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铖
摘 要:非招标采购风险主要存在公平竞争缺乏,评审文件、评审过程不够严肃,供应商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需高度重视非招标业务的安全可控。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严格按照招标要求规范,非招标内容防范化解风险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管气企业 非招标采购 风险防范 探讨
引言
目前,国有企业招标已形成既定模式,业务流程也因监管规范化,合规性较好。相较于招标,非招标方面,政府执行《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对于国有企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团体标准《國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发布团体标准《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但都因主体不一样,针对性不强。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情况下,将销售市场上的某类商品或服务项目选购作为企业发展的资源,确保企业每个环节正常运行的一项活动。
1、非招标采购风险点及源头分析
1.1非招标采购风险点分析
(1)缺乏公平竞争。主要体现在倾向性明显的商谈与询价文件、对潜在供应商的有意排斥和限制等方面;评审文件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文件在严谨、规范层面不足,拟采购项目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前期市场调查,缺乏严谨的商务及技术要求表述、较为仓促的非招标采购文件很容易留下隐患。
(2)评审过程存在问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采购方案不严谨,导致采购工作出现漏洞。评审过程不够严谨主要表现为评审人员为投标人提供的投标文件与自身实力不匹配、企业内部员工专业储备参差不齐,特别是设备类采购种类多、要求多,选择与需求不匹配的供应商,无法规避非招标采购价格、产品、质量、性能、售后保障等风险。
(3)供应商管理不到位。采购过程中未能建立健全供应商名单库,单一或两个部门提出的推荐名单缺乏有效监督,重买不重管,供应商评价体系不完善。供应商直接关系着企业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如果选择了水平不足的供应商,或者人为失误,出现串标、陪标现象,就会导致价格、质量、服务失控,企业也无法采购到满意的资源和项目。
1.2非招标采购风险点源头分析
风险点源头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均可能引发国企非招标采购风险。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国有输气企业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供应商进入后可稳定、持续的提供物资或服务。为抢占市场,除采用正当的竞争手段外,供应商还会采取非正常的手段,以此对非招标采购工作造成干扰和影响;从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输气企业存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跟不上、制度执行力弱化等问题,同样可能引发非招标采购风险。
2、非招标采购风险防范与对策
2.1非招标采购风险防范要点
非招标采购应重点关注市场、计划、合同、供货、违约、价格、发票等方面。
(1)市场及政策风险:由政策的变化、其他经营主体介入等外因传导至市场需求或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收购等方面的变化,致使采购活动无法及时调整。
(2)计划风险:在指定采购计划的过程中,由于采购人员对市场的分析不到位、对所要进行的采购项目管理不科学等内部原因,致使采购活动与企业的采购目标发生重大偏离。
(3)合同风险:在拟定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前后冲突,责任及范围无法划分,或合同的签订违反法律规定。
(4)供货风险:由于供应商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不按照协议,中途偏离预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各环节衔接的风险。
(5)违约风险:供应商在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方面违反合同约定,给企业带来损失。
(6)采购价格风险: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对采购价格的约定较模糊或采购期间原材料价格变化大,交货时产生价格争议。
(7)商业发票风险:由于供应商开具的商业发票性质及金额有误,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入账审批等风险。
2.2非招标采购风险防范对策
非招标采购风险防范对策主要是人员培训、技术审查、供应商管理、信息公开。
(1)项目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强化需结合具体的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培训法律法规、采购方式、供应商管理、采购策划、采购风险管理等环节,其中,法律法规重点关注合法性;采购方式重点关注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特点及适用情形;供应商管理重点关注供应链利弊、分级管理、风险管理、退出机制;采购策划重点关注标段划分、范围划分、采购目标与计划适应性、采购需求向采购要求转化;采购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分阶段要点、合同执行偏差、违约变更与索赔的预防及处理思路。
