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东风,姚慧敏,乔洋,孙法良,褚素欣,张磊,任岩峰,付国平,侯立军
(1.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2.石家庄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北 石家庄 050000;3.石家庄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河北 石家庄 050000;4.河北舒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5.石家庄正大鸿福牧业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6.廊坊市畜牧站,河北 廊坊 0650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鸡传染性贫血病(CAV)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病鸡表现为贫血、骨髓黄染、免疫机能受损。IBD 和CAV 均可直接导致病鸡死亡、鸡群生产性能降低,还可导致鸡群免疫抑制,进而促使鸡群并发或继发其它疫病。2018年6 月份,河北某养殖场所饲养的蛋雏鸡发生了一种疫病,发病鸡以精神沉郁、蓝翅、死淘率高为主要特征;以肾脏肿大、腿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主要剖检病变;经实验室诊断为CAV 和IBDV 混合性感染。为了提升广大养殖企业对该病例的认识,现将这起病例总结如下:
实验用到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制霉菌素;LB 固体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SPF 鸡胚。
河北某蛋鸡场所饲养的蛋雏鸡,7 日龄免疫新流法三联灭活苗,15 日龄出现精神沉郁、蓝翅等症状;以肾脏肿大、腿肌以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主要剖检病变;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法氏囊病毒混合感染。
解剖病鸡,观察其病理变化;对肝脏、肝脏、脾脏、肾脏等脏器备用,编号为HB1804。
分别在LB 固体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培养24 小时左右,观察结果。
1.5.1 鸡胚病变
将肝脏、脾脏及肾脏用含适当浓度抗生素的PBS(pH7.2)按1∶5 进行充分研磨,反复冻融3次后接种11 日龄SPF 鸡胚,经绒毛尿囊膜途径,各接种5 枚。每12 小时照胚一次,24 小时内死亡鸡胚弃去,其他鸡胚每日观察,鸡胚死亡则收取绒毛尿囊膜,120 小时还未死亡胚,置4℃冻死,同法收胚。收获的绒毛尿囊膜观察有无痘斑生成。
1.5.2 PCR 检测
收集绒毛尿囊膜充分研磨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RNA,通过RT-PCR 方法检测IBDV。根据VP2 序列设计1 对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5'-CAAGTGGGAGCCTAGCAGTG-3',下游引物序列为:5'-GCTCCTGCAATCTTCAGGG-3',预计扩增片段约为337 bp。
1.6.1 病理组织学检测用福尔马林固定病鸡肝脏、腿骨,制作石蜡切片,HE 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1.6.2 PCR 检测取采集的病料充分研磨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DNA,通过PCR 方法检测CAV。根据VP2 序列设计1 对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5'-CATCAACGGTGTTCAGGC-3',下游引物序列为:5'-CCTTGGAAGCGGATAGTCAT-3',预计扩增片段约为550bp。
对送检患病鸡进行剖检发现,患病鸡鸡翅膀出现皮下出血和皮炎症状(见图1-A),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见图1-B),腿肌条状出血(见图1-C)。
经24 小时左右的培养后,LB 固体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都没有出现细菌生长,没有分离到细菌。
2.3.1 鸡胚病变
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出现痘斑,如图2 所示。
图2 HB1804 通过CAM 途径接种鸡胚后的尿囊膜
2.3.2 PCR 检测
试验中用到的IBD 检测引物为VP2 特异性引物,经检测送检样品HB1804 呈法氏囊病毒阳性;PCR 产物电泳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PCR 产物电泳图
实验室分离鉴定结合临床表现可确定该鸡群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由于该鸡群免疫新流法三联灭活苗而未免疫法氏囊病活苗,所以排除该病是疫苗毒引起。
2.4.1 病理组织学诊断
取病鸡肝脏、腿骨等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制作组织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肝脏结构清晰,无异常(见图4-A);腿骨骨髓内大量脂肪浸润(见图4-B),造血细胞大量减少(见图4-C);
图4 组织病理学病变
与禽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一致,故可确定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
2.4.2 PCR 检测
试验中用到的CAV 检测引物为VP2 特异性引物,经检测送检样品HB1804 呈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阳性;PCR 产物电泳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PCR 产物电泳图
PCR 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切片变化可确定该鸡群还混合有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
IBD 是由IBDV 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的、高度接触性的疾病。IBD 发病主要以6~8 月多发,其他季节发病较少。主要的传染源为发病鸡或带毒鸡,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其流行形式与鸡群密度及免疫状态有关,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近几年随着法氏囊病灭活苗和高免抗体的大量应用,该病发病趋于减少,但是也有免疫鸡群出现法氏囊病症状的报道,究其原因与鸡群免疫失败、免疫时间不当、疫苗质量不佳、环境中存在的超强野毒株等有关;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该病的发生与其他免疫抑制病相辅相成,有报道称,国内许多地区IBD 发病,往往和CAV 的混合感染有关。
鸡传染性贫血是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的病毒性传染病。鸡是CAV 的主要自然宿主,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当CAV 与IBDV 混合感染,鸡群出现免疫抑制状态,此外,CAV 常与马立克病病毒(MDV)、呼肠孤病毒(REO)、新城疫病毒(ND)等混合感染,且存在相互作用。养殖场应当从饲养环境、日常消毒、合理制定并执行免疫程序等多方面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发生这类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