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绘画疗法解析路径优化

2023-08-30 05:15张文艳杨双双陆文慧刘晓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张文艳 杨双双 陆文慧 刘晓峰

摘要: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工具,以画为媒,表达情感,消解情绪,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然而,绘画疗法解析过程中存在诸如基础理论不济、评判消极化、解析的主观性较强以及固化思维方式等问题,局限了绘画疗法的发展。从尊重个体积极因素的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究积极心理学与绘画疗法在赋能性、综合性方面的契合点,能实现绘画疗法的路径优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绘画疗法;情绪表达;投射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5-0010-05

绘画是人类记录历史的方法,也是表达情绪情感的工具。绘画疗法以艺术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绘画技术与心理治疗有机结合,旨在以画为媒介诠释绘画者潜意识中的情绪问题、创伤经历,达到缓解绘画者内心痛苦的目的。

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多关注图画中所反映出的绘画者情绪化、焦虑、抑郁、家庭依恋、逃避人际关系、心理失衡[1-3]等消极的心理意象。虽然绘画疗法在帮助个体表达情感、提升自我认知[4]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绘画解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固化的消极思想,限制了绘画疗法的进一步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积极品质的探究[5],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挖掘与发挥,激发人的积极情绪,以积极品质助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观点,则能有效弥补绘画疗法的不足。

因此,本研究试图从积极心理学分析与绘画疗法解析的契合点,找出优化路径,从而发现绘画者的积极人格特质、积极情绪情感,生成成长动力。

一、绘画疗法面临的困境

(一)理论不济

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大脑偏侧化和心理投射理论。其中源于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的投射理论是咨询师主要的依据和基础,荣格将其解释为在潜意识中,将存在于自身的品质、态度归咎于他人身上。绘画与心理治疗相互结合属于情绪上的直观投射,是对个体潜层意识的触动,即通过绘画能够直观地将潜意识层面的情绪信息投映到绘画者的图像当中,以视觉的直观形式最终呈现出来。

然而,绘画疗法中使用的投射技术,过度简化了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忽略了环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造成的复杂影响[6],其自由性和非结构性原则,致使其信效度问题一直为人诟病[7]。此外,投射理论也有可能被用来解释和合理化某些不良行为,所以仅通过艺术作品推断绘画者的内心世界,缺乏科学依据。这些理论缺陷会影响治疗师的分析与诊断,从而影响绘画疗法的治疗效果。

(二)评判消极化

已有绘画疗法的研究对象多为精神病人、特殊儿童或者有心理問题的个体[8],致使其使用范围局限在了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中,因而对绘画作品的评判倾向于指出绘画作品的缺陷。

如在自画像主题中,没有画肩膀和手脚被解释为缺乏行动力和安全感[9]。

在房树人主题中,房子的门靠边安置,被解释为在亲人面前沟通能力不足[10];没有主动画出树,被诊断为自我能量低[11];人物头部过大,则象征攻击性、自大自负、充满幻想[12]。

在雨中人主题中,雨点过多、过密则认为绘画者承受的压力或困扰的程度较为严重[13]。而画面非常小且有不正常的轻压或者画面缺少细节,也被当作判断成人抑郁症的指标[14]。

以上的解析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刻板化也会造成对绘画作品的消极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个体的客观评价。

绘画疗法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对绘画作品评判消极化,是对画作的不尊重,同时也无法为绘画者营造一个自由、包容和安全的环境。过度地消极评判或者批评,会削弱绘画者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和信心,可能会令其感到失望、自我否定、焦虑甚至抑郁,忽视了其潜在的心理能量,进一步加剧绘画者的负面情绪。

(三)解析主观性

在绘画疗法中,治疗师对绘画作品的解析存在主观性。治疗师的个人经验、文化背景、心理偏见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绘画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这种主观性会导致解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存疑。

首先,不同的治疗师,因其专业性、经验丰富性的不同,可能会对同一幅作品的特征指标产生不同的解释和分析,这种解释和分析可能会反映治疗师的个人观点和偏好。例如,一个治疗师可能会认为某个图案代表着某种情感或意义,但另一个治疗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其次,治疗师的国籍、民族、地域[8]等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也会影响对绘画作品的看法。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通常被视为悲伤和死亡的象征;而在东方文化中,黑色被视为高贵、典雅和庄重的象征[15]。

最后,治疗师可能因为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16-17]而对某些图案或颜色有特殊的反应,这种心理偏见可能导致在解析过程中偏离了客观事实。

二、积极心理学与绘画疗法解析的契合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积极因素的发展和提升,强调人类优点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旨在促进身心健康、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提升[18-19]。

