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传播的深入推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国际传播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发现,在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要转变传统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入实践环节和国际交流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国际视野。文章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国际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些新发现对培养适应全球化时代需求的国际传播人才具有指导意义,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文科;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理念;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051-03
随着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和国际传播领域的发展,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传播人才变得尤为重要。新文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强调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要求紧密契合[1]。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全球视野与文化意识
新文科要求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媒发展和文化传统[2]。同时,新文科鼓励学生从多个学科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国际传播现象,提高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3]。
(二)跨学科融合与专业知识
新文科为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能力和丰富专业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社会学、传播学、国际关系等,拓展知识边界,开阔视野[4]。同时,新文科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实训、实习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5]。
(三)实践与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媒体实习、国际项目、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锻炼实践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新文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研讨会和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6]。例如,通过实践项目、案例研究和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目前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实践能力之间存在差距,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和接触。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过于抽象,缺乏与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的结合[7]。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应对复杂的情境和问题,缺乏应对实际挑战的能力。
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国际传播环境和需求不断变化,但教育体系的更新和调整相对滞后。教育机构和教师往往难以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趋势,无法将最新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引入教学中。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与实际工作的适应困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匹配度不高[8]。
(二)跨学科融合不足
在当前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学科之间的融合程度仍然较低,学生接触的知识和技能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应对复杂的国际传播挑战。首先,传统的国际传播教育往往侧重于特定学科的知识传授,缺乏对其他学科的融合。这导致学生难以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和分析国际传播现象,限制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和隔阂限制了跨学科融合发展。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9]。并且,教师之间的专业领域边界和研究兴趣差异也可能影响跨学科合作和交流,限制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最后,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未能充分支持跨学科融合。部分学校缺乏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无法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也可能偏向某个学科领域,难以提供全面的跨学科教育支持[10]。
(三)缺乏实践机会
现有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在提供实践机会方面存在不足。首先,部分教育机构缺乏与实际行业和组织的合作机会。由于学校与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获得实践机会。其次,实践机会的分配和资源分配不均衡。有些教育机构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实际操作能力。最后,缺乏与实际工作场景相匹配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模拟环境或缺乏真实案例的挑战[11]。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全面应对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复杂的国际传播问题,限制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国际交流和合作不足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教育体系和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对有限,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部分教育机构缺乏与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项目,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与国外学生互动、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其次,教育体系对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教育机构中,国际交流和合作往往被视为辅助性活动,而非核心的教育内容[12]。这导致国际交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有限,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与国际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中。最后,一些教育机构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国际交流和合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资源,包括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交流活动、提供国际实习机会等。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学校或教育机构无法提供充足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国际化发展。
针对目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融合、强化实习实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传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课程设置与实践融合
为解决目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设置,实现课程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至关重要。要重视课程设置的创新,将实践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一,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和实际项目,学生可以在模拟实践的情境中,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针对国际传播策划课程,可以设计实际的国际传播策划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负责项目的策划、执行和评估,从中学习并提升实践技能[13]。第二,加强实践环节。学校与媒体机构、企业等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践项目并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专业实践,了解行业内的运作机制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引入虚拟现实和模拟仿真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情境,进行虚拟实践,例如模拟跨文化沟通、国际新闻报道等。模拟仿真技术则可以通过模拟软件和设备,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与选修课程
在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传播环境。首先,跨学科融合是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传播学专业教学往往注重传播理论和技巧的教授,但在新的国际传播格局下,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国际传播专业中,如国际关系、跨文化沟通、社会学、经济学等。其次,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是推进跨学科融合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涵盖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课程,拓宽专业知识广度,并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14]。例如,国际传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国际关系、全球媒体发展、跨文化传播等课程,以加深对国际传播现象的理解。最后,通过跨学科项目和研究合作来促进跨学科融合。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团队项目,邀请不同学科的学生共同参与,解决国际传播领域的复杂问题。此外,与其他学科院系的合作研究也可以促进知识交流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三)实习与实训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首先,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机构和媒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与行业内的组织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了解国际传播行业的实际运作和需求。这些实习机会可以涵盖不同领域,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项目实践、采访报道、文案撰写等实际工作,以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其次,学校可以开设实训课程,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通过模拟情境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可以组织模拟国际会议、跨文化交流活动、危机公关演练等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不同角色,锻炼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最后,学校可以推动学生参与国际项目和竞赛,拓宽他们的实践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媒体交流活动、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国际广告创意大赛等。这些国际项目和竞赛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国际同行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强化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
(四)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
通过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并获得国际化的学术资源和合作机会。第一,学校可以积极发展国际交流项目,如学生交换计划、双学位项目、暑期学校等。这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与国外院校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参加国外的课程、讲座、研讨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和合作,增加自身的国际化经验。第二,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与研究项目。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学术交流活动和国际会议等。这样的合作可以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学生研究,拓展国际学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學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和组织,如国际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做报告或参与讨论,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并扩展自己的学术网络。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为今后的学术发展打下基础。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全球视野、跨学科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设置与实践融合、跨学科选修课程、实习与实训机会以及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学科融合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国际传播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传播环境,推动国际传播领域的发展,为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2] 王杨,白雨荷.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思考[J].传播与版权,2023(2):1-3.
[3] 白娟娟.“新文科”背景下影视专业课程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20(22):52-55.
[4] 胡芳,田香凝.面向国家战略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现代出版,2022(2):41-47.
[5] 庞亮,李雅君.创新完善学科建设 加快培养新时代国际传播后备人才[J].对外传播,2021(10):12-15.
[6] 白贵,杨强.新文科与新闻传播教育生态的调整[J].中国编辑,2021(2):12-15.
[7] 姜丽萍.汉语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1:20.
[8] 张熙.共生SAP学校实践报告(202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12.
[9] 张敏,王大平,杨桂秋.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24.
[10] 丁素芬.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视界,2022(41):27-31.
[11] 童敏,史天琪.如何反思:社会工作反思实践的路径和框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8(2):61-73.
[12] 何辉斌.新文科背景下的学术创新途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5):35-53,158.
[13] 程智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69.
[14] 张晓报.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专业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9(5):92-103.
[15] 孙馨露.论真实案例在网站设计课堂教学上使用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7(10):90-91.
作者简介 谢滨瑶,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