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玲 曲佳佳
(1 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
胸腔积液主要指的是恶性肿瘤逐步向胸膜转移而导致胸膜腔积液,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晚期(淋巴瘤、乳腺瘤和肺癌等)并发症。在通常情况下,胸腔积液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12个月[1-2]。胸腔积液病情发展较快,会导致身体各脏器出现压迫情况,对心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呼吸困难、气促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对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现阶段临床主要是通过置管引流的方法来进行干预,效果也十分理想,但是大部分患者缺乏对置管引流术的了解,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术后需通过高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3-4]。本文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置管引流术的胸腔积液患者纳入研究,使用前馈控制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置管引流术的胸腔积液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患者实际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后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44~78岁,平均(67.36±8.9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上16例;单侧积液25例,双侧积液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3~77岁,平均(68.79±7.9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20例;单侧积液26例,双侧积液9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具有相似性(P>0.05),可以展开比较。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会的统一批准,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晓。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满足胸腔积液专业诊疗指标的患者;符合置管引流相关手术指征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完善的患者;有较高依从性、配合度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晓并同意参与的患者。②排除指标: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因结核中毒、低蛋白血症和等引发的胸腔积液者;临床研究资料缺失的患者;依从性、配合度较差的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主要涉及术前生命体征监测、术中注意事项宣教、引流液状况记录、术后不良反应观察以及营养护理等方面。
观察组围绕前馈控制护理方案展开干预,具体如下。①组建前馈控制团队。团队成员需由1名护士长、6名资深护士组成,所有人员均在上岗前完成相应的培训以及考核,进而提高其专业护理能力。②落实岗位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来对各个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每周开展护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③强加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在置管引流方面的知识培训,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开展,同时注重其在心理护理方面的能力培训。实施责任制的护理形式,倡导谁护理谁负责到底,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养。④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制订护理方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必要时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1.4 观察指标
1.4.1 生活质量 通过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估,百分制,内容涉及躯体疼痛、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和情感状况4个方面,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2 健康状况 通过St George's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估,主要涵盖日常生活、活动和症状3大板块,百分制,得分越低则提示健康状况就越好。
1.4.3 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包括肺水肿、心律失常、感染等,计算实际发生率。
1.4.4 护理效果 对两组护理后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表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有轻微的不良反应,表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没有较大改善,甚至逐步加重,表示无效。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涉及的数据均围绕SPSS 26.0来展开精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SGRQ评分对比 观察组SGRQ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GRQ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SGRQ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胸腔积液一旦发生,就表示病情已经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是姑息治疗的重要时期。诱发胸腔积液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恶性肿瘤胸膜的转移,使得胸膜渗透性进一步增加。②胸膜转移诱发的淋巴管发生阻塞,使得淋巴回流逐步减少。③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导致胸膜淋巴液实际引流量不断减少。④淋巴结不断肿大而发生胸导管压迫,诱发淋巴液回流障碍[5-6]。⑤心包受到肿瘤的侵犯。⑥上腔静脉出现阻塞。此外,还有一些间接性因素,如胸壁、膈肌、肺栓塞、低蛋白血症以及恶性病症等诱发的胸水潴留也可导致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在局部化疗后仍有少数患者完全不缓解,由此需通过胸腔置管来进行引流,此种情况下的引流管时间相对较长,由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7-8]。
体质量是重要的营养评价指标,患者体质量丢失越严重,表示生活质量就越差,实际生存期就越短。胸腔积液患者因为长时间的肿瘤消耗,少数患者会出现恶病质,由此导致体质量指数不断降低,从而使营养状况进一步下降。除此之外,随着患者胸腔积液被不断的引流或者抽出,导致体液损失,体液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流失,由此导致其体质量不断下降[9-10]。基于此,患者在完成置管引流手术后,可通过必要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常规护理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使用前馈控制护理方案来进行干预,可提高整体治疗效率[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GRQ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前馈控制护理方案对于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护理功效。前馈控制属于防治措施的一种,主要是事先收集各种信息,提前了解情况并对此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预防措施将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进行消除[11-13]。胸腔积液置管引流进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受到的反馈信息多为同期反馈,在风险预防和消除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前馈控制则实数事前控制的一种,主动性较强。本研究通过前馈控制护理来事先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命体征制定配套的护理措施,由此使得护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14]。同时,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由此有效纠正存在的偏差,进一步降低风险问题。在进行前馈护理过程中,还会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对护理人员个人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后,可促进护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15]。除此之外,前馈控制护理还可以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依从性。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前馈控制护理方案在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的应用中价值更为显著,不仅可以促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