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花戏楼砖雕艺术解读

2023-08-29 00:14:00焦晓军
关键词:山门关帝庙戏楼

焦晓军

(亳州学院 美术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亳州花戏楼又称“山陕会馆”或“大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原为祭祀关羽而建,后历经康熙至光绪两百多年间不断的修建、藻彩、雕镂等粉饰加工,整体金碧辉煌。亳州花戏楼主体建筑与大关帝庙山门连为一体,为仿木结构的砖雕牌坊,中间为三间四柱五楼式门楼,拱形券门,门额上刻“大关帝庙”四个金色大字,其上端镶嵌“参天地”三个金字。两侧皆为二柱单楼式拱门门楼,匾额刻“钟楼”“鼓楼”。整个牌坊外立面为水磨青砖墙体,镶满立体透刻砖雕,雕刻繁缛,剔透俊美。在厚度不盈两寸的特质青砖上镂雕出“松鹤延年”“三星高照”“郭子仪上寿”“吴越之战”“三顾茅庐”“白蛇传”“老君炼丹”等图案,涉及流行戏文、名人轶事、吉祥图案、山水花木、鱼龙鸟兽、亭榭楼阁、织锦图案等近百种。亳州花戏楼砖雕采用晋派微雕艺术形式,在徽派砖雕造型基础上镂雕出了兼具晋徽两派艺术风格的造型样式。花戏楼砖雕共有52幅作品,雕有人物115个、禽鸟33只、走兽67只、楼台殿阁多处。这些砖雕动物(人物)形象造型别致、玲珑剔透、玲珑满目,可谓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之作,[1]在盈盈方寸间展现大千世界。

一、亳州花戏楼砖雕造型复合性特点

亳州花戏楼砖雕在艺术风格上,既具备南方砖雕细腻的装饰形式,又兼具北方砖雕粗犷的造型特征。在艺术表现上,因砖雕艺术的形式特点使其具有以中国绘画散点式的画面构图形式、以镂雕为特点的剪纸造型样式、以立体性造型生动的泥塑造型样式。

1.多位一体兼容并蓄

亳州花戏楼是明清时期山西、陕西的药商为在亳州地区便宜联系药材买卖而集资兴建的,早期为演戏与祭祀关羽的庙祠,后于清顺治十三年由山西商人王壁、陕西商人朱孔发起筹建大关帝庙,历经顺治、康熙、乾隆三朝百余年扩建,形成了祭祀、教育、娱乐、餐饮、商业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亳州花戏楼砖雕集雕刻、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样式于一体,兼容并蓄且自成一体。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中呈现多种艺术样式共融一体。亳州花戏楼砖雕与民间剪纸的大开大合的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粗狂地劈剪出形象轮廓,以刻刀代替画笔用勾线的形式刻画出人物细节与纹饰,形成浅浮雕的效果。砖雕艺术早期是以烧制的青砖为雕刻原料仿制石雕样式而成的,其价格低廉、易成型、形象造型优美的特点广受小农阶层欢迎,砖雕既有石雕的刚毅质感,又有木雕的精致柔润与平滑,呈现刚柔并济而又质朴清秀的风格。

2.凸凹相继层理分明

亳州花戏楼砖雕属于晋派微雕艺术,吸纳了徽派细腻的雕刻技法,采用徽晋微雕融合技法雕刻徽州民俗文化的砖雕造型样式。亳州花戏楼砖雕的题材丰富,场面宏大,结构严谨,线条圆润。飞禽走兽、人物造型粗狂中彰显细腻,亭台楼榭结构层次鲜明。场景处理得极富层次,微妙之处都刻得十分清晰,甚至连人物的头发丝都刻得清清楚楚,真实感、立体感、透视感极强,在方寸之地展现了大千世界。

亳州花戏楼砖雕的题材多以戏曲故事为主,在厚不足一寸的水磨青砖上镂雕出亭台楼榭、山水人物、车马舟轿等图案。为增加其层次感,亳州花戏楼砖雕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形式,如图1中的“福禄寿”,福禄寿三吉星以透雕的形式呈弧线型立于整副砖雕的前面,禄星居前、福星次之、寿星居后,与背景中的松树、梅花、山川呈错落式排列,前后层次达七层之多。

