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陆金钰 徐伟杰
摘要:虚拟仿真实验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从而使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今后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建设和持续运行过程中均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有助于集中资源提升项目质量,从而革新现有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然而,高校现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导致项目良莠不齐,无法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本文从财务成本补偿角度出发,为现有虚拟仿真项目提供财务成本补偿反馈。高校应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财务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实现优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并淘汰无法实现成本补偿的项目,最终实现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
关键词:虚拟仿真 体系优化 成本 补偿 高校财务
中图分类号:G642.4 F234.2
一、 引言
2012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提出到2020年认定 1 000 项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国家金课”和“国家一流课程”,体现了虚拟仿真实验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和地位[1-2]。虚拟仿真实验的引入使得原本无法进行的实验变得可行,从而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和知识图谱,是今后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也为混合式实验教学提供了素材。要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方面的优势,必须要有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指导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这是目前虚拟仿真实验研究的主流建设思路[3-4]。尽管目前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经初步体系化,但该体系的优化需要大量的专家反复论证、并通过长期实践才能完成,耗时久、工作量大。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优质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撑,会反作用于教学体系的优化。因此,对现有及后续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使用时增加反馈筛选机制,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初步建立、且已有大量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存在的现实条件下,更容易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成本补偿是指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收取必要的费用,以补偿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制作、使用、维护和更新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从而实现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将财务成本补偿作为反馈筛选机制实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优胜劣汰,能够客观、真实地筛选出优质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而实现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
二、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
要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评价,必须要引入反馈筛选机制,实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优胜劣汰。一旦将现有的和即将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去芜存菁,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该过程的本质是让不同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竞争,进而获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最优化。从财务成本角度的竞争,是最直接、最客观的筛选方式。为了保障优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和持续运营,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成本补偿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只有当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完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从建设到推广的转变,才是值得保留并进一步拓展的项目。相反,如果一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无法实现成本补偿,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是难以实现的,淘汰也是必然的。因此,通过这种方法保留下来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必然是质量优、利用率高的项目。
(一)成本补偿对象
通常来讲,项目成本补偿主要有两个对象,第一是补偿制作成本,第二是补偿持续建设服务成本。然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成本补偿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成本的经费来源上。事实上,尽管国家采用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和项目等多种方式对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推广,但并未针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投入直接经费,这也是尽管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在2014年便已经提出,但并未在教学中大规模应用的原因。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制作成本主要由个人或者高校承担,其中高校承担了大部分。而项目策划投入主要由个人自行承担,但项目策划投入多为高校教师正常工作时间,除加班等特殊情况外通常不需要额外补偿,且部分高校可能会在项目取得成果后给予奖励和补助,因此该部分成本一般不是成本补偿的目的。但对于非工作时间的加班以及其他应当考虑的成本,则可以考虑进行成本补偿。当软件制作投入由高校承担时,该项目便成为典型的高校职务成果,此类成果一般不需要进行成本补偿。当软件制作投入由个人承担时,为了保障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持续开发能力,该部分成本应当纳入补偿范围之内。目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绝大多数软件制作投入由高校承担,因此在考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时一般不考虑制作成本补偿。
与制作成本不同,虛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持续建设服务成本主要由个人承担。若高校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运行维护纳入个人工作职责,则不需要进行成本补偿;若未纳入个人工作职责,则需要进行成本补偿。与实验教学仪器不同,高校通常不会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置建设改进的专项经费,因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改进成本主要由个人承担,需要纳入成本补偿。
综上所述,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中,需要纳入补偿的包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软件制作投入中由个人承担的软件制作成本、未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工作职责的后续建设服务成本以及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改进成本。其中,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改进成本是成本补偿的主要对象。
(二)成本补偿途径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从而能够对优质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持续改进,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因此,通过对项目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实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改进是今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高校学生为例,学校可以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项目使用者通过使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获得的学分缴纳学费,学校收到学费后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返还项目。同样,对于校外人员,高校同样可以采用授权使用等方式向项目使用者收费。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还处于推广阶段,实验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并未成为教学的主流。此外,代表国内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最高水平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申报时明确要求项目在今后1年内面向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1年后至3年内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50%、3年后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30%。因此,在短时间内,通过向使用者收取费用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存在较大难度。
随着教育部门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重视日益增加,目前大量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被开发出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天然具有共享性。在这种前提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质量要比数量更为重要,扶持优质项目、淘汰落后项目是今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发展方向。当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时,则需要高校对项目的持续服务与改进提供支持。若在一定期限内受到高校成本补偿的项目仍然无法实现自我补偿,那么该项目则被淘汰,后续不再进行持续服务与改进。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控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数量,并提高优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利用率,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进一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
三、 高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财务管理路径
