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龙华 袁建平 李家祥(永丰县农业农村局)
宅基地改革试点以来,永丰县把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重新整合,将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紧密结合,聚焦乡村闲置资产资源,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33.5 万平方米,村集体及农户盘活增收达3700 万元,推动“沉睡资产”焕发生机活力,开创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三方共赢局面。
扎实开展登记造册、问题化解、确权颁证等工作,夯实宅改基础性工作,做好宅改“基础题”。家底摸得“清”。精准摸底111542 宗宅基地信息,颁发房地一体证书90496 本,建立11542 宗闲置宅基地和11340 栋闲置农房管理台账。汇总共享宅基地数据资料,编制县级农村宅基地数据资源目录,形成宅基地基础数据。职责行使“明”。赋予理事会10 项权力清单和12 项职责清单,将村庄规划、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土地收益分配、违法用地管控等14 项内容纳入民主决策范畴,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载明所有权信息,依法行使宅基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议事决策“公”。建立宅基地管理议事决策、民主监督、财产管理、纠纷调处等机制,对有偿使用费收取、退出户数面积、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一律张榜公布,做到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发挥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和方式,促土地流转,增强集体经济转型路径。探索宅基地退出方式,鼓励农户自愿有偿无偿退出宅基地。探索“集体收储”“货币补偿”“指标互换”“宅票置换”“以地养老”“入股分红”退出模式,拆除危旧农房85.4 万平方米,腾退宅基地295.7 万平方米;探索宅基地使用方式,先行先试宅基地跨村组、跨乡镇调剂,积极探索在村集体经济主导下开展农村宅基地资格权异地集中建房示范,并通过市场化择位竞价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确保217 户农户跨集体保障资格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探索宅基地盘活方式,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边角零散闲置宅基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小花园“四小园”4900 多个,提升村庄道路、停车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按照集体托管、自主经营、合作开发、组团盘活等模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打造小种植、小电商、小农庄、小民宿、小作坊“五小产业”,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坚持个性化示范引领,推广典型树标杆。“六个一批”纾民困。对历史上形成的“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用宅基地等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依法拆除一批、无偿收回一批、有偿退出一批、有偿使用一批、规划调剂一批、综合利用一批等“六个一批”模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19270 件。如陶唐乡洲上村推行“空心村”整治,通过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拆除村中连片危旧房、老宅基地16000 多平方米;“合作建房”促宜居。为解决村民多户共有危旧房拆除难、建新难问题,鼓励其与家族成员中参军入伍、农转非等居民协商共同出资建房,探索“合作建房”新路子。由家族当中具有“一户一宅”资格权人依法申请,其他人员合作出资,按套建设,吸引能人回乡创业,真正回归“乡居”。如藤田镇易溪村16 户村民合作联建了尚贤楼、勤业楼、弘毅楼3 栋公寓16 套新房;“共享农房”留乡愁。农民进城大量农房闲置,如何盘活用好这笔巨大财富?永丰县瞄准体量巨大的农村闲置住宅,用互联网共享平台连接起供需双方,农户将意愿出租的闲置房屋托管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出租给第三方经营。经营主体对房屋内外及院落进行翻修新建共享庭院,可以漫步田埂、采花摘果,依托“老宅”发展“新家业”,带动城市居民下乡休闲养老、创新创业。如佐龙乡杨家坊自然村有11 户农户加入“共享农房”托管平台,闲置农房变身成诗意民宿,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宅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立高效便利管理机制,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合力抓的工作协调机制,握指成拳推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向“三变”一线集聚;建立合理收益分配机制。通过运营主体与农户通过建立租赁联结、劳务联结、股份联结等利益关系,把农户捆绑在产业链上,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实现农民土地入股挣股金、资金入股挣收益金、务工就业挣薪金“一地生三金”。建立项目融合推进机制。把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与与“三清两建”(清闲置资产资源、清历史遗留存量、清违法违规乱建、建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强群众自治组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打造一批以宅基地改革项目带动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实现“一项改革带动一个村庄”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