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08-31 17:27:09徐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求真务实课堂教学文化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如何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已经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诚”文化是我校基于陶行知“真人”思想指导下提出的文化样态,“诚”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守正”“求真”“务实”的特点,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诚”文化; 课堂教学;求真务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3-0096-04

收稿日期:2023-05-15

作者简介:徐军(1986.9-),男,江苏省苏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文章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以陶行知‘真人思想为指导的‘诚文化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诚”文化指的是学校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通过五育并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样态.“诚”可以理解为忠诚、坦诚、守诚、志诚和精诚等.课堂是学习和育人的主要场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埋下“诚”的种子,让课堂焕发新的光彩,笔者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谈谈“诚”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建构、实践与思考.

1 守正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育人的主场,“诚”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要忠诚于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

1.1 忠诚党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党和国家之需,课堂承担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新时代的课堂践行和落实“双减”政策,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努力做到“减负增效”.

1.2 遵循教育规律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将回归教育本质,从单一向多元转型、从离散向整合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倡导多元评价.尊重学习规律,找准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踮起脚、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动力.帮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积点成线,集线成面,积面为体,建构螺旋上升知识体系.

1.3 符合儿童认知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将提倡适应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和差异性,关注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提

问,作业设计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2 求真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立足一个“真”字,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经历学习的真实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从而促进学生真实成长.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师生的交互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研究真实的问题,和学生一道进行实践,帮助和引导学生探索真实发现,数学课堂再也不是简单地讲与练,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师生互动、生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共同体.

2.1 创设真情境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主张创设真情境.所谓真情境,是指学生真实参与的,或者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把生活资源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把静态、单一的数学知识情境化、生活化,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让课堂更具有生活情趣,拉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过程更加亲切自然.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时,就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围绕买手机、手机使用不当引发的问题(近视、睡眠不足等),为改变当下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而出台的“双减”政策,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第一环节是准备买手机,华为和苹果到底选择哪个品牌,引发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需要,进而对数据(手机的销量)进行分析,从销量的变化中,分析原因,做出选择;第二环节,手机的不当使用带来了近视,从2016-2020的近视变化中,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环节,这位老师上这节课时,恰逢“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生通过感受学生近视率的上升、睡眠时间的逐渐下降甚至严重不足、作业量的不断增加、校外辅导的重重负担,体会到“双减”政策的出台正逢其时,进而感受在生活中数据处处存在.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要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至于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还要用数据来说话,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无限力量,为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奠定了实践基础.与此同时,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尤其是谈到华为手机销量下降是因为“芯片”问题时,有位学生讲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学习,芯片制造将不是问题”时的“志诚”之心,还有学生在分析近视问题时,以自我为对象进行剖析的“坦诚”之情,也有合作交流时的“精诚”之意.

真实情境的创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孙晓天、张丹老师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中,不止十次谈及创设真实情境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记得当天上课结束,一位学生就走到上课老师面前,仔仔细细地观察了老师的手机,发现老师的手机真坏了,不禁感慨,“原来老师真是要换手机了.”于是奔走相告,全班一片哗然,围向老师看个究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真实情境的渴求.

2.2 研究真问题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亟需要提出和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內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促进学生真正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条形统计图”一课时,开头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今天下午的活动课上,老师想放一部电影给大家看,你们觉得放哪一部比较好呢?

生:众说纷纭.

师:你说放你的,他说放他的,总不见得这节课就彼此介绍自己喜欢的电影了吧.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做决定呢?

生:投票.

师:你们觉得该如何投票呢?如果老师想一眼看出結果,该怎么办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一番讨论之后,学生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用统计表统计的,有画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教师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相关介绍之后,让学生对比,哪种描述数据的方式更能一眼看出结果,学生都认为是条形统计图,接下来的教学也顺理成章,最后教师十分有心地达成了学生的心愿,下午活动课播放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电影.

真问题,我觉得除了可以是上述这样真实发生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心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已经存在很久的问题,可以是障碍点问题,也可以是总领思考的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单元复习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前阶段,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2:我知道了要从高位开始除起.

生3:我知道了除到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师:看来同学们这一单元学习得非常棒.还有什么问题吗?

