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批准号:17BB026
课题负责人:宋希芝
结项报告(部分)
戏曲的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区域、剧种、受众、剧团等)在戏曲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本项目运用生态位理论,从当代民营剧团入手,界定民营剧团在戏曲发展中的生态位,以及民营剧团生态位的外生态、内生态和中介生态三个层面,探究民营剧团在剧本创作、舞台呈现和演出市场等层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应对措施,以充分调动剧团的内在动力,引导当代民营剧团在戏曲艺术市场中进入良性运作。课题组先后奔赴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以及上海等省市,深入了解各层次民营剧团的生存状态和运营情况,找出民营剧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发现和推广民营剧团发展中一些好的模式或举措,从而提出促进民营剧团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民营剧团为中心的调查研究,涉及民营剧团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才培养、剧本创作、戏曲表演、剧团管理、戏曲观众、演出市场、国家政策、民俗氛围、戏曲批评、媒介宣传以及行业协会等。
本项目成果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理论、研究思路、研究意义等。第一章“民营剧团的现状调研”,主要调研民营剧团人员的生活状况(包括衣食住行、婚恋家庭、精神风貌等)和经营状况(包括剧团组建、剧目生产、演出情况、剧团管理等)。第二章“民营剧团的内生态”,以民营剧团的“演戏”为核心,从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剧团管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有利于民营剧团科学发展的诸多建议。第三章“民营剧团的外生态”,以观众的“观戏”为核心,对2100多名戏曲观众和潜在观众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他们“观戏”的状态和喜好,提出观众培养与市场培育方面的建议。第四章“民营剧团的中介生态”,从外生态与内生态(即“观”与“演”)之间的媒介因素切入,调研文化政策、行政管理、民俗氛围、戏曲批评、媒介宣传和行业协会等对民营剧团发展的影响。“结语”部分总结本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提出民营剧团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本项目对民营剧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一是在内生态方面,围绕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和剧团管理展开讨论。针对剧目创作中存在的精品意识不够、娱乐性不强、现代意识不足、创作趋于保守与趋同等问题,提出剧团应秉承“大众战略”与精品意识相融合的创作战略,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创作理念,强调以观众為中心、服务观众的创作目的。在人才培养方面,针对目前民营剧团后继乏人和人才流动频繁的实际状况,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加强学习,补足理论短板;强化内培,增加舞台经验;适当外引,促进人才交流;内外联合,加强基础教育;量身定制,为演员创作剧目。在剧团管理方面,提出确立发展定位,谋划发展思路,着力加强经济分配、人才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建议;同时强调要与数字媒体“联姻”,做好跨界融合。二是在外生态方面,通过对农村与城市戏曲市场的深入调研,提出在广大的农村市场要不断增强剧团的服务意识;在城市戏曲市场,要改变创作现状,打造戏曲精品;还应充分利用新科技,开辟隐形立体演出空间。三是在中介生态方面,以协调“观”与“演”的社会因素为核心,通过梳理国家的公共文化政策和戏曲发展政策,考察政府文化部门对民营剧团管理的现状与成效,提出了国家资金扶持民营剧团发展的方式需要再改善,国家政策落实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文化部门管理民营剧团的方式还不够科学完善、对文化市场的监督还不够到位等问题。
课题组还梳理探究了各种社会因素对民营剧团发展的影响,提出四个方面的“强调”:一是强调戏曲民俗的有效培育,提出要正确对待旧的戏曲民俗,努力培育新的戏曲民俗,借助戏曲民俗繁荣戏曲市场,重构戏曲民俗生态系统;二是强调戏曲评论的有效引导,提出要扭转戏曲评论边缘化的状态;三是强调现代传媒的有效宣传,提出现代传媒要做好观众与民营剧团的纽带;四是强调行业协会的有效聚拢,梳理了戏曲行业协会的性质、职能和局限等。
本项目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影响民营剧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外生态出现了问题,观众链有断裂的危险。具体而言:首先,民营剧团生存发展的内生态基本是健康的,尽管民营剧团面临各种艰难困苦,但演职人员大都有着极强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是农村戏曲演出市场的中流砥柱。其次,民营剧团生存发展的中介生态基本和谐,尽管政府文化部门的管理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国家的戏曲发展政策为民营剧团的发展保驾护航,民营剧团的发展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好的政策环境中。最后,以“观戏”为核心的外生态令人担忧,现有观众的老龄化以及潜在观众的急剧减少(本课题组调研984名中学生,其中每年看戏0次人数达到475人,占比48.27%),必将导致戏曲演出市场的进一步萎缩。
鉴定意见(部分)
该项目成果从生态位理论出发,研究民营剧团的现状、发展与建设问题。将民营剧团置于戏曲综合的文化生态系统中,通过对民营剧团的现状调研、内生态、外生态以及中介生态四个部分的合理切分与重点论述,整合运用大量翔实的调研数据、典型案例和相关资料,梳理、归纳并分析研究了民营剧团生态系统中各个点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因而该成果对于政府管理机构对民营剧团的政策扶持、学术机构的对策研究以及民营剧团自身的生存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该成果以生态位理论作为研究方法,有效拓展了有关戏曲发展问题的研究思路。
不足之处在于,对全国民营剧团的采样研究不够完备,采样范围有限,影响到数据分析和总结的权威性;第二章论述剧目创作问题时,缺乏对传统剧目的专门论述;讨论问题的视角不是民营剧团视角,未能贴近民营剧团的实际创作情况。修改建议:(1)更多关注我国东北、西北、华南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民营剧团,特别是对浙江、福建、广东等民营剧团数量较多的省份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和调研;(2)专门就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演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从民营剧团而非国营剧团的视角来论述剧目创作现状、现代戏创作等问题;(3)强调地方语言、地方习俗、地方特色对地方戏创作的影响和作用时,应关注地方剧种在地方戏创作中的重要性。
供稿: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赵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