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卓越的统一战线和外交战线的奠基者、领导人、实践家

2023-09-01 02:46沙海林
党政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周恩来统一战线

沙海林

[摘 要]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外交工作方针政策,为创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开拓新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周恩来;统一战线;外交战线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新中國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开拓者和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楷模。我作为曾经在外交战线、统一战线工作过的一名党的干部,在周恩来诞辰125周年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1周年之际,重温周恩来在外交战线、统一战线事业上的丰功伟绩,再一次深深地为周恩来关于新中国外交事业、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深邃思想和杰出实践所折服,也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崛起之际能产生这样一位杰出的世界性伟人而感到庆幸、骄傲和自豪。

一、党的统一战线的奠基者和卓越领导人

(一)倡导和推动两次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作出杰出贡献

周恩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者。早在1923年,他就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负责人身份,推动和领导了旅欧国共组织的合作。1924年,根据党的决定,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以出众的德才、学识和能力,赢得左派学生拥戴和右派人物的敬重。西安事变发生前,他积极做争取杨虎城、张学良的工作;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委托,亲临西安,运筹帷幄,多方斡旋,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他团结了广大爱国民主进步人士,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在他的帮助下,民盟、民建、九三学社、民联等民主党派在重庆建立。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负责领导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支持和发动广大学生、工人、农民、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开辟了解放战争的第二战场。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后,他周密细致地组织安排在香港及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二)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更加关心和重视统战工作,广交朋友、以诚相待

统战部的十六字职能“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就是周恩来明确提出并确定的。他提出“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互相监督,首先应该由共产党请人家监督”等一系列重要论述 ①。他身体力行,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1963年1月28日,国家刚刚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后不久,周恩来来到上海,出席中共上海市委召开的各界民主人士春节座谈会。他说:“从今年农村形势、市场情况来看,情况一天天好转。但是,在新的发展中有新的困难。历史的发展常常是这样,最困难的时候对革命来说,恰恰是走向新胜利的转折点。”他向在座的各党各派的同志和朋友提出四句话,即“百家争鸣,薄古厚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各党各派,长期共存;同心同德,自力更生”,号召大家共同努力把国家搞得更好,“乐人民之乐,忧人民之忧”,“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 ②周恩来的坦诚相见和坚定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激发了大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在上海期间,他充分利用时间,与党外民主人士广泛接触,平等相待,倾听意见。在这次座谈会召开之前的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他去看望宋庆龄并拜年。这次座谈会后的1月30日,他去看望上海工商界代表人士——上海市副市长荣 毅 仁 ③。

(三)关心爱护知识分子,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知识分子队伍,团结、教育并带领他们向科学技术进军

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他在会上指出:“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也就是说,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④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郑重确定知识分子属性。周恩来对知识分子十分敬重,经常请他们到家中做客。一次,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应邀来做客,周恩来赞扬她为妇女儿童事业做出无私奉献,并略带歉意说:“我和小超对你关心不够啊,不过,你自己也得关心关心自己!”林巧稚非常感动。她后来回忆说:“他使我由信上帝变成信共产党。” ⑤

(四)致力于构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十分注意加强党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团结

1957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指出:“在平等友爱的民族大家庭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祖国,这是大家的共同目的。为着这个目的,我们要把历史上的痕迹消除掉,要把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状况逐步消除掉。” ⑥他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必须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周恩来指出,要力争实现和平改革。实行民主改革要根据群众意愿,要和上层人士协商,取得他们同意后再去进行。在协商过程中,必须用道理说服人,不要强加于人,少数民族不同意的,就不忙着去做 ⑦。在担任总理的26年中,他心里始终装着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注重保护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注重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周恩来同志十分注意加强党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团结。他指出,宗教是长期的社会现象,要贯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保证公民信仰自由权利,不信教的和信教的要互相尊重、可以共存。他热情赞同和支持宗教界的爱国民主运动。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基督教问题座谈会,其间,周恩来三次邀请吴耀宗等宗教界人士到中南海,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最后一次几乎谈了一个通宵。在周恩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中国基督教发起了“三自革新”运动。周恩来率先垂范,带头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联谊交友。1957年3月17日,他致电班禅:“自印度分手后,时刻怀念着你。在藏历鸡年新年的时候,承你祝贺,深为感谢。祝你在新的一年内,在加强祖国各民族和西藏内部团结的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 ⑧