绘画疗法关注个体情感表达和自我认识的提升,借助绘画创作,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和需要,并从中寻找支持和力量。

积极心理学与绘画疗法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两者都强调个体的积极心态、自我认识和情感表达。绘画可以帮助个体表达情感、增强自我认识、提高自我掌控能力和获得情感支持,促进了个体对美好事物和积极情景的关注和体验,构建积极心态,增强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一)契合绘画疗法解析的赋能性

积极心理学强调把积极的心态融入整个社会,要求涉及群体的所有人共同建立一个健康的、向上的文明社会[20]。

这种目标的实现过程,可以促进个体态度、情感、心理、精神的发展以及个人作为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得以全面发展和提升。

绘画疗法的解析过程是一个引导绘画者成长的过程,治疗师通过绘画者无意识创作的画,帮助其实现自己潜在精神的赋能[20],即在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等方面得到提升,使绘画者能够改变过去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消极的思考方式,学习新的适应社会的积极思维。

解析的根本目标在于引导个体完成积极心态的重构或建立。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个体,以积极引导方式实现正确归因[21];对具有潜在心理隐患的个体,借助绘画疗法发现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22]。在繪画疗法的解析过程中,既需要绘画者的自我学习与成长,也需要咨询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引领,将绘画视为一种工具为绘画者赋能。

(二)契合绘画疗法解析的综合性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资源、优点和潜力,强调从整体看待问题[23],用整合思考的方式建立清晰的认知,而不是将其拆分成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在绘画疗法解析的过程中,需要先对问题进行界定并评估影响该问题的所有因素[24],设法找到绘画者身边的变革力量并利用它们来推动治疗进程。在绘画疗法解析中,治疗师可以通过关注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符号等积极元素,帮助个体认识和发挥自己积极资源的力量,促进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

绘画疗法解析可以帮助个体深入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促使个体对情绪情感有更积极、健康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帮助个体用绘画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促进个体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掌控。

这与积极心理学中强调个体的自主性、自我决定性和自我效能感相契合,有助于个体在解析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和成就感[25-26]。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行为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而绘画疗法解析可以通过解析绘画作品中的动作、姿态、构图等积极元素,帮助个体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行为,鼓励个体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构建心理资源。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绘画疗法解析的路径优化

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主观幸福感“一个中心”,以及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社会制度“三个支撑点”[27]展开相关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支撑点,绘画疗法解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创新解析思路,优化解析措施,提升绘画者的主观幸福感。即“启发人们以避免自身的不足与劣势,更致力于探索、理解、开发并培养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潜在优势”[28]。

(一)以主观幸福感为导向,挖掘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善良、希望、乐观、感恩[29]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30]。心理学不仅要关注人性消极的一面,更应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挖掘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以促进个体潜力的充分开发[31],帮助其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绘画疗法可以从主观幸福感出发,通过对图画隐喻意义的解析,挖掘绘画者积极的人格特质。

治疗师在对绘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时,单纯依据“标准”解释画面是不精确、不完整的,分析每一幅画、每一要素都必须综合考虑所有指标和外部条件,尤其应注重捕获绘画者自我解读中的积极信息[32-33]。把绘画过程看作对话、助力的过程,只要绘画者愿意画,就说明其已开始自我接纳、自我成长和自我疗愈。

治疗师可以结合绘画者的积极特质与绘图中结构布局的正面信息,引导其从乐观视角解读自己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如在家庭主题绘画中,只要有家庭成员,就可以从积极视角引导绘画者,让其感受到拥有的幸福家庭及爱的环境。

因此,治疗师可以鼓励个体重新制订目标,支持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勇于尝试、表达和探索,在绘画作品中追求、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实现自我突破。

(二)发挥治疗师的积极力量,激发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一个完整的绘画疗法,关键是治疗师自身的核心能力,以治疗师的专业性为前提,发挥治疗师的积极力量去帮助绘画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帮助绘画者积累心理资源、建立积极心理资本,让其逐步向内找寻生命意义感[34],进而激发绘画者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健康和幸福的关键,而绘画疗法也认为个体通过绘画创作可以表达情感,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积极情感体验。

为了优化绘画疗法的效果,首先,要鼓励个体表达情感。在绘画疗法中,治疗师可以让绘画者进行不定主题的自由创作或者随意添补绘画等多种形式结合,鼓励个体用画笔充分地表达自己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信息,从而减轻并释放负面情绪,增强积极情感。

其次,要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一个可信任的、安全的、自由的治疗环境[35],能让个体感受到被关注和支持,对治疗效果会有很大帮助。

