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子老龄化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基于“七普”数据分析

2023-08-30 07:40杨军昌杨倚然杨沅蓉
西北人口 2023年4期
关键词:少子比重老龄化

杨军昌,杨倚然,杨沅蓉

(贵州大学,a.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b.民族文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c.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

一、引 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死亡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普遍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自2003 年贵州省在“未富先老”境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少子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红利渐已消减,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这不仅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新时期,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少子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系统解决由少子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对贵州省少子老龄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更为迫切。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少子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子老龄化的趋势特点及预测、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措施等方面。在少子老龄化趋势特点及预测研究方面,西非老年人口呈现女性比例较高、集中在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及没有收入保障等特点(Paul & Sheila,2013)[1];日本少子化呈现出阶段性、集中性、制度化、多元化及举国体制等特点(宋金文,2022)[2];造成少子老龄化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Cismaş & Maghear,2010)[3];利用“七普”数据对未来80 年我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多情景预测,发现中国人口负增长比预期更早到来,人口峰值也比预期值更低,人口老龄化速度比预期更快(陈卫,2022)[4];以“七普”数据为基础,预测2060年以前湖北省人口结构向老年型转变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陈显友等,2022)[5]。在少子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方面,人口结构转变会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Bloomet al.,2014)[6];少儿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U型关系、老年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贺俊等,2021)[7];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常态,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同时处理好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王武林、安瑞霞,2018)[8]。在对策建议研究方面,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逐渐延长,如果不改变缴费率、福利水平、退休年龄等规定,未来国家的养老金发放将大幅增加(Dalmer & Hoskins,2013)[9];弹性工作制,增加公共型家庭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减轻家庭负担,营造新兴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文化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少子化问题(沈洁,2022)[10]。关于贵州省少子老龄化问题,“七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资源、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杨军昌等,2005[11];张耀华,2018[12]);幼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少子老龄化日益严重(孙国均,2016)[13];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省社会养老保障和农村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应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保障法治建设和伦理道德建设来应对老龄化问题(李旭东,2010[14];余显亚、杨军昌,2006[15])。“七普”数据显示贵州省老龄化程度加重,城市和农村地区老龄化差异不断增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谢美娟,2022)[16];同时,少儿系数相对“六普”下降1.25%,少子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少子老龄化发展趋势特点以及突出的问题等方面都有学者进行阐述分析,但少子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动态发展问题,需要根据每个地区每个时期的特点进行研究,科学应对;同时,少子化和老龄化双重叠加对经济社会产生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就贵州省而言,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七普”前的状况,而“七普”数据显示贵州省少子老龄化趋势较以前已发生了显著改变,亟须研究介入。基于此,拟通过对“七普”数据的考察,结合对历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试图廓清贵州省人口少子老龄化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影响,以为贵州省积极主动应对挑战,促进人口长久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的资政素材。

二、贵州省少子老龄化特征

(一)贵州省少子老龄化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141 175万人,贵州省常住人口总数达到3 8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2.5 万人,死亡人口28.2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03‰,人口死亡率为7.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人口总数相比2021年增加4万人,在各省人口中排名第17。从“七普”数据来看,贵州省0~14岁人口924.2万人,占23.97%;15~59岁人口2 338.9万人,占60.65%;60岁及以上人口593.1万人,占15.3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445.6万人,占11.56%(表1)。从年龄结构上看,与“六普”数据相比,贵州省0~14岁人口比重下降1.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1.2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5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9个百分点,呈现“两降一升”的态势,新生人口和适龄劳动人口缓慢减少,老龄人口快速增长成为这一时段的年龄结构特点,说明贵州省少子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表1 贵州省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

从全国来看,最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贵州省人口少子化及老龄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2)“。七普”贵州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5.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2个百分点,居于全国第24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居于全国第23位。与西南地区的省份相比,“五普”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仅高于西藏,“六普”及“七普”高于云南、西藏,低于四川、重庆。“五普”和“七普”贵州省0~14岁人口占比均高于西南地区其他省份,少子化程度相对较低。

