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开桂(吉水县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吉水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全力发起乡村振兴冲锋战,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全面建设乡村振兴善治区,全力打造人人向往的大美乡村。
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有声有色。一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组建绿色水稻、井冈蜜柚、稻渔、“吉禽三宝”4 个产业片区大党委,整合县乡村、专业合作社等党建资源,围绕稻柚“产、供、销”全产业链,建立党支部32 个,构建了跨区域统筹、多领域融合的大党建格局。另一方面,有序稳步推进。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精心编制《吉水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规划实施5 类工程共90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2.8 亿元。
粮食安全和防返贫两条底线筑深筑牢。一方面,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总产达10.1 亿斤,完成早稻种植面积53.62 万亩、产量4.577 亿斤,完成中稻面积6.27 万亩、产量0.61 亿斤,完成晚稻面积55.34 万亩、产量4.31 亿斤,种植大豆、马铃薯等杂粮14.9 万亩。另一方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完善“遇困即扶”大数据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在原防贫保基础上增加“乡村振兴保”“守护保”,特别是“守护保”的首创做法在全市推广。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学院教学体系,共开展专题培训174 期,培训6000 余人次,政策“精通”、技术“精通”、操作“精通”的“农工巧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
现代农业基础坚固坚实。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 年度启动建设8.5 万亩高标准农田。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耕地保有量73.85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7.3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23.6 万亩。二是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新建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4 家,设立跨区联合收割机作业服务站14 个,开展“石化农机卡”加油服务,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三是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建设。稳步实施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新增冷库容量2800 吨。启动小龙虾加工厂项目建设,建成大米精深加工、全自动板鸭加工、工厂化腐竹加工、板鹅和鹅鸭鸽(六只脚)卤味加工等生产线。四是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全力打造“吉农服”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等、农业数字化集成应用场景、农业大数据智慧监管“三数共建”项目建设。
盘谷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
乡村产业发展高质高效。一是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发展井冈蜜柚9.24 万亩、稻渔综合种养4.6 万亩、绿色水稻36 万亩,建成绿色水稻万亩种植示范片3 个,鹅鸭鸽饲养量1007 万羽,全县生猪养殖小区快速建设,生猪饲养量32.47 万头、出栏21.24 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86 万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二是推进产地生态化建设。全力修复受污染耕地7656 亩,全速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7.54%,规模场配套率97.06%,成功创建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先行标杆县。三是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巡查巡检,完成县级例行监测、监督抽查100 批次,乡镇快速检筛查800 批次,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8%。四是推进产品品牌化经营。成功注册“六只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 家企业先后被授权使用“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县特优农产品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成都)”“第四届江西绿博会”“吉安·东莞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活动,吉田大米、八都板鸭、井冈蜜柚获评金奖。五是加大品种种源保护力度。建设井冈软粘、井冈蜜柚、螺田大蒜等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启动实施吉安红毛鸭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提升项目、江西惠长隆农业生态科技公司鹅苗孵化和育肥项目建设。六是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万亩林药基地及中药饮片生产、年产6 万吨米粉自动化加工等农业项目4 个,签约额17.7 亿元。组建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级联合体2 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75 家、家庭农场626 家。
和美乡村建设精细精致。一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全面实施143 个美丽乡村点建设,精美打造6 个县级未来大美乡村和12 个乡镇精品示范村点。全面提升乌白线和沿湖东路2 条美丽宜居综合示范带,扎实推进乌江镇、黄桥镇创建全域美丽宜居乡镇。全力推进黄桥湴塘杨万里诗画小镇村庄整治提升、醪桥固洲非遗小镇及坝溪美食村旧村改造,抓好农户庭院环境整治,完成6000 户美丽庭院创建。二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计划先用两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完成农村改厕,再用一个五年规划期巩固提升。采取“四盯”方式,持续提升农村问题户厕整改质量,高质量完成农村问题户厕整改11071 座。三是稳步推进城乡“两水共治”。选择合理治理模式,分类施策,扎实推进14 个乡镇圩镇所在地和17 个美丽乡村建设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加大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排水沟整治力度,实现黑臭水体清零。四是有序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完成建制村通双车道改造36.1 公里,完成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9 公里,完成村道安防工程82.6 公里及危桥改造8 座288 米项目施工图设计、批复、申报。县城至八都片农村班线公交正式开通运行。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行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服务模式,政务服务高效便民。
乡村治理效能提优提强。一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红色名村“441”建设标准,精心打造省级红色名村。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考察和新进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机制,严把干部“入口关”。加强村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 个、实践站283 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300 余支,每个乡镇设有2 名专职人民调解员,283 个村(居)调委会设有1 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三是大力推广清单制积分制。完善村级“三务”公开清单,全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公共服务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清单。采取积分制方法评选乡风文明之星,激发乡村自治潜力。四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宅基地改革,建立宅基地审批备案等制度,落实宅基地调查与平台项目建设资金900 万元,推进宅基地改革数字化升级。完成村级集体清产核资,加大对村集体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5 万元以上。
优先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农”领域,拓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按照省政府办《关于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今年我县土地出让收益32267.58 万元,用于农业农村资金3155 万元,占比9.8%,超过了考核要求的5.5%,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支出,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逐步实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