再次,要给予正面反馈。治疗师应该给予个体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创造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如图中出现树或草,治疗师就应及时实施积极解读,引导其关注积极的生命力,助力其形成乐观向上、积极成长的状态。

(三)从积极的团体与社会出发,建立个体的心理支持系统

心理支持系统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层面的支持,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常常是由于缺乏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而感到孤独、生命无意义。

当绘画者感受不到支持体系的存在,就容易在绘画作品中呈现出敏感、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构建积极的心理资源离不开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等因素的实际支持[36]。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团体支持和社会支持可以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自尊和内控性,降低抑郁水平[37],领悟社会支持和希望感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变化,提高心理适应性[38]。

在绘画疗法中,治疗师要通过对绘画作品象征意义的观察,引导绘画者为自己注入心理能量。如绘图中出现人物时,则可以通过观察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了解绘画者和他们家庭成员、亲密朋友之间的互动模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家庭支持系统或者团体支持系统。

通过与绘画者的引导性交流,探讨作品中颜色、符号、词汇等蕴含的积极意象,给绘画者脆弱的认知中添加乐观色彩。如红色出现时,可以映射出绘画者为人热情,精力充沛,且富有活力;白色则可解读为绘画者天真爽朗的性格。

总之,从鼓励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出发,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最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岑凯媚,王玉正,罗非. 曼陀罗绘画疗法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效应[J]. 医学与哲学,2022,43(2):65-68.

[2]潘潤德. 绘画治疗在情绪障碍中学生的临床应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7):749-750.

[3]周英,张志平. 绘画疗法在儿童情绪障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83-84.

[4]何冬妹. 绘画疗法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1):46-49.

[5]安静雯,曾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治疗[J].心理研究,2020,13(6):484-489.

[6]李昱睿,姚懿纯,常宇琪. 象征表达心理咨询的贡献与局限——以沙盘游戏治疗为例[J]. Advances in Psychology,2022,12:632.

[7]豆桂平. 投射测验的发展及前景瞻望[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2):101-102.

[8]赵玉婷. 国内绘画疗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1):112-114.

[9]杨慧萍. 自由表达绘画疗法对高中生妈妈教育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10]赵香华. 回归童心无邪状态,解读内心真实现状——绘画治疗学习心得[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3):49-52.

[11]樊香麟. ACT联合绘画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孤儿干预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

[12]陈贵玲. 画出心声:房树人绘画测验的内在作用机制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8):161-163.

[13]贾红霞. 绘画疗法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8.

[14]赵香华. 绘画治疗,解读心灵的“锁钥”[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53-56.

[15]陈乃惠. 谈“色”说“彩”:从马王堆看汉代漆器之美[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6):1050-1053.

[16]陈香姑,阳德华. 浅析绘画治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27-28.

[17]何瑶波. 绘画疗法刍议[J]. 校园心理,2012,10(3):187-188.

[18]Seligman M E,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19]任俊. 积极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0]杨扬.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优化路径[J].广西教育,2022(15):139-142.

[21]张晓伟. 浅论积极归因方式的培养——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7):89-90.

[22]孙冬雪.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价值[J]. 心理月刊,2021,16(16):214-215.

[23]许丽霞. 论“系统治疗”思想与东方文化的相融性(道学、禅宗及中医理论的系统治疗思想初探之一)[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1):10-11.

[24]Nezu A M,Nezu C M,DZurilla T J. Problem-solving therapy:a treatment manual[M]. Problem-solving therapy:a treatment manual,2013.

[25]苗元江,余嘉元.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26]王德锋,伍文沛.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弹性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8):42.

[27]王静,霍涌泉,魏晨晨,等. 当前积极心理学变革的新趋向及理论价值[J]. 心理学探新,2021,41(4):291-296.

[28]孟维杰,马甜语. 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0(11):103-108.

[29]耿希峰,马丽枝,杨广柱. 积极心理学与儿童青少年积极人格评价[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38(6):205-208.

[30]Seligman M E P. Positive Psychology:A Personal History[J].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8,15(1):1-23.

[31]申喆,周策.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16-18.

[32]庞军艳,刘大桂,魏卓.大学生绘画心理分析与诊断[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3]姬天舒. 实用图画心理学: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

[34]于晓琳,王姝娴. 自我同一性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积极心理资本与生涯适应力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11(5):291-300.

[35]张晓琳. 绘画疗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7):18-20.

[36]刘明娟.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1):50-52.

[37]廖冉,夏翠翠,蒋索.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4):49-52.

[38]向光璨,郭成,滕召军,等. 父母与同伴依恋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希望感的多元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0):606-612.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