(五)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

1961年,美国企图通过搞“拉陈(诚)抑蒋(介石)”策略来扩大陈蒋矛盾,达到制造“两个中国”目的。根据周恩来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以促进陈(诚)蒋(介石)合作来挫败美国阴谋。周恩来通过多种渠道向台湾方面转达中共的意见:希望蒋介石、陈诚、蒋经国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1962年1月26日,周恩来和邓颖超接见陈洁如,详细询问她在上海的情况,表示完全赞同她到香港办理自己的私事。他告诉陈洁如:蒋介石还是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我们对他仍寄予希望 ⑨。1963年初,周恩来请张治中、傅作义致信陈诚,把中共中央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具体意见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祖国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只要台湾归还祖国,其他一切问题都尊重蒋介石和陈诚的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就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四条具体意见。信件转到蒋氏父子和陈诚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蒋介石多次表示:中国只有一个,不允许搞“两个中国”。陈诚在病逝前写下的遗言中,放弃了“反攻大陆”“反共”的内容 ⑩。

“一纲四目”比较完整地概括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其内涵就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已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对于当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六)关心台湾同胞,亲自做台湾人民工作

1971年11月,周恩来会见台湾留美学生、“保钓”运动地区负责人李我焱等人,与他们进行长时间交谈,对“保钓”运动给予很高评价。据台盟中央原副主席吴国祯回忆:“周恩来在1971年11月17日接见了这五位台湾青年学生,谈话从当晚上九时多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四时。这之后,周恩来总理又于1972年8月、10月和1973年1月,分别接见了三批这样的来自海外的台湾留学生参访团。” !1周恩来和他们畅谈台湾问题、国内形势和世界大局。周恩来丰富的人生阅历,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以及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给“保钓”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吴国祯在其《两岸一世情 我的大陆岁月》一书中写道:“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他年纪大了,不一定看到臺湾的回归,但期待‘保钓的留学生能为中国的统一而努力。他说你们还年轻,一定能看到它的实现。周总理革命者的风范深深地影响着‘保钓一代人,这些至今传为美谈。” !2

1973年6月,周恩来会见并宴请台籍知名人士陈逸松和夫人,详细解释党对台湾的政策,耐心地倾听意见建议。陈逸松后来回忆:“周总理很关心台湾人民的处境,详细询问了台湾的民生社会生活状况,并表达反对‘台独和祖国统一后尊重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虽然周总理日理万机,且此时已患病在身,但他对来自海外的台湾人士、留学生,总是热情洋溢,真诚相待。” !3在周恩来的指示下,1973年8月,台籍中共党员蔡啸、林丽韫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

(七)作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为人民政协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周恩来曾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长期主持和领导全国政协的工作。他同毛泽东一起,是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为人民政协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响应并来到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多次会见各方民主人士,商讨新政协筹备工作。周恩来更是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废寝忘食,精心准备,不知疲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周恩来指出,虽然人民政协结束了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但这时的人民政协,“权力虽小,作用甚大” !4。他深入阐述了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作用,提出发扬民主与增进团结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结合统一的。只有广泛发扬民主,才会有坚强有力的团结。他根据政协章程总纲的规定,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政协参加单位和个人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方式和主要工作内容进一步确立。

周恩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创造并领导形成了一整套开展人民政协工作的有效方法和优良传统作风。主要有:平等相待、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兼容博纳,倾听意见、接受监督,合作共事、广交朋友。他在解释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单人选时,特别指出:“有人批评政协名单里面什么人都有,我觉得好处就在这里。政协不是一盆清水,如果是一盆清水就没有意思了,政协就是要团结各个方面的人。” !5他强调要与党外人士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搞好关系,广交朋友。他说:“党内外应该相互多交朋友,特别是共产党员应该主动多交党外的朋友。每个共产党员都得有几个党外朋友来往。” !6在人民政协工作期间,周恩来始终坚持正确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以其高风亮节赢得了大量党外朋友,许多党外人士都把他视为知己,将他作为能够推心置腹、可以畅所欲言的挚友,感叹同他在一起“如沐春风”。

