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满妈
胆小子图
2016年,姐姐满满一岁生日,我们一家开车去海边度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满,让妈妈打开书包,拿本书给你看。”老公一脸神秘地冲着我们娘俩说。“哟,你还带了书出来?”
打开书包,一本《满满的衣服有动物》赫然出现在眼前。我的天!郑先生竟然画了一本书!每一页造型都是满满日常穿过的衣服。每一只动物都蕴含着父亲的深意——长颈鹿,愿她站得高望得远;鲸鱼,愿她心思宽广,稳稳前行;小鸟,愿她自由飞翔,探索苍穹;狗、虎、羊,是我们三个人的生肖……
“当妈的,弱爆了,输惨了。”望着面前即将抵达的大海,我一边吐槽,一边忍不住感动流泪。世界珍宝繁多,可“爸爸牌”私人定制绘本,最无价。
“画本小书,给爱看书的你。”郑先生说,只有这样,收到过用心礼物的小人儿啊,以后才不会轻易被一束玫瑰花骗走。那天晚上,父女俩在床上反复翻看这本原创绘本,萌化人心,爱意蔓延。
2018年,妹妹心心一岁生日,郑先生又画了一本又甜又萌的《心心的梦》。两个女儿都在来到人间第一年,有了独一无二的专属绘本。
后来,这个“美术生老爸”笔耕不辍。在他笔下,2019年,诞生了记录两个女儿上幼儿园的原创绘本《回家》;2020年,又诞生了与女儿们着迷的爱莎公主有关的原创绘本《魔法棒》;2022年,一本绘本一分为二,《姐姐向右看》是属于姐姐的故事,《妹妹向左看》则是妹妹的专属情节……
6年创作5 本原创绘本,郑先生说,这每年的生日礼物,也许比不了别人家的礼物高大上,但至少,这种花心思和时间的手作礼物,小而美且珍贵,它承载了一个父亲的拳拳爱意,也是一个父亲能给予女儿的最大浪漫。
而我也绝不甘示弱,我开设了一个家庭微信公众号,专门记录我们一家的生活,爸爸负责当摄影、美编,我负责撰稿、文字编辑。以后,娃长大了翻翻微信公众号,就是图文并茂的浓浓记忆。
不是所有的爸爸都可以给孩子画原创绘本,但至少可以给孩子讲父母的婚恋故事,讲家庭诞生史,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感觉到父母有爱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在我家,这个故事是这样开头的。24 岁生日,我和郑先生坐火车卧铺结伴第一次旅行。零点时分,睡得迷糊的我被推醒,他说想吃薯片,让我拿包里的薯片给他。薯片是桶装的,抽一片递给他就行。睡意蒙眬的人也不起疑,撕开一层铝膜——哟,一朵手作的火红玫瑰就躺在里边……人生第一次发现,惊喜原来是可以这样制造的。
就这样,2011年3月29日,24 岁的我,嫁给了“惊喜制造机”郑先生。从那以后,每年的结婚登记日,我们都会拍一张合影,将家庭生活一年年、一幕幕定格。如今,12 张照片摆在一起,就是12年的家庭故事:有我挺着孕肚时的“幸福肥”,有郑先生千年不变的黑框眼镜,有我们喜获两“千金”的骄傲,有妹妹不配合看镜头的调皮,有我穿拖鞋、姐姐赤脚也不违和的画面……点点滴滴都是爱的痕迹。
合影背景几乎不变,都是家中同一面墙,但时光自动赋予了它变化的滤镜:从装修中的“家徒四壁”到郑先生手绘涂鸦的树屋图案;从一开始的手机模糊像素到后来的高清大片;从小两口到一家三口,再到一家四口……
《小王子》中说,所谓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于我们,不需要花前月下,不需要烛光晚餐,甚至都不需要走进照相馆,只要搬两把椅子,摆一束花或者让孩子们画一张写有日期的小画,然后相机自动咔嚓一声,就是一年的记忆。
唯一一年没有在家拍照片,是2018年。那一年,是传说中的“七年之痒”,别人痒不痒我不知道,但为了庆祝能顺利迈过这传说中的一道坎,我们特意带上两个女儿跑到户外,各种玩耍,花式拍照,开启了全新的人生里程。
我也会给孩子讲,我和郑先生说过的十年来最美的情话——那次,在去看望住院的奶奶的路上,我们第一次谈及了生死。
郑先生问:“你觉得未来,我们谁会先走?”我说:“你希望谁先走?”他说:“不知道。”我问:“那你觉得我爱你多一点,还是你爱我多一点?”他说:“我觉得我更爱你,好像没办法接受你先离开。”我含泪说:“好,那我争取比你活得久一点。”
我想,从小被这些爱的故事浸润过的孩子,内心一定更丰盈更温暖。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比如阳光、空气、水和微笑,都是免费的;很多美好迷人的亲子生活方式,也都是免费的,比如逛公园,泡博物馆、美术馆,去婆家就去海边转转,回娘家就在小区附近逛逛,偶尔带孩子去公司上班,都可以让孩子收获丰富的人生体验,品尝生活的真实滋味。
疫情开始的那个冬天,我们滞留在郑先生的老家湛江,于是顺势“躺平”。每日单纯地在乡间行走,海边抓螃蟹,田里种花生,旁观小牛喝奶,追着小鸡狂奔,于长河落日圆时看炊烟袅袅……对于我这种“城市动物”,仿佛过了另一种“留学”乡村的生活。
而对于孩子,虽然没有奔赴远方,但那些好像只存在于书本中的中国传统节气,都一个个在眼前落地开花了。她们的感官被刷新了,能敏感于花开花谢,更喜欢赏云卷云舒。
孩子们说:“我们对春天的感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强烈。”几十天里,进进出出都能观察到家门口的一棵树,从光秃秃到新芽萌发,再到嫩叶摇曳,然后郁郁葱葱,姐妹俩亲身体会到现场版的《神奇的生命》。
那些因为平时上学而无法细品的春天,没有被辜负。也正因为有了这些鲜活切身的经历,满满甚至开启了人生第一本绘本的创作,内容正是围绕着令她印象深刻的潮涨潮落。涨潮时海水把沙滩覆盖,一心想抓螃蟹的小姐妹失望地哭起来;退潮时海水将小螃蟹的洞堵住,让她们收获全身心的惊喜——轻轻松松抓到一大碗螃蟹。离开郑先生老家前,女儿们已养成每天出门看农历的习惯,不停念叨“初一初二海水退,初七初八海水涨”……
10 张画作手稿扫描后,快印成册,拿到手的那一刻,成了姐妹俩最骄傲的瞬间。如此美好的“闭环”,也让我感悟道:越是不安定的日子,越要有这般安稳生活和取悦自己的能力。即使不花大钱、不吃大餐,我们一家人也能触摸到自然的纹理、演奏出幸福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