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欣 吴文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主要表现为恶心、腹胀等症状,且病毒会对肝细胞造成持续的破坏,若未及时控制病情进展,最终会导致肝纤维化发生,形成肝硬化[1]。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病类型,不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还会使机体的毒素清除能力下降,内毒素血症发生风险增加,机体大量内毒素会产生细胞因子级联效应,释放至血液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功能,形成恶性循环[2]。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难度大,不仅具有传染性,还有癌变的风险,导致患者心理负担极大,而过度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导致其不愿配合治疗[3]。但是目前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护理干预以疾病为主,缺乏对心理的重视,导致治疗效果有限。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是一种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而开展的护理干预模式,满足不同心理层次患者的需求,以正确的态度应对疾病,最大程度减轻心理负担[4]。本研究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有效护理措施,将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用于临床,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1~12月时间段,选取207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55/48,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25±7.2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11±0.42)年;Child-Pugh分级:A级58例,B级36例,C级9例。观察组:男女57/4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1.15±7.3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11±0.48)年;Child-Pugh分级:A级53例,B级39例,C级12例。两组资料可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标准[5];年龄<8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可正常交流,自行填写量表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配合度高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智力障碍或认知障碍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严重系统性疾病;全身炎性综合征者;精神疾病史。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生活指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制订饮食与每日饮食计划表,提醒患者定时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①生理需求:向患者介绍乙型肝炎与肝硬化发生的病理机制,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最新治疗进展,药物治疗及遵医服药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严格控制室内湿度与温度,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剂擦拭地面与桌面,保持卫生。②安全需求:指导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家属正确分辨药物,精确药物剂量、服药时间,提高服药规范性。通过与患者一对一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疾病相关需求,可通过患者可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如视频宣教、微信工作号等多种途径,增加患者的肝硬化防护意识。③爱与归属需求:患者居住的房间可放置其熟悉、喜欢的摆件,在严格控制传播途径的基础上,可要求患者的亲人及好友多鼓励患者,时刻注意其情绪变化,对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时,及时进行安抚,使其获得归属感。④尊重需求:由于该病为传染性疾病,因此,需在治疗期间,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需求,充分了解患者社会与家庭情况,避免触及其隐私,护理措施需在尊重其意愿下开展,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⑤自我实现需求:可通过现场示范、视频宣教等方式,教会患者乙型肝炎防护知识与技巧。帮助患者充分的挑战自我,通过寻求社会及家庭帮助,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完成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回归,通过与外界保持交流,实现自我需求。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为止。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情绪调节能力进行评估,其中情绪调节采用情绪调节的测查量表进行评估,评分从1分(从未发生)至5分(总是发生),分数越高表示情绪调节能力越好。日常情绪体验通过日常情绪问卷进行评估,从1分(从未发生)至4分(总是发生)进行评估。情绪能力采用特质元情绪量表进行评估,从1分(非常不同意)至5分(非常同意)。②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生理(6项)、心理(6项)、社会关系(8项)、环境(6项)4个维度,每项1~5分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分别在干预前后采取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50分,分数越高表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采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总分0~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情绪调节能力 两组干预前的情绪调节、日常情绪体验、情绪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2 生活质量 两组干预前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3 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知识掌握 两组干预前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表3 两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近年来,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肝硬化是多种因素所致,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中乙型肝炎病毒处于长时间复制状态,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细胞外基质大量释放,进而使肝脏免疫功能受损[7];同时,也会抑制肝细胞外基质降解,产生肝细胞恶化与坏死,进一步加重肝脏的炎症程度,使正常的肝脏结构被破坏,肝脏代谢与合成功能受阻,导致肝纤维化,从而形成肝硬化[8]。慢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病程长,病情复杂,且多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低,加上由于该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会存在一定的病耻感,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9]。常规护理干预缺乏对患者心理的重视,而患者缺乏治疗信心、心理压力大,都会影响治疗开展。因此,需要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级的需求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满足,使患者的身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减轻其心理压力,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治疗[10]。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受疾病、传染性质、经济、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在不同层级均有相应的需求,识别患者的需求层级,充分患者需求,使其有治疗动力,积极的参与治疗,坚持规律的服用抗病毒药物[11]。本研究将对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情绪调节能力、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高,表明该护理模式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有助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与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通过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可使其身心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也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12-13]。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管理、健康知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原因,可能是通过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可使患者增强对疾病的了解,同时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可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远期预后[14-15]。
综合上述,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层次护理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及生活质量,也能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