(八)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形势下,努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尽可能保护了一大批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

1966年8月30日,章士钊写信给毛泽东,反映他家29日夜被红卫兵所抄情况。毛泽东阅后批示:“送总理酌处,应当予以保护。”周恩来严厉批评了有关人员,并作了三条指示:(一)把抄走的东西全部归还章士钊。(二)派两名解放军战士到章士钊家负责保卫工作,防止红卫兵再抄家。(三)将章士钊秘密转送到三○一医院加以保护。同时,开列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要求对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香凝、傅作义、张治中、邵力子、蒋光鼐、蔡廷锴、沙千里、张奚若、李宗仁等人士和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常委,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部长、副部长,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均给予保护。名单开出后,周恩来嘱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把这份名单转交给统战部,要统战部照名单划定范围,把党外人士的名单开列出来。9月1日,他又命三〇一医院准备接受张治中、章士钊、程潜、傅作义、蔡廷锴、李宗仁、邵力子等入院,告以这些人士年老多病,政府应负责保护 !7。

中央统战部有关人员根据要求开列好名单,经部长签字后报送中央。据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金城回忆:刚刚挨斗归来的徐冰(注: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一见周总理的亲笔批示,眉宇间顿时浮现出欣慰的神情,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他毫不犹豫地拔出钢笔,在名单上签了字,并嘱咐说:“尽快送给公安部转报中央。” !8

周恩来最后批准的名单,使一大批民主党派、无党派领袖及高级干部得到了保护。有关部门按照名单,给每个保护对象家派去两名解放军战士守卫。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这一批高级民主人士都安全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二、为开创和建立新中国外交殚精竭力、呕心沥血

周恩来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家之一,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总理的身份兼任外长近9年,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为开创和建立新中国的外交殚精竭力、呕心沥血。“他以决策人、指挥者和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以惊人的精力和非凡的才能,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外交实践可以说是新中国外交史的缩影。” !9

(一)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1953年12月31日,中印两国政府谈判代表团在北京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方代表团成员时,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0五项原则得到印方的赞同,写进了中印两国政府签署的有关协定。

五项原则随后被写进中印和中缅的联合声明。周恩来在各种外事活动中,积极宣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中国代表团的“和平宣言”方案,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扩展到亚非广大地区。1956年11月1日,周恩来审定发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苏联政府1956年10月30日的宣言的声明》,重申五项原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准则,强调社会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1957年第12届联大通过的 《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以联大决议的形式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周恩来率先提出并积极践行,其影响逐步由亚非扩展到拉丁美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外交基本原则,成为当代国际法基本准则,在推动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上厥功至伟,对于今天建设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意义。

(二)推动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和平共处、发展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改革开放和大外交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敌视态度。对此,周恩来指出: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解放台湾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美国政府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是不能得逞的。但是,我们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美之间的国际争端。周恩来在坚定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同时,在多种场合表达了我国在平等基础上与美国和平共处的愿望。1954年10月,他在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和日本学术文化访华团时表示,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我们并不排斥美国,我們愿意同它和平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再次表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1基于这一原则立场,在周恩来的直接推动下,中美两国开始了大使级会谈。自1955年8月开始,历时15年136次会谈,中美两国相互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缓和了紧张关系,为两国关系的转变留下了空间。

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调整,毛泽东审时度势,开启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在中美两国政府首脑特别是周恩来的积极推动下,中美关系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带动了国际社会与新中国新一轮的建交高潮,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和大外交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开创的民间外交是对外交主体的重大突破,成为新中国整个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恩来指出,虽然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这个形式来进行的,但落脚点还是在影响和争取人民,这是辩证法。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周恩来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旨在通过中日民间交往的发展,带动并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周恩来认为,发展人民之间的关系,不能单靠职业外交家去进行,应更多地依赖两国人民直接去进行;我们应该两条腿走路,这正如北京街上有汽车在跑,同时也有自行车在跑,政府间的交流要进行,民间交流也要进行。他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在两国政府尚未来往和签订协议的时候,直接办起外交来,解决了许多问题,对双方都有利。” @2在周恩来的亲自指导下,中日友好协会于1963年10月成立,这是“民间先行,半官半民,以民促官”对日外交政策的一个策略和步骤。中日友协的成立,促进了中日各个领域交流日新月异的发展。1963年8月和11月,473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各地,与中国青年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交流。