尽管高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具备社会科普、企业培训等功能,但其核心目的仍然是针对高校学生培养,因此其受众仍然是高校学生。因此,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并赋予一定的学分,通过根据学生选修情况收取修读学分学费的方式,将收取的学费通过一定方式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成本补偿,是一条较为合理的成本补偿筛选机制。通过该方式,可以使优质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得到更多地利用,从而具备更多的资源补偿,进而变成更加优秀的教学资源。相反,对于落后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由于使用量不足,无法实现项目的成本补偿,进而被淘汰。另外,可以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向企业等校外机构授权使用的方式进行成本补偿。要实现上述两个方案,高校财务部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可行性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高校职务成果属性是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高校财务管理的前提,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属性是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高校财务管理的保障,两者共同作用实现了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高校财务管理的可行性。
1.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职务成果属性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职务科技成果”概念,即职务科技成果是指执行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职务技术成果是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同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显然,高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其目的是为了高校学生培养,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环节之一。因此,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符合执行高等院校工作任务的条件。此外,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资源、数据、资料通常是依托高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获得的,而制作过程中的经费通常也为高校提供,符合利用高校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成果的条件。因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属于高校职务成果。与发明成果不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知识产权通常采用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方式进行确权,其著作权人应当属于高校。这也是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评审过程中,将软件著作权登记情况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并明确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名称、著作权人、权利范围的原因。
作为高校职务成果,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使用权和转让权均属于高校。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采取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因此,高校有权利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高校财务管理。
2.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职责属性
高校财务部门是高校财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对全校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效益和财经纪律的执行负责,因此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高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成本补偿,需要通过高校财务部门的收费管理、预算管理、核算管理、结算管理、会计事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职能实现。
高校财务收费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物价备案标准收取学生的学费等费用,只有通过高校财务收费部门,才能将学生的学费收入到学校账户,因此高校财务收费部门是实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的核心。学校预算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持续建设的需求为项目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预算,从而提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持续建设水平。学校财务核算及结算部门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应用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淘汰落后项目、提升优质项目。学校会计事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收费标准提交物价局备案,从而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收费提供政策依据。学校信息管理部门为高校财务的收费、预算、核算、结算等提供路徑平台,从而实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收费、持续建设、绩效评价等环节。
除了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内部,高校财务部门还要与高校其他部门做好信息沟通。例如,在对高校学生收取费用的过程中,高校财务部门应与教务部门协调教学大纲、学生课程安排、学籍信息等方面的事务。若对校外学生、企业或其他组织收取费用,高校财务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采购部门协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授权和转让事务。
(二)高校财务管理路径
1.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收入路径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收入来源可以分为校内收入和校外收入两种情况,不同的收入来源应当建立不同的收入路径。与校内收入相比,校外收入具有不可控的特点,因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收入应以校内收入为主、校外收入为辅。高校收费管理部门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校内收入管理的核心部门,会计事务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教务部门配合实现收费过程。首先,教务部门需要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纳入教学大纲,供学生自由选课。由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突破了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课时间、地点和课时均可以灵活安排。作为一种新的收费课程,教务部门应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课程拟定的收费标准提交会计事务管理部门,由会计事务管理部门提交物价局进行物价备案。经物价批示、公示后,收费管理部门根据学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课程学分及物价备案标准通过信息管理部门提供的网上缴费平台等缴费途径收取学费。
对于校外收费,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校外使用单位通过高校财务部门网上缴费平台进行缴费,缴费成功后高校教务部门授予校外单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使用权限;二是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视为科研成果,采用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整体授权校外使用,从而获得收入。
2.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路径
高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主要通过财务预算部门、核算及结算部门实现。为了实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成本补偿,需要通过财务预算部门为项目制定专项预算。考虑到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的对象主要是项目建设改进成本,因此财务预算主要应包括人工费、软件制作费、项目管理费等。人工费主要指高校在项目使用期间投入的人力成本,软件制作费主要用于软件项目的更新或改进,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维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常使用所需要支付的软硬件费用。此外,在项目预算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部分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相关的办公用品费、交通费、打印费和材料费等必要开支。针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专项预算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就可以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进行项目成本补偿,实现项目的运维、更新或改进。
3.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反馈筛选路徑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升优质项目、淘汰落后项目。这个目的仅通过项目预算是无法实现的,还应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财务核算及结算部门应综合考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使用率、收入和支出等方面的因素,降低使用率低于某个范围或者支出远远超过收入的项目成本补偿力度,直至完全停止成本补偿。通过财务预算、核算及结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本补偿。
四、结语
本文针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初步建立并急需进一步优化的问题,从财务成本补偿角度出发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提供反馈筛选机制,加强对可以实现成本补偿项目的支持、淘汰落后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从而实现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该研究为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熊宏齐.基于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融合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3):5-10,25.
[2]张艳婷.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 财会通讯,2012(18):19-21.
[3]徐伟杰, 徐明, 郭彤,等. “金课”背景下土木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趋势——基于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公示数据[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1):74-85.
[4]杨璐. 新业态背景下会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 绿色财会, 2022(9):19-21.
责任编辑:姜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