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中民族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023-09-01 20:39:11刘萍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作品内涵

刘萍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党校,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具有民族性特点,可以展现出民族的文化辨识程度。中华民族新文化和当代文学作品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民族文化基本内涵能通过当代文学作品体现出来,有些是主人公在某个时代的一个情景、一个动作、一段心理描写,还有可能是某个地区的风景描写等,能够展现丰富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故此,文章将围绕当代文学中民族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展开以下几点分析,希望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当代文学和民族文化的关联性

(一)当代文学中涵盖民族文化思想内涵

因历史原因导致我国各个民族的人们生存环境及命运发展有明显差异[1],但是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努力向往、为改变命运的坚持奋斗,这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但凡民族是民族所做的事,都是他们为社会而做的事。”在艰苦奋斗中,我国各个民族的人们用不屈不挠的意志,用无与伦比的智慧,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形成经济水平持续升高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奇迹,创立人类文明新形式,使我国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现阶段,国际社会希望知晓中国发展的成功诀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更迭与内心世界。当代文学作品中有各个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从古代神话中就能发现。又或者,在北京地区有过生活经历的作者,都会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描绘北京胡同、茶馆趣事等,体现出当地的民俗生活。通过主人公所经历的故事以及附近人不同反应,能够体现出作者对时代的颂赞或者讽刺,这些态度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例如文学作品《边城》,一书中提及茶峒的风俗胜负观点、傩送以歌求婚等内容,展现出作者对真实情感的赞美,这也是对作者所处时代民族传统遭受损害、物欲横流现实的驳斥。

(二)当代文学创作决定着民族文化的传承

文学作为历史象征和时代灵魂的具体体现[2],我国各个民族文化促进当代文学不断发展。少数民族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习惯运用民族古典诗歌韵律、写作方法,或者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涵盖少数民族所崇敬的观念文化,这也对我国文学创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使民族文化以文学作品的方式不断传承下去。回族文学为源远流长的当代文学作品增添许多色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回族文学进一步发展,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都取得不俗表现,形成一批民族作品与民族作家,例如沙蕾、马瑞麟、高深、胡奇等。张承志作为当代民族作家,代表作有《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这些作品充分描绘出少数民族的实际生活。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曾经获得鲁迅文学奖,《清洁的日子》获得《十月》文学奖等。由此可见,这些当代文学的创作成绩,对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二、当代文学中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助于大众了解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而各个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素质、风俗习惯等都有明显差异。各个民族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独有的文化[3],这也使我国民族文化基本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当代文学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了解各个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多变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实施,社会环境稳定,新时期的人们有了新的向往,更乐于从事文学鉴赏、创作,而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使民族文化内容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作者喜欢收集与民族文化有关材料,将其应用到文学创作之中,用民族文化中的道德意识、内在品质、心理素质、风俗习惯等体现作品主题,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特色、风格充分展现,这一过程也是对民族文化资料的整合与应用,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二)有助于文学创作的新旧相融

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对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产生深刻影响[4],多数作者会对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共性展开深层研究,随后把这些内容融入文学作品之中。例如,民族传统文化中弘扬孝德,而各个民族在孝文化中也有不同的展现方式。例如,白族人会为长辈庆祝六十岁的生日,在庆祝会上准备丰富的佳肴,也会把刺绣、条幅作为寿礼。在寿宴之前,贺寿的亲友会为过寿辰的长辈磕头,而长辈直系儿孙也要向贺寿的亲友行叩首回礼,在寿宴当日,还会进行滇戏表演。然而,孝文化在汉族中的表现,不单单重视六十大寿,人们还注重七十大寿、八十大寿,在寿宴中要有长寿面、寿桃等,即使在当今新时代,依旧有许多家庭会为家中老人准备长寿面、寿桃蛋糕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差异,出生在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学创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深受影响,且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这些文学创作促使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愈发密切。

(三)有助于形成民族共同体观念,促进各个民族文化大融合

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念,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读者,在追求教育公平的新时期,阅读文学作品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文学作品会面向社会大众,具有平民性、日常性、多样性特点,已经走向普通人的家庭中,成为社会大众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当代文学作品是新时期联结各个民族人民的文化枢纽[5]。简单来讲,文学面向不同民族的人们,所以在文学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助于各个民族的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这对实现我国民族大团结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创作门槛逐渐放宽,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机会,所以创作者在创作时期会站在文学的角度,深入解析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并将其融合的作品当中,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民族文化发展的创新作用,不单单是在文学创作研究的过程之中,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意义,同时也要分析文学内涵,把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相互融合,秉持着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才能使民族文化融合愈发紧密。

