田野.浅析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的传播路径及特点[J].记者摇篮,2020(7):56-58.

[7] 何萍.新媒体时代新闻数据可视化设计与传播的创新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9,3(31):23-25.

[8] 王倩倩.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舆论影响力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4):72-75.

[9] 宋永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新使命和新路径探析[J].休闲,2021(22):1.

[10] 张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建构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0.

[11] 马根权.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具体特征与创新路径探究[J].新闻前哨,2022(19):32-33.

[12] 张静.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的特点及传播途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23,7(9):36-38.

[13] 王玉朦.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5):62-64.

[14] 张驰.新环境新特点新趋势: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路径优化[J].新闻文化建设,2022(21):338-340.

[15] 张静怡.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及发展方向分析[J].世纪之星(交流版),2022(9):174-176.

[16] 林风眠.新媒体对新闻编辑力的要求及培养路径[J].传播力研究,2022,6(30):115-117.

作者简介 吴昊,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传播特点传播路径新闻传播
全媒体视角下的弹幕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响应表现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