周恩来不仅是民间外交的倡导者,也是伟大践行者。据《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一书不完全记载,1953年至1975年,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298次,接见日本各界访华团体200个次,有一次会见多达260人,有的会谈甚至持续六个多小时,直至深夜。对来访者,无论是党派领袖、国会议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周恩来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推心置腹地与其交流。我在1991年率领上海青年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时,曾亲耳听到时任日本众议院议长土井多贺子满怀深情地回忆青年时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会见时的激动情景。

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长达20多年的中日民间外交的积累,最终推动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正如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所预言的:“我看就照民间外交的方式做下去,日本团体来得更多,我们的团体也多去,把两国间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只剩下两国外交部长签字,这也很省事,这是很好的方式。到那个时候,只剩下中国总理、外长和鸠山首相、重光外相喝香槟酒了。” @3

民间外交的广泛开展,突破了中日国家关系的坚冰,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突破美国对日本控制、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制裁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开创的民间外交,是对外交主体的重大突破,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是周恩来外交艺术的突出特点和精华所在

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周恩来强调,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都各有不同,很难一致起来,我们要找共同点,把不同的保留,不发展争论。在万隆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团重提“反共”观点,甚至对中国代表团进行攻击。周恩来在发言时,没有正面反驳,而是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号召亚非国家加强团结。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遭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對立。” @4周恩来号召:“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欲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5他号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周恩来的发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赢得了会场热烈的掌声,成为会议避免对立、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求同存异的外交艺术还体现在1972年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中。当时中美两国的矛盾还十分尖锐。在与基辛格讨论中美联合公报时,周恩来根据存异的思想,提出了各说各的公报草案。在后来正式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对有关问题各自表述了立场。特别是关于台湾的前途问题,美国方面表述为希望和平解决,中国方面则强调只能争取和平解决。可见,当求同的条件成熟时,存异也可以成为避免矛盾激化、实现关系改善的一种手段。由此,有外交高手之称的基辛格对周恩来的外交智慧也不得不深表佩服。

在周恩来的外交实践中,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的策略性的结合,是其外交艺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这一外交艺术体现在处理部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问题上。当时一些国家,如英国、荷兰,一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又在联合国支持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形成了“两个中国”的局面。周恩来从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出发,对于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于英国和荷兰,中国与其保持半建交关系,双方在各自首都互设代办处。在中法建交过程中,法国提出先与中国建交,再与台湾断交。周恩来对此表示同意。法国在与中国建交后,让台湾自动提出与法国断交。这样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在策略上适当让步,达到改善中国与西方重要国家关系的目的。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周恩来同志)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6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是对周恩来领导新中国26年外交事业的最好的总结和评价。

结语

“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 @7周恩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外交工作方针政策,为创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开拓新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承担着新的任务、新的使命,也面临新的风险、新的挑战、新的困难。无论是统一战线还是外交战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越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凝聚起来,把海内外知华、友华、爱华的力量团结起来。今天我们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就是要更好地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为巩固和发展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

注释:

① !4 !5 !6《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59,43,181,285页。

②③⑧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15,516,25,443页。

④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26页。

⑤郑毅涛主编:《领袖·同志·良师·益友》,红旗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⑥⑦《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7,325页。

⑩《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华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2—284页;朱晓明、甄小英主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285页。

!1 !3吴国祯:《周恩来会见陈逸松二三事》,《人民政协报》2022年5月21日,第8版。

!2郭海南:《周恩来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团结报》2021年1月14日,第5版。

!7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2页。

!8金城:《周总理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二三事》,《光明日报》1985年1月7日,第2版。

!9钱其琛:《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2—39页。

@0 @1 @2 @3 @4 @5《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63,134,171,171,121,122页。

@6 @7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日,第2版。

作者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爱尔兰特命全权大使,中共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市委统战部原部长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周恩来统一战线
论周恩来对新四军的卓越贡献
浅谈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心系雪域高原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