(四)有助于促进文学创作的交流

在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文化的不断影响,而形成的民族文学内容尽管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明显差异。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各个民族之间通过借鉴、观察[6],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进而了解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并把不同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来,促进文化的传承。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化形式,可以发现各个民族文学所体现的形势特点有明显不同。例如,《鼠来宝》《阿鲁孜》《阿里郎》等民歌文化体现的文学资料也不尽相同。通过观察各个民族在文化中展现的文化成就,使人们对当代文学发展规律产生新认知,每个时代文学作品都在民族文化不断积累中发展起来的,加强文学创作交流,促使整个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愈发紧密。

(五)有助于理解各个民族文化内涵

各个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所呈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各个民族文化沉淀下形成的文学作品也十分丰富,样式结构五花八门,能够为人们带来艺术审美新感悟,也使人们能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基本内涵。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民间文学作品创作热情空前高涨,通过整理文学作品,能够使当代文学环境充满新鲜活力。文学作品内容主要反映社会大众的生活特点[7],特别在社会稳定发展阶段,只有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内涵,才能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共同发展。为了让人们理解不同民族文化本质,当代各个民族的创作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梳理文学基本内涵,把各个民族文化沉淀用文字形式展现出来,不但使当代文学内容丰富多彩,还加深人们对当代文学作品的了解。

三、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

相较于当代文学,我国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不足,具体为注重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的弘扬,而忽略民间文学;由于崇尚汉家文化,不了解少数民族语言,而注重“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的文学地位,忽视具有民族文化的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之中,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人们逐渐习惯网络阅读方式,愿意沉淀下来进行纸质阅读的人逐渐减少[8],社会大众的生活节奏日渐加快,时间转变成碎片时间,而带来的阅读形式和阅读喜好改变,需要创作者加以重视。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型流派,融合民族文化要加强重视。在当代文学中,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出文化自信、传播社会正能量。当代文学作品创作也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与文化遗产,在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合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思考,体现出民族风貌和现代互联网、游戏等内容的融合。程武作为阅文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曾经强调:“当前不单单只有中国读者,海外读者也更愿意阅读中国作者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这就需要作者在讲述好“中国发展故事”的基础上,还要将“民间故事”讲述好,利用丰富的内容吸引广大读者,在文学作品中向其展现可亲、可敬的大国形象。例如,在“石榴杯”征文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彩云微光》作品,该作品以云南苗族山村的苗族文化为背景,从两个山村留守儿童入手,描述留守儿童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成才且回馈家乡的故事,作品中讲述许多风俗习惯,如苗绣、花山市、吃新节等,同时融入脱贫攻坚,蕴藏许多人文关怀、社会反思等内容。罗黎明曾经强调:“支持与引导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歌颂各个民族人民的奋斗品质,利用特殊的视角记录不同民族人民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故事,创作出许多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文学作品,促进文学界长足发展。”在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已经从“封闭式”转变成“开放式”,且由于互联网文学受众基础广泛,传播速度更快,提供远比传统文学更多的素材,这就需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解决“民族性”和“大众性”的内在关系[9],从本民族文化入手,例如,白族农民宋炳龙创作的《郁刃浪剑》等。民族文学作者也要善用发展的眼光认真看待民族文化和当代文学的融合发展,不断深挖民族价值观念,加强民族文化的表述。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个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多样性,促使我国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辨识度,中华民族共同体使我国当代文学创作有了新灵感。新时代不断发展,让各个民族人民拥有追求教育公平的机会,解决由于语言不通、汉族人口数量大等问题而形成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不能被完整记录到文学作品中的状况。通过品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内涵,同时,文学创作也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过程,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把民族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形成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另外,在当代文学形式持续变化的今天,为了促进民族文化和当代文学作品的相互融合,需要不断摸索民族文化根植于网络文学的新路径,用读者喜爱的方式向外传达民族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代文学创作者要守住中华文化的立场,与全球各个国家的文学家、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不断推陈出新,传播具有民族化的艺术形式,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使其在当今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据显著地位。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文学作品内涵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活出精致内涵
陕西当代文学创作透析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