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环境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传统制造业绿色化升级改造必须加快步伐。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的理论视角,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制造型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驱动因素,并把绿色创新行为意愿层面延展到企业管理者产生绿色创新实际行为层面,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偏最小二乘法对实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绿色创新主观规范和绿色创新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创新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绿色创新行为意愿对绿色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绿色创新行为意愿在绿色创新感知行为控制与绿色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但绿色创新行为态度对绿色创新行为意愿无显著影响;知识共享在绿色创新意愿转化为绿色创新行为过程中无调节作用;企业特征因素变量(规模、性质、行业、发展阶段、成立年限)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无显著影响;绿色创新行为意愿在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绿色创新行为之间无中介作用。最后,希望通过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促进实现佛山制造型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制造业;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偏最小二乘法
本文索引:叶秋贤.<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6):-144.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8(b)--04
1 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2019)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重大的新举措,是“一国两制”事业重大的新实践;在着力建设美丽湾区的过程中,秉承着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形成绿色环保新格局、绿色低碳循环新发展,实现大湾区可持续健康的新发展;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建设国际级领先制造业的群集之一;佛山也在一直努力促进和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希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等举措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佛山是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之一。因此,吴家明(2019)和叶小青(2017)认为制造业是佛山立市、强市之本,佛山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中,必须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佛山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和赋能,推动佛山自身制造业高质量、高增速地发展。
迄今为止,很多企业面临着生态环境、资源短缺、数字化智能制造、绿色环保技术等改造升级的压力,佛山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龙头,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具有绿色创新、绿色发展、绿色环保的社会观念。此外,国内鲜有研究使用计划行为理论的扩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佛山制造业绿色创新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量化分析。所以,本文主要搭建一个集成的理论模型框架,预测和评估佛山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者影响绿色创新的行为意愿和绿色创新行为的因素与相关问题,以增进佛山企业管理者、政府、社会对佛山制造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解,为本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2 理论综述、理论模型与假设形成
计划行为理论由Ajzen(1991)提出,使用该理论能清晰地了解人行为之所以会改变,背后有一种改变自己行为模式的过程,这种行为的改变是经过深思熟虑地计划的结果,主要受人的行为态度、个体本身的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三个维度的因素影响,进而影响或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意愿,导致某种实际行为的产生。行为态度指个体在做某特定行为前所持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如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对企业的绿色创新持有积极的态度。本文认为,绿色创新行为态度包括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的创新价值取向、环境关切程度、企业未来收益预期及企业声誉等。感知行为控制指个体采取某特定行为前自己所感受到可掌握的程度,如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感知本企业拥有强大的能力、技术或资源,产生绿色创新行为的概率就会大增。本文认为绿色创新感知行为控制包括自我效能、绿色创新资源及时间压力等。主观规范指个体采取某特定行为前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的认知,如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看到社会、国家对绿色创新具有高度重视的评价,企业产生绿色创新行为的概率也会大增。本文认为绿色创新主观规范包括环境规制、社会监督、社会公众的期望、企业管理者绿色创新的意念、所处行业绿色创新的导向及其他管理者是否产生绿色创新倾向的意念等。行为意愿指个体想要实施某特定行为的行动倾向,如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受到前三个因素影响的强弱,决定企业产生绿色创新行为意愿的强弱。
绿色创新的概念等同于生态创新、环境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由张培富、李艳红(2000)梳理分析得出。吴金华(2016)认为,绿色创新是通过人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创造性活动,企业可通过降耗节能、减少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技术、工艺流程、组织创新及产品创新或改良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使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低,产生外部的经济性。
基于李广培和吴金华(2017)、吴金华(2016)和刘琼(2014)等的参考文献,建构本文的研究框架(见图1)和研究假设如下:
3 研究方法与测量题项的形成
