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23-08-29 00:17:12陈春慧
关键词:洞察力个体量表

陈春慧

(闽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出于某些动机而长时间使用手机,引起行为失控,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以往研究表明,尽管手机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功能,但手机使用过度不仅会导致生理问题(如头痛、睡眠障碍等),并且手机依赖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和社会功能紊乱(如人际关系),其情绪表达、认知方式、人格发展也易受到手机依赖的影响,这将对其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构成不良隐患。[1]

一、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拖延行为不仅会降低个体学习、工作效率,还会诱发个体的不良情绪,进而降低个体幸福感。[2]卿再花等人的研究表明,手机依赖易使大学生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可能出现学业倦怠、沉迷手机、厌倦学习等现象,最终成为诱发拖延的重要风险因素。过度使用手机将会挤占大量时间与精力,使得大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执行或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从而出现更多的拖延行为,形成拖延行为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有研究者认为手机依赖者呈现出严谨性较差的特点。严谨性较差个体在意志力与自控力方面表现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目标导向不明确的现象,在事件执行力及行为的控制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研究指出,严谨性是造成拖延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拖延行为呈负相关。[3]以往研究也表明,手机依赖会引发初中生的拖延。[4]但以往有关手机依赖与拖延的研究主要以青少年为被试,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假设大学生手机依赖对拖延行为有正向预测效应。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对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是时间洞察力的一部分。情感体验理论指出,当个体产生消极未来预期时,个体可能会通过使用手机来缓解消极情绪,或获得感情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使得个体使用手机时间更长,频次更多,陷入手机依赖的风险更大。而且过度依赖手机容易导致个体出现回避未来、消极应对时间的现象,使得个体行为与思想更偏向关注当下所获得的手机信息。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5]胡霞等人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可以增强行为的坚持性。单泓博在研究拖延的影响因素时指出,焦虑能直接影响拖延行为。因此,在遇到挫折,高时间洞察力的个体能及时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所作所为,较少陷入焦虑、抑郁的状态,较少出现拖延行为。

根据以上分析,手机依赖对拖延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并可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间接影响拖延行为。因此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群体,探讨手机依赖、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拖延行为三者的关系,拟考察手机依赖对拖延行为影响的心理过程,同时探究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所得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拖延行为影响的心理机制,也为从时间洞察力视角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拖延行为提供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福建省某高校四个班级的54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达94.81%。其中,男生202人,女生310人,年龄18.16±1.11岁。施测前,向被试交代有关要求,待填答后,统一按班级回收。

2.研究工具

(1)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采用Leung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该量表共17个项目,由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和失控性四个维度组成。[6]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1对应几乎没有,2对应偶尔,3对应有时,4对应经常,5对应总是。各个项目加总后,总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手机沉迷程度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2)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FTPS)

采用宋其争编制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该量表共20个项目,共分为“行为承诺”“未来效能”“远目标定向”“目的意识”“未来意向”五个维度。[7]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方式,1对应完全不同意,2对应有点不同意,3对应比较同意,4对应完全同意。各个项目加总后,总得分越高,说明个体未来时间洞察水平越强。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3)Pure拖延量表(PPS)

采用申雨凡修订的Pure拖延量表,该量表共10个项目,由拖延行为、拖延结果两个维度构成。[8]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1对应非常不符合,2对应不太符合,3对应不确定,4对应比较符合,5对应非常符合。各个项目加总后,总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拖延越严重。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信度较好。

3.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AMOS 17.0对各变量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进一步使用Boot-strap程序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三、研究结果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样本均采自本科大学生,且大部分为学生个人的自我报告,因此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收集的问卷数据中的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共有18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而且第一个公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比例为24.1%,低于40%的临界标准。这表明,本研究可以排除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

2.描述性统计

将手机依赖总得分从高至低进行排列,将前27%定义高分组,后27%定义低分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低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拖延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拖延在手机依赖上存在差异。手机依赖高分组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低于低分组(t=-4.97,P<0.001),而手机依赖高分组拖延得分高于低分组(t=10.89,P<0.001)。

3.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手机依赖、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个体变量及其维度进一步使用相关分析,相关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拖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各维度显著负相关;手机依赖和拖延显著正相关。由此,各变量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表1 各变量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4.回归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究手机依赖、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拖延之间的影响机制。将手机依赖作为预测变量,将拖延作为结果变量,同时将未来时间洞察力作为中介变量初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M。结果显示,中介模型拟合指数良好,X2/df=4.34,GFI=0.90,CFI=0.92。

从模型结果来看,手机依赖将拟通过两条路径对拖延行为产生作用。分别为直接路径:手机依赖->拖延;间接路径:手机依赖->时间洞察力->拖延。结果显示,两条路径均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见图1。手机依赖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具有负向影响(β=-0.36,P<0.001),对拖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64,P<0.001),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具有负向影响(β=-0.43,P<0.001)。

图1 手机依赖、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拖延的中介模型

在模型拟合情况较为理想的基础上,运用Bootstrap方法程序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共抽取5 000样本量,计算95%的置信区间。若该区间不包含0则说明效应显著。本研究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到拖延的直接效应置信区间为(0.54,0.72),不包含0。手机依赖经由未来时间洞察到拖延的间接效应区间为(0.02,0.12),不包含0。该结果证明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拖延,还可以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拖延。即直接路径:手机依赖->拖延;间接路径:手机依赖->时间洞察力->拖延均成立。间接路径效应量为0.06,总效应为0.70,间接路径效应量占总效应的比值为8.6%。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与大学生拖延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手机依赖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拖延行为。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拖延行为表现就越严重。手机依赖者沉迷于使用手机,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上网、视频或游戏,对其他本应当完成的任务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抱有“看完视频再说”“先打游戏”等态度,最终表现出拖延行为。另一方面,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个体的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精神状态差,没有足够充沛的精力完成任务,效率低下,导致拖延的结果,形成相应的拖延行为。[9]因而,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拖延行为就越多。

本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手机依赖与大学生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行为承诺反映个体对自己设定目标付出的执行力的倾向。目的意识是个体对未来的看法,如何对待未来等等。目的意识强的大学生对将来会有长远的规划,对目标的实现有着充足的自信心,而高手机依赖者缺乏对时间的管理和监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未来清晰与未来坚持能力上略弱,对本应用于完成任务的计划时间的管理意识薄弱,容易忘记该做的事情。未来时间洞察力高的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强,能敏锐的感知未来事件的重要性,而未来时间洞察力薄弱的大学生延迟满足能力低,更容易导致拖延。

猜你喜欢
洞察力个体量表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8
智勇双全,秀出你的Freestyle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