(2)非招标活动责任管理部门的明确需结合非招标活动涉及的服务采购、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施工发包,重点做到采购管理部门以年度目标统筹各方意见,接受或使用部门提前介入上一环节审查,各部门之间充分协同,避免各自为政难以完成公司目标任务。技术审查包括技术及时限符合性审查、不均衡报价核查、售后服务审查。技术及时限符合性审查指的是技术不符合要求、时限不满足要求,主要包括材料设备不符合标准、因材料设备性能不满足要求、到货时间超期;不均衡报价核查需基于工程量或物资清单逐一核实展开,避免供应商为中标采取不均衡报价,故意报低或报高,通过对比是否严重偏离市场价、是否有清单漏项等。
(3)加强供应商管理需围绕供应商评价中重点关注项,如质量、服务、时限等一线人员的真实对接情况,提高供应商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实行黑白名单,做到可进可出。
(4)信息公开优化需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的依法依规落实,采购上国资系统采购平台,同步在国家、省等其他公开平台多渠道发布,扩大各供应商参与度,可最大限度保证公平。
3、非招标采购风险点防范主要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文件审查流程,做到“脚踏实地”。对于具体的需求部门来说,项目负责人需参与到采购技术标准文件的编制和提交中,以此开展初审,进一步审核需由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最终方可提交给具体的技术标准管理人员。在上报物资需求计划时,物资需求部门项目负责人需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单的同时,提供采购技术标准文件,同时基于信息系统上报到非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需在标书中纳入采购技术标准文件。
(2)减少分散采购,做到提速稳价增质。以线上询价采购为主,配合线下自行零星采购。主要问题是采购多而散,累计金额较大,且采购时间和价格不可控。建议增加框架协议形式采购。对于企业采购中难以确定采购计划的应急、零星需求采购,或者需要频繁、重复组织采购同类工程、货物或服务的集中采购项目,《非招标方式代理采购服务规范》设计了框架协议的采购组织形式,建议可采用定价定量、定价不定量、多公司竞争下的预约合同等不同形式。
(3)细化采购策划,做到实施时偏差可控。一是合理划分和规定采购范围、采购规模。采购项目的范围按专业、同一时期集中采购分类,能够保证进入范围的项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性,有利于招标的操作和取得实效。二是优化年度采购计划。年度采购计划以部门为单位上报,合并同类项实行同一时期集中采购。三是采购需求转为采购要求。在标准的采购过程中,非招标采购方案应该遵循一标一案的规则,进行科学的规则制定,同時要做好采购工作的市场调研,为采购方案的制定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
(4)建立自身企业定额,做到价格合理实施有效。为防止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在中后期要求涨价、施工缓慢,供货商低价中标在投运后供货质量不满足生产运行需求等问题,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以跟踪审计单位为主,在后续采购中增加清单报价的最低价格,加上栏标价,形成一个区间报价,竞标人的报价需在最低~最高的区间内报价,避免无序竞争;第二步以业主为主,对市政、建筑、石油定额中与贵州省不一致或者不全部分进行补充,以适应本地区公司的特性,减少报价中原材料、暂估价等后续增加施工中易发生的争议事项并重点关注采购标准管理业务执行情况,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降低非招标采购价格风险对企业的威胁。
(5)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选商办法,做到严进严出。明确各部门职责、供应商入库分类分级管理、选商规则、考评方式及降级、出库处理等各流程管理,并拟建立黑名单。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以黑名单管理为主,梳理以往对施工有重大影响、设施影响运行的承包商和供货商列入黑名单,在后续采购过程中不再选用;第二步,严格执行出库管理,对施工或服务质量不高且报价高的企业(超过3次报价最高)做出库清退处理。
(6)合同执行过程中临时调整导致范围变化的,做到及时谈判。合同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因图纸变更、施工组织方案变更、施工范围变更而导致的原工程量清单中需增补但不包含价格的内容。建议执行过程中因设计变更导致不在清单计价范围内需重新组价的事项,因时间不满足正常流程可与3家以上供应商竞争谈判。
(7)以审计监督为纲,做到实时把关。梳理审计、检查清单、巡视巡察重点,以关注项为目标反响促进整改,以争议和矛盾点为重点,完善制度、流程、表格,并形成操作准则贯彻到实施岗位中。采取措施是下发风险点、关注点、审查要点至实施岗位,并由审计部门再次核实。
(8)加强风险评定,做好风险转移。结合当地非招标采购工作现状,重点关注已经存在的不良状况,采取主动放弃的形式,降低风险产生的损失。同时结合现有非招标采购工作流程,对具体的采购风险进行评定,以此保证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有效性,配合针对性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可实现非招标采购风险的转移,如保险承担、外包等。
(9)加强信息化管理。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加强与成熟信息平台沟通交流,将非招标方式采购管理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搭建具有审核审批、业务运行、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档案管理等功能的专业模块。通过电子平台对非招标方式采购进行流程固化、标准统一,实现规范化管理。
作者单位:贵州天然气管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