(沉默片刻)

师:既然大家都没有问题,老师有个问题,进入小学我们学习过加法的竖式计算,减法的竖式计算,乘法的竖式计算以及除法的竖式计算(相机出示四种竖式计算),仔细观察,加法、减法和乘法我们都是从低位算起的,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呢?为什么除到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呢?

(学生摆小棒操作,讲清46÷3,类推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后)

师:老师翻遍了苏教版小学教材,发现从今以后,再也不教学整数除法了,整数除法去哪里了呢?

这样的“真问题”是学生真正困惑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盲点、疑点,它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是学生“跳一跳”就能解决的问题,同时这样的问题是“大问题”,统领整数除法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阶段性,是后续学习的基石.“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主张研究真问题,主要是“真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它能开放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1.

2.3 进行真实践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鼓励真实践操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操作中加深认识,促进内涵提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例题列出算式12+14,然后让学生简要说明列式意图后,再让学生思考12+14等于多少呢?你会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来吗?

这位老师把课堂交给了孩子,给予孩子充裕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尝试、探究,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孩子在尝试中寻找探究方向,在探究中落实体验生成.老师用期盼的目光巡视着课堂,孩子们紧锣密鼓地用自己的想法寻找原生态的答案.不久,答案出来了[2.

生1:用小数计算,把12看成0.5,14看成0.25,0.5+0.25=0.75,0.75化成分数34,因此计算出结果12+14 = 34.

生2: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在纸上涂色表示,先涂色表示其中的12,再表示其中的14,涂出结果34.

生3:画线段图.

接着老师在生2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加工,他说:“我们用黄色涂出了这张纸的12,这个12还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学生立马回答24,所以12+ 14 = 24+ 14 = 34.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充分体验了34的生成过程,也基本理解把12转化成24,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方便计算.随后总结算法,我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分子相加减.数形结合,架构算理与算法的桥梁.

实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研究的必要手段,也是点燃学生深度学习的引火线,促发学生走进知识深处,直击知识本质,为提升核心素养推送动力和直驱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因此,“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鼓励教师创设“真做”的条件,注重操作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获得、进阶思维的碰撞,主张让学生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从而由表入内、由浅入深地探究新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2.4 探索真发现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倡导探索真发现,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从真实起点出发,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获取活动经验,培育进阶思维模式,发展高阶思维,探秘数学规律.

让学生真探究才有真发现,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不断放手,才能遇见来自学生的发现之美.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才会不断得以发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和表达世界的能力才会不断提升,核心素养才能得以发展.

总之,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基于学生立场、遵循教育规律、落点真实有效的课堂,是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课堂,是回归本质、以人为本的课堂,强调看见儿童,直面问题,全面发展[3.

3 务实

3.1 落实质量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前几版,新增“学业质量”.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主要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学业质量及目标的落实,指向学生学力提升.提倡通过权衡“减”与“增”,达成提质增效的质量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效率上做加法,在学生负担上做减法;要求教师把时间花在课前,把功夫放在课上,向课堂要效率,向学习要质量;要求教师落实教学七认真的每一个环节,把时间放在研究上,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作业;要求教师把精力放在创新上,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设计,促进学生学力生长;要求教师把目光放在发展上,发展学生,发展自我,发展核心素养.

3.2 做实多元评价

“诚”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评价是多元的评价,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表面,更不是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指标,而是鼓励学生形成独到的见解,了解数学的核心本质,同时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精神和习惯进行综合衡量.强调生生互动的主要评价方式,在多维度评价中,树立学生真说话、说真话、求真见的进阶学习品质.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灵深处.”评价是一种艺术,精妙的课堂评价能够让学生正视自己,产生思维的涌动和碰撞,激起学习的千层浪,让学生获得真提升、真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的“诚”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學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忠诚、坦诚、志诚、精诚、守诚的新时代孩童为目标,以“诚”文化传承为坚守,以发展学生适应未来需要的核心素养为己任,回归教育初心本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57-60.

[2] 孙政.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 教育视界,2017(20):63-66.

[3] 宋文俭,夏敏芝.打造本真课堂,发展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22(11):34-36.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求真务实课堂教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列宁优良作风的回顾与启示
列宁优良作风的回顾与启示
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能力探索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2:55:57
小学思品课堂活动的本位回归策略略谈
考试周刊(2016年60期)2016-08-23 17:19:47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远离自以为是 推崇求真务实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