本文的测量题目主要采用TPB计划行为理论的量表,同时参考吴金华(2016)等国内外学者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另外,邀请3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咨询了意见,修改了量表和维度的内容,保证测量题项具有一定的内容信度和效度。所有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进行测量,1-7分表示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程度,六个维度共42条题项。本研究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进行填写网络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收集预测试问卷75份,对预测试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删除了绿色创新行为態度维度的5条题项,其他维度的题项均符合要求。为了增加问卷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对预试问卷进行了克伦巴赫信度检验、收敛效度、区别效度分析、项目分析及每条题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形成最终版本的问卷。其中,绿色创新行为态度维度题项7条,围绕企业预期收益、企业声誉建立需求进行调查;绿色创新行为主观规范维度题项7条,围绕环境规制、社会监督、他人期望、企业管理者绿色创新的意念、所处行业绿色创新的导向及其他管理者是否产生绿色创新倾向的意念展开;绿色创新感知行为控制维度题项8条,围绕自我效能、绿色创新资源和时间压力展开;绿色创新行为意愿维度题项2条;绿色创新行为维度题项4条;知识共享维度题项9条,围绕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测量。正式版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240份,其中调查了企业的特质因素,分别是性质、规模、所处行业、企业的发展阶段及企业的成立年限。
4 数据分析
本文对整体模型的配适度指标进行了解读,模型配适度指标主要用于分析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绿色创新行为意愿(INT)的R-Square为0.668,绿色创新行为(INTBE)的R-Square为0.731,代表两个内生变数的解释能力在中到大之间;Effect size(f2)的所有值都在0.023~0.426,代表外生变数对内生变数的影响力较好;使用Blindfolding的功能对模型跑自助法5000次得出绿色创新行为意愿(INT)的Q2为0.567,绿色创新行为(INTBE)的Q2为0.542,Q2都大于0,代表两个内生变数的预测相关性较强;GOF值为0.712。以上指标代表本文的模型配适度较好,证明模型拟合结果与实证数据吻合较好。同时,如表1所示,标准化的因子载荷量都大于0.7,内部一致性分析Cronbach的alpha值都大于0.7,平均方差萃取量(AVE)都大于0.5 ,对角线粗体表示每个维度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值的平方根,表中每个维度平均方差萃取量(AVE)的平方根基本都大于其他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上所有指标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收敛效度及区别效度。
如表2所示,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企业所处行业、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成立年限均对绿色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假设H7不成立。
如图2所示,主要影响绿色创新行为意愿的重要程度是:佛山制造业管理者绿色创新的感知行为控制及主观规范。当绿色创新感知行为控制每增加1个单位的标准差时,绿色创新行为意愿增加0.647个单位的标准差;当绿色创新主观规范每增加1个单位的标准差时,绿色创新行为意愿增加0.207个单位的標准差。由此可知,这两个影响因素是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产生绿色创新行为意念和绿色创新实际行为的关键。同时发现,如果佛山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绿色创新行为意愿每增加1个单位的标准差,绿色创新行为就增加0.377个单位的标准差,因此端正和改变企业管理者的意念动机是较为有效的(见表3)。
5 结语
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与绿色创新行为意愿无差异,可能是有相当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绿色创新的价值取向、重视环境的关切程度不足,未意识到企业绿色创新带给企业建立良好声誉、企业形象等方面和预期收益的巨大价值,且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态度未产生绿色创新的意愿,进而不会有实际绿色行为的发生。因此,制造型企业应增强自身对绿色创新的理解,端正绿色创新态度和观念,相信绿色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收益、声誉和形象。
绿色创新主观规范对绿色创新行为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进而企业管理者会在很大概率上产生实际的行为,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可继续完善环境规制的法律法规,提高对绿色环保的治理要求,保护相关绿色创新成果产权,并补贴企业鼓励其分享绿色创新丰硕的成果。同时,依照粤港澳大湾区的亮点和特色、当地制造业的特点制定具有可实施的、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增强社会公众、媒体对绿色创新的监督力度,加大绿色创新的宣传,引导企业管理者正确科学的绿色创新理念,促进行业绿色创新导向,从而营造良好、健康的绿色创新氛围。
绿色创新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创新行为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最重要的发现是,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企业自身只要拥有能力(包括人力、财力、资源、技术等),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实际绿色创新行动。因此,相关部门应增加投入研究绿色创新技术的资金,给予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同时加大对这方面的融资扶持,鼓励企业共同合作创新实现共赢,减轻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负担,增强企业绿色创新的底气。
知识共享虽在此实证分析中无调节作用,但其他诸多实证分析中发现,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建议制造型企业间可相互分享绿色创新技术的研发经验和方法,开展更多的绿色创新研讨会,进而增加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开展更多绿色创新认证、绿色创新专利申请等培训。建立绿色工艺指南、相关绿色技术、产品标准、绿色创新环保措施、绿色生产等的经验总结、分析报告、指导手册等资料供企业查阅。
本文搭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制造型企业绿色创新实际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希望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企业实施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N]. 南方日报,2019-07-05(A04).
吴家明. 佛山: 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N]. 证券时报,2019-04-04(A04).
叶小青. 佛山制造挺起粤港澳大湾区脊梁[N]. 佛山日报,2017-03-10(F02).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 179-211.
吴金华. 基于TPB的科研人员绿色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6.
刘琼. 企业管理者环境创新倾向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李广培,吴金华.个体视角的绿色创新行为路径:知识共享的调节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2):100-114.
张培富,李艳红.技术创新过程的自组织进化[J].科学管理研究,2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