图1 福禄寿

3.装饰与实用并重

花戏楼的戏台与大关帝庙的山门上镶嵌多幅精美的砖雕作品,山门以中间“参天地”匾额为基准呈左右对称式布局,上方镶嵌福禄寿三星高照图,左右各一条似龙腾飞舞的夔,达摩渡江图与老君炼丹图分置参天地与夔的两侧,左为达摩渡江、右为老君炼丹,参天地与大关帝庙之间为吴越之战,大关帝庙的下方分别为郭子仪上寿与松鹤延年图,拱门上附双龙戏珠图。诸多题材的砖雕作品镶嵌在大关帝庙仿木结构的牌坊式山门上,既起到了装饰山门的美化作用,又能保护山门墙体不被风吹日晒所风化。

亳州花戏楼砖雕的实用性体现在建筑装饰的保护上,花戏楼砖雕使用的水磨青砖,质地细腻,叩击如金属声,历经200余年的风吹日晒,砖雕形象保存基本完好,较好地保护了花戏楼山门的墙体。花戏楼砖雕图形的寓意及教育意义是指砖雕艺术的图形象征意义,如鹰扬宴与龙腾致雨。前者为武科乡试揭榜后,考官与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因明清科举称为鹰扬,砖雕图中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翱翔于天际间,雄鹰的偏左下方一只大雁悠闲地浮游水上,画面动静结合,在画面构图上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中黄金比例分隔,即腾飞的雄鹰处于画面左侧与上方约三分之一处,巧妙地将视觉的焦点聚焦于审美的中心点上。后者龙腾致雨中的龙腾于云间,龙首俯视山川,身躯在云间辗转腾挪,祥龙造型活灵活现。

亳州花戏楼建筑群是山西与陕西的药材商人共同集资筹建的,在封建科举制度与农耕经济基础上衍生出集物质与精神寄托相统一的独特建筑形制,突出捐资筹建商人地方乡情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亳州花戏楼原是山陕两地药商在颍州府亳县商业聚会、缅怀先辈、消遣娱乐、科举教育、救济乡邻的场所,戏楼对面是大关帝庙,供奉着武财神关羽,因关羽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供奉关羽既是保佑在亳县经营中药材生意的药商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也是对山陕籍先人的缅怀。

二、砖雕造型艺术中的儒道文化

1.中正雍和与忠孝仁义的儒家文化

亳州花戏楼主体建筑呈左右对称式布局,入门处是“三进四柱五楼”仿木结构的砖砌牌坊式门楼,以牌楼上方的琉璃塔与门牌楼上的竖式匾额“参天地”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建构,花戏楼的山门中和自然、方正对称,建筑构造蕴含着“自然”之中和与“人为”之方正对称的形式美。儒家思想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仁义礼智信、中庸与和谐,对封建等级、伦理秩序尤为讲究,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亳州花戏楼建筑群构建及建筑装饰的图形图像,如花戏楼建筑群的对称式布局,建筑选址在涡河阴岸,倚水而建,借助自然环境,将建筑群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构成视野广阔、富有生气的画面。阴岸属水,水主财运,有暗含阴阳八卦之理。

戏楼与大关帝庙的山门连为一体,山门上饰以精美的砖雕,戏楼上遍布戏文内容的木雕,木雕与藻井彩绘鲜丽。大关帝庙山门正面墙壁遍布各种浮雕,全部由人工在水磨青砖上手工雕琢而成,砖雕刻有人物、山水、车马、城池、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各种事物,组成《李娘娘住寒窑》《三顾茅庐》《白蛇传》《魁星点状元》《文昌帝君》《麒麟吐书》等戏曲故事和民间典故。受儒家文化及科举制度的影响,花戏楼砖雕中的魁星点状元、文昌帝君、麒麟吐书等均体现封建时期山陕商人对通过科举取士改变自身及家族社会地位的迫切愿望。

2.尊道贵德与仙道贵生的道家文化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对我国古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亳州,道教始祖老子生于此,道家思想文化在此影响深远,影响着亳州地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筑装饰上,亳州地区的建筑装饰纹样多以单数居多或三的倍数。如花戏楼的山门上嵌的砖雕“福禄寿三星高照”“三酸图”“三阳开泰”“六合同春”“九世同居”等均暗含“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道。道家将“道”作为最高范畴的思想理论,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道”是道教信仰的核心,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阴阳和万象万物都是由道化而生的。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客观规律的发展,使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3.儒道融合,道为儒先

