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教学中如果采用自主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定义,同时针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策略,以期帮助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3-0106-03
收稿日期:2023-05-15
作者简介:梁殿红(1984.9-),女,江苏省扬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初中物理课程包含了大量探索性、思想性和开放性的内容,这种课程特征为初中物理教师实施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1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学生就不会理解物理知识的内在含义,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学習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自主学习方法的使用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不断激活大脑思维,独立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充分的实践中积累物理知识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选择正确科学的物理学习和解题方法,是物理学习中正确解答物理试题的前提.解题方法直接关系到物理习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同样一个物理习题,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会有不同的解题速度和结果,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初中物理习题中,有许多是利用物理概念直接解题,这种习题练习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习题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例如,19世纪中后期,物理学引入新的概念“场”,由于“场”的发现,许多物理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电流效应来认识它.“场”的概念使自然哲学对物质概念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阶段,对于磁场的认识,用容易观察的物理量来研究不易观测的物理量.
在学习中需要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去主动预习和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实际操作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和讨论,可以根据操作演示让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对实验方法和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能让学生快速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另外,教师也能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在认识和学会温度测量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认识温度的刻度,还要根据测得的数据学会计算,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情境去自主探究和思考.
2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能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继而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理论知识的根本,把握物理实际运用的具有办法,为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目前的个性差异与学习状态,采取特有的办法,因材施教,以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时,在上课前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个课堂小游戏,让学生以同桌为组,各自做扳手腕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释放情绪,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进入游戏当中.当小组游戏完成之后,教师再组织其中力气较大的学生单独进行游戏,将班级的课堂氛围激发至高潮,缓解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抵触心理.而后教师再以多媒体
为学生展示几个有关力的视频,诸如拔河比赛、踢球、起重机吊起物体等,或者口头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比如拍巴掌、吃东西、翻书等,以此深化学生对力的认知.由于力的涉及范围太广,教师可以不必太过仔细地为学生扩展力的知识,点到为止地讲解完力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地进入到第二节“弹力”.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如法炮制地播放一些有关弹力的视频,尽量挑选一些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视频片段,例如运动会上的跳水比赛、射箭比赛以及撑杆跳高等,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以上面那些视频为参照物,让学生找出视频中反映弹力的具体物体.待视频播放完成之后,教师再将学生的探究意识转移到现实生活当中,组织学生找出身边可以产生弹力的物体,以一种自发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2 关注学生的学习难处,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
物理是人们探索和分析大自然现象,研究物质、能量、空间以及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在物理知识的引导下,学生对世间万物的求知欲望将有所提升,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会有所突破,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来看,初中物理课堂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距离新课改要求仍旧有着较大的差距.如何从微小处着手,帮助学生跨越物理鸿沟,减少阻碍学生物理知识理解的实际问题,才是现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方面.对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对那些成绩较差、学习意识淡薄的学生予以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从物理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沟通与交流,探索问题的答案,营造一种全员学习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等学生讨论完成后,为保证学生知识成果的有效输出,教师要尽可能地抽调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回答问题,除了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赞赏和鼓励外,教师还要不吝啬给予后进生充足的关心与爱护.通过这种办法,拉近教师与同学的关系,改变部分学生对物理课堂的疏离心态,形成一种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其次,在讲解《运动的快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速度”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几则运动的影像,诸如百米赛跑,让学生仍旧通过小组方式,分析奔跑组内哪位成员速度最快?百米赛跑中考量奔跑者“速度”的原理是什么?等等,先以深入思考的模式,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再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速度”的学习当中,以此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速度”的含义及作用.接着随堂引出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讨论之中,为保证班级所有学生都能拥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以亲切和蔼的姿态,询问小组各个成员的答案与见解,进而实现小组讨论成效的最大化,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班级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状态,并对此作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2.3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想要切实增强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自主能力,就得从源头出发,找到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意识的原因.由于多数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是以學生成绩为最终标准,将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学习的目的,最终出现一味地冲分数,做模拟,不关心物理事件发生的根据,不在乎理论知识赋予实践的意义,虽然刻苦努力学习,但实际上成绩并不理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上也做了相应的整改与规划.在此基础上,教师作为初中物理班级的主导者,应首先起到领头作用,改善那些不利于学生思维扩展、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以一种高效系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复杂实验简单化,进而减轻学生身上过重的学习压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时,对于学生来说,浮力属于一个较为深奥的术语,教师如果只是循规蹈矩地按照物理教材进入讲解,为学生大幅度地讲解浮力的意义与理论,没有新颖的日常实例作解释,那学生的学习动力自然无法培养,对物理的兴趣也会逐渐消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过于枯燥,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两个有关浮力的小故事,例如古代的曹冲称象、国外的阿基米德验王冠的故事等.而后,为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浮力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准备一小罐盛满水的透明仪器,将一些可以沉浮水面以及不可以沉浮水面的物体准备妥当,让学生依次上台进行试验,以此加深学生对浮力的认知,产生对浮力知识的探知欲望.除了课堂上浮力教学模式的整改,教师还要在课外物理作业的布置上,引用诸如此类的办法:调整既往笔头作业布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准备实验仪器,对家中现有的可以用做浮力实验的物体进行试验,无法验证的结果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查找,这种办法不仅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体验物理学习的趣味性,逐渐培养起对物理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绝非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广大物理教师持之以恒,将这项工作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要注重将学生带入物理学习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掌握物理学习规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作昌.浅谈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J].名师在线,2019(21):20-21.
[2] 郭永新.初中物理与科学探究方法浅析[J].新课程,2011(09):50-51.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