(二)贵州省少子老龄化主要特征

1.幼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七普”数据显示贵州省60 岁及以上人口有593.1 万人,占贵州省总人口15.38%,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有445.6万人,占贵州省总人口11.56%;0~14岁人口924.7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3.97%。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图1),贵州省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升高,增速较快;幼龄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1953年“一普”的3.59%增长到2020年“七普”的11.56%,增长了2.22倍;0~14岁人口从1953年“一普”的37.88%下降到2020年“七普”的23.97%。

按照判断人口年龄结构的国际标准(王靓、郑启五,2005)[17],1953~1990年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尚属年轻型,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处于成年型,2010~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处于老年型(表3)。由此可知,1953~2020年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

2.老幼人口性别、城乡和地区分布差异明显

从“七普”分年龄、性别的人口分布情况可知,贵州省老年人口中,女性比重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女性所占比重越高,60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口占比比男性高出4.7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口占比比男性高出6.26个百分点;相反,在幼龄人口中男性比重高于女性(表4)。

“七普”分年龄、城乡的人口分布情况数据表明,贵州省乡村老龄化率远高于城镇,老龄人口城乡差距显著,但少子化是城市高于乡镇(表5)。60岁及以上城市人口达到118.58万人,镇一级人口达到126.39万人,乡村人口达到384.16万人;65岁及以上城市人口达到83.93万人,镇一级人口达到94.18万人,乡村人口达到267.53万人。60岁及以上乡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镇一级高出7.08个百分点,比城市高出7.56百分点;65岁及以上乡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镇一级高出5.73个百分点,比城市高出6.42个百分点。城市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0.04%,低于乡镇。

表5 贵州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年龄、城乡的人口分布情况

“七普”分年龄、地区的人口数据显示,贵州省的少子化和老龄化不均衡程度在加深,地区差异相当明显(表6)。具体而言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西南州老年人口与当地人口占比低于贵州省平均水平,而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和黔南州高于平均水平。9个市(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13%,最大差异达到4.2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9%,最大差异达到4.38个百分点。在0~14岁人口中,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和黔南州人口比重低于贵州省水平,其中贵阳市占比最低,比毕节市低9.77个百分点。

表6 贵州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年龄、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3.老年抚养比上升,劳动人口持续减少

总体来看贵州省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在增长,但占总人口比重却在减少。按国际标准(15~64岁为劳动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计算,“七普”贵州省共有劳动年龄人口2486.36 万人,同比增长187.19 万人,占贵州省常住人口比重的64.48%,同比增长8.14%,但是占总人口的比重却由66.17%下降到64.48%,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从老年抚养比来看,贵州省“七普”总抚养比为55.09%,其中老年抚养比为17.92%,尽管比“五普”低1.49个百分点,但与“六普”相比上升3.64个百分点。其中,老年抚养比同比上升4.73个百分点,比“五普”高8.58个百分点(表7)。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使得老年人口负担越来越重。

表7 贵州省人口抚养比变化(%)

4.人口流出进一步加重老龄化

贵州省2021年常住人口3 852万人,户籍人口4 637.32万人,相比2020年,常住人口减少6万人,户籍人口增加17.2 万人,人口增长净流失11.2 万人(表8)。2010~2021 年贵州省户籍人口均高于常住人口,期间,常住人口增加373 万人,年均增长1.01%,户籍人口增加488.32 万人,年均增长1.01%。由此看出,随着贵州省近1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出现象有所好转,但总体来看人口还是在大量流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仍然在朝着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在2021年净流出的785.32万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劳动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流动只占少数。大量的人口向省外流动,正是贵州省老龄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8 2010~2021年贵州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情况(单位:万人)

三、贵州省少子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贵州省少子老龄化发展趋势涉及到对贵州省未来常住人口、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预测,而未来人口的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都具有动态变化的随机性,是不确定因素,灰色预测就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本文以2014~2022 年贵州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0~14岁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参数(表9),参照灰色预测模型GM(1,1)(吴文泽、张涛,2019[18];王宁等,2017[19];王宇熹,2010[20]),对贵州省未来10年常住人口、0~14岁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表9 2014~2022年贵州省常住人口、青少年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情况