儒道融合在漫长的封建文明发展中对民族融合、中华文化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亳州花戏楼砖雕在儒道融合的影响下呈现出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既相互依存又彼此竞争的现象,在建安文学与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亳州地区的儒道融合又呈现出道为儒先的现象。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儒道两家的追捧,将天、地、人视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2]亳州花戏楼砖雕艺术中的儒道融合是图形与寓意的融合,亳州花戏楼的正门是三进三层仿木结构的砖砌牌坊式的山门,“参天地”三个大字位于山门的中轴线上,中轴线在中国自古至今的建筑型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参天地”三个字既是道教“道法参天地”,又是儒家《中庸》:“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参天地之化育”的朴素价值观,但在亳州——道教老子的故乡,“参天地”的道教意义远重于儒家。山门的砖雕图文围绕中轴线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最上面的砖雕图形自左至右分别是鹰扬宴、龙腾致雨、鱼龙漫衍,寓意着入仕、国泰民安,登科,体现儒家读书入仕、兼济天下的情怀与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与光耀门楣的期望。

儒道融合,道为儒先在道教老子的故乡亳州尤为显著,《老君炼丹》《文昌帝君》《衔环之报》《犀牛望月》《天禄书镇》等花戏楼砖雕图形彰显着道教在思想上以“道”为最高理论,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静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福禄长生、因果循环、养生炼丹为追求“得道长生”的手段,亳州花戏楼砖雕艺术以图形化的形式将道家“天人合一”“得道长生”的思想呈现给观者。

三、砖雕造型中蕴含的“商”文化

1.一往无前、一诺千金的商道

亳州花戏楼原名为“大关帝庙”“山陕会馆”,不仅是山陕商人祭祀关公、缅怀家乡先祖的庙舍,还是山陕商人洽谈商贸、消遣娱乐、联络乡友的馆舍。大关帝庙的山门上镶嵌着众多以军事战争故事为内容的砖雕,如《吴越之战》《甘露寺 拜乔国老》《大梁城 范雎逃秦》《三顾茅庐》《李娘娘住寒窑》等砖雕均与军事战争相关,以真实的战争故事暗喻风云莫测、跌宕起伏的商战。砖雕“吴越之战”,画面上反映的是吴越两国交兵激战的场面,左为吴王夫差,右为越王勾践,指挥千军万马、摇旗呐喊、战马飞奔、刀枪并举的战斗场景。吴越之战将商场视如战场,告诫商人在商场上要敢拼、敢闯,不仅要有张飞的勇猛还要有诸葛凤雏般的智谋。

2.仕商一体、仕为商本的理念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贸易活动的广泛开展,仕商相混、仕商一体的现象在清朝尤为突出,其中著名的红顶商人王炽、胡雪岩、盛宣怀等皆出于此。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在攫取大量财富的同时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以儒家为主的文化,希望通过科举取士的形式提升自己及家族的社会地位。商贾遵循“居家以孝友为本;处世以和平为先”的原则,勉励自己及行贾的后代“礼义自将,不愧于儒术”,[3]84从而使自己“虽为贾者,咸近仕风”。他们又以财富为后盾,或结交各级官吏,或通过捐纳制度直接入仕,成为地方绅豪,从而在观念和社会地位上使自己与“仕”互为伯仲。[4]

四、结论

亳州花戏楼的戏台与大关帝庙仿木结构的砖雕牌坊相依而建,山门中间为三间四柱五楼式门楼,拱形券门,门额上刻“大关帝庙”四个金色大字,其上端镶嵌“参天地”三个金字,凸显道为儒先的地位。牌坊外立面的水磨青砖墙体上镶满雕刻繁缛、剔透俊美的立体透刻砖雕,其砖雕具有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等特点,立体化的人物造型兼具写实与写意两种特性,以程式化的造型特征表现生动的人物神态,为现代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民族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借鉴。在厚度不盈两寸的特质青砖上镂雕出“松鹤延年”“三星高照”“郭子仪做寿”“吴越之战”“三顾茅庐”“白蛇传”“老君炼丹”“魁星点元”“文昌帝君”“一品当朝”“燕山教子”等图案,将中正雍和与忠孝仁义的儒家文化与尊道贵德、仙道贵生的道家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彰显了“儒道融合,道为儒先”的特征,[5]同时,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精神文明建设与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亳州花戏楼中轴对称式的结构布局与精美奢华的砖木透雕装饰彰显出山陕商人雄厚的财力,以三国战争戏曲故事为内容的透雕将一往无前、一诺千金的儒式商道图形化,教化商人在商业贸易中的诚信行为与敏锐、睿智进取的商业行为。

猜你喜欢
山门关帝庙戏楼
福建东山关帝庙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4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中华戏曲(2020年2期)2020-02-12 05:18:16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24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08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39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35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文物季刊(2016年1期)2016-03-18 03:57:35
四川屏山县禹帝宫会馆戏楼及戏雕考论
中华戏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