首先,对原始序列x(0)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序列x(1),构建GM(1,1)模型的紧邻均值形式:x(0)(k)+az(1)(k)=u,其中z(1)(k)= 0.5[x(1)(k- 1) +x(1)(k)],k= 2,3,4,…,n。其次,构建数据矩阵B 及数据向量Y:Y=BU,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解U 的估计值:解得3.6827,并建立响应序列:做累减还原可得贵州省未来10年常住人口预测值(见表10)。最后,对原始序列y(0)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序列y(1),同理构建GM(1,1)模型可得贵州省未来10年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预测值(见表10)。

表10 贵州省未来10年常住人口、青少年人口、少子老龄人口预测

通过后差检验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方差比C的值均小于0.35,得出GM(1,1)模型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好),可以进行有效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65岁及以上人口到2032 年将会超过650 万,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6%,由于三孩政策开放及相关配套措施实施,2023~2032 年少儿系数不断上升,到2032 年0~14 岁人口将超过1 200 万,占总人口比重达到31.05%,少子化现象相对减弱。

四、贵州省少子老龄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于贵州省少子老龄化日益严重,而且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到来的,其在劳动力供给、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对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一)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随着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老龄化的劳动力已经不能适应贵州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数据显示,贵州省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比例仍然很高,2020年贵州省总就业人员为1 89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634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的33.5%,高于全国9.9个百分点。当前,贵州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而重点发展的十大工业产业,和第一产业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均需要大量劳动力,少子化老龄化于此有着较大的影响。一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根据预测未来10年贵州省老龄人口的比重会不断上升,加上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将导致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劳动力供给规模的逐渐减少,使得人口红利会逐渐消失。二是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使低年龄段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下降,而高年龄段劳动力人口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足以适应多数高强度劳动,造成劳动的供给质量下降,同时高年龄段劳动力人口劳动供给时间的缩减会减少社会劳动总供给时间。

(二)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促使政府用于老年人口的投入大量增加,会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就贵州省财政情况来看,2020年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3.8%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了15.2%,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分别增长11.4%和4.1%,老龄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一是反映在社会抚养比上,未来贵州省劳动力人口比重的持续下降和老龄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对贵州省老年抚养比的影响十分明显。贵州省老年抚养比从“五普”时的9.34%上升到“七普”时的17.92%,虽然少儿抚养比在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社会总抚养比仍然在上升,劳动力人口的负担不断加重。二是反映在国民收入分配上,贵州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日益提高,退休金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相应会不断提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以及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也将不断增加(陈显友等,2022)[5]。三是反映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上,老龄化的发展加大了社会养老压力,普惠性养老服务要求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养老机构和场所等非生产性投资,从而影响资源的整体配置。

(三)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少子老龄化的发展会影响市场商品需求,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和幼龄人口比重过低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就贵州省来看,一是幼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明显不如劳动力人口。大部分幼龄人口和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资金和父母给孩子的抚养费,消费能力明显不足;部分领取退休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的老年人消费能力较强,但总体与劳动力人口存在差距。二是老年人口消费偏好不同。老年人在选购商品时较劳动力人口更加注重商品实用性、质量和性价比,消费习惯趋于稳重,很少产生冲动性消费。三是老年人更加注重保健养生。消费偏好日趋健康型、享乐型,老龄化会大幅提高医疗保健支出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加大老龄产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宋锋华、聂蕊,2022)[21],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四)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会逐渐减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逐渐增多,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带来新挑战。同时,贵州省的社会经济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经济总量在全国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保障水平仍然不高。一是贵州省老年社会保障覆盖低、待遇低,2020年贵州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13.9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 904.49万人,全省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 765元,低于全国2 940元的平均水平,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更低,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二是贵州省超过60%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不足以为大量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贵州省缺乏保障的农村老年人口和低收入的城乡老年人口仍然很多。

(五)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

一般而言,老年人对所在社区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学习、生活、娱乐都离不开社区。目前贵州省的情形是:一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无法有效保证居家社区养老的实现。当前主要是推行“自上而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覆盖人群单一,服务模式主要停留在政府买单的阶段,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罗津,2021)[22]。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联动性不足。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依托社区实现“家庭-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支持和联动,需要在社区内建立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护理中心等多样化机构。当前贵州省于此方面不仅落后、服务能力不足,而且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需要。三是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爬坡上坎有待时日。涉及老年人的养老保健服务、医疗预防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建设速度与老年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不成正比,甚至在一些农村尚属空白。

(六)对医疗保障能力的影响

少子老龄化的社会,一对年轻夫妇既要抚养孩子,也要赡养多个老人,家庭经济压力越来越重。从“七普”数据来看,贵州省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7.35%,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1.89%,两者之和占贵州省老年人口的9.24%,庞大的不健康老人数量考验着贵州省针对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能力。一是老年人发病率高,消耗医疗资源大。据统计老年人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3~5 倍,而贵州省65 岁及以上老人中有超过60%的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达到120万人以上,截至2020年12月底,贵州省设置老年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共125家,开放床位数只有1 940张,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床位数只有5 578张,现有的老年医疗护理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贵州省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二是贵州省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省市两级医疗资源集中在贵阳市和遵义市,其他地区医疗资源不足以有效应对辖区内死亡率高的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能力不足,防治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能力较弱;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力和资源短缺,没有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诊疗服务能力。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贵州省呈现幼龄和老年人口在性别、城乡、地区差异较大,少子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加重等特点,不断加深的少子老龄化状况在对社会、医疗保障和老龄事业等方面的建设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为贵州省经济结构转型、幼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对贵州省少子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10年少子化现象得到一定缓解,老龄化程度会不断加深,快速老龄化进程将对贵州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及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贵州省应以“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为契机,积极施策,主动而为,促进人口、经济、就业、科技、金融、社会等领域协同发展,提升少子老龄化社会的战略应对能力(韦艳,2021)[23],系统解决一系列由少子老龄化引起的社会与发展问题,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生育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贵州省面对少子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人口持续减少,“人口红利”正在持续消减的态势,只有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才能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而增加新生人口是化解老年化挑战和保障未来劳动力的首要举措。虽然中央在2021年已经出台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但是赡养孩子的经济投入、生活节奏、时间因素以及观念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现在很多适龄妇女不愿多生。只有针对性地出台和优化生育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才能促进生育率提高,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是对二胎和三胎生育实行税费减免,在对多子女公民实行减免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还应该对保育、托育、教育等机构进行相关税费的减免,以降低育儿成本,减轻多子女家庭负担。二是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幼儿园,减轻婴幼儿家庭养育负担,将劳动力从繁重的家庭育儿中解放出来,提高劳动参与率,缓解劳动压力,同时也能提高家庭生育意愿。三是进一步做好生育保险、生育假期等生育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加强政策宣传,优化相关流程,强化资金监管。

第二,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按照我国现行男60岁、女55岁的退休年龄标准,大部分达到退休年龄较为年轻的老年人不管是精力、能力、还是健康程度仍然可以支撑他们继续参与工作。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推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鼓励老年人口推迟退休,特别是高级人才和市场急需技能型人才,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二是适当放开老年人口就业限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有能力的老年人继续参与到适合老年人体力和脑力条件的社会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放缓劳动力人口供给减少的势头,还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三是支持退休老年人口从事志愿者服务,鼓励老年人口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同时探索“以老养老”“互助养老”等模式,鼓励健康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李建伟等,2022)[24],使低龄老年志愿者继续实现自我价值。四是对老年人口进行教育投资,利用老年大学和社会培训对老年人口提供课程学习,增加老年人口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持久地保持工作能力,延缓老年人口衰老进程。

第三,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贵州省应抓住机会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一是要推动养老事业发展,需要加大对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投入,设立财政专项奖金,作为养老基础设施、养老机构等的建设资金来源,加大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引导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曹海苓,2020)[25]。二是要推动养老产业发展,需要在养老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对社会力量开放养老产业,以财政投入、政府采购、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等方式支持老年照料服务、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和保险服务等现代老龄服务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同时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庞凤喜,2022)[26],统筹社保基金,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医疗服务、长期护理和最低生活保障四项养老保障,及时引入社会资本,借助价格调节机制,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养老保障体系。三是要促进养老与旅游相结合,发挥贵州省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丰富的中医药资源、特有的温泉资源、优质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康养旅游。四是要培育老年用品产业,鼓励本土企业加大适合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的老年用品研发力度,利用贵州省特色食材、中药材、民族药材开发适合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食品,打造上下游配套设施齐全的老年用品产业链。✿

猜你喜欢
少子比重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少子化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少子化冲击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