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精准扶贫产业成果的巩固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3-08-29 13:02宋振江吴宝姝朱述斌
老区建设 2023年6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宋振江 吴宝姝 朱述斌

[摘 要]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分为内生型、外生型、合作型、内外脱嵌型、“党建+”型,其中,“党建+”型镶嵌于前三类之中。南昌市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具有特色产业鲜明、优势发展主体明确、资源禀赋优越、制度有效保障、人才支撑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基层治理有效护航的特征,但因资源禀赋差异,南昌市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贫困村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发展非均衡性加大、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人力资本短板依然突出、巩固成效仍是最大难题等瓶颈。南昌市通过“五个一”模式巩固与提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即构建一种党建引领与组织再造机制、建立一套贫困户参与和利益联结机制、设立一项扶持资金与金融化运作机制、选准一项主导产业与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以及培育一套服务跟进与人才回流机制。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扶贫产业;巩固与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6-0011-11

[作者简介]宋振江,江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省农村发展研究中

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吴宝姝,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朱述斌,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成果的巩固与提升策略研究”(21GL4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下,我国2020年已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于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此同时,我国还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当前,我国正处于两大历史性战略衔接与转折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应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其既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全民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由凋敝转向繁荣的重要抓手[1-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南昌市三县两区为样本,旨在提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经验、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与发展瓶颈、探索成果巩固与提升策略,以期为精准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一、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总结

根据公众参与和资本嵌入程度,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可分为五种类型,即内生型、外生型村、合作型、内外脱嵌型、“党建+”型[3-5](如图1所示),其中“党建+”型村精准扶贫产业镶嵌在内生型、外生型、合作型精准扶贫产业之中。内生型精准扶贫产业主要为利用村内资源禀赋发展产业,由村庄内部资本支持并运营的发展模式;外生型精准扶贫产业主要表现为外来资本在村庄发展产业;合作型精准扶贫产业则是外来资本与村集体或农户以股份形式合作发展产业的一种模式;“党建+”型精准扶贫产业则将发展壮大精准扶贫产业作为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建+”,依托前三种模式,提升精准扶贫产业。

一是内生型精准扶贫产业。以村庄内的山、水、田、林、湖、矿以及特色旅游资源为集体资产,作为内生型资源禀赋,一般采用三种发展路径:①村集体支持本村村民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場,依托村庄资源禀赋盘活村庄集体资源与资产,支持村民创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入股分红),增强村庄内生性发展动力;②村集体运营扶贫项目,实施专项扶贫策略,吸纳贫困户就业,提升贫困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③村集体采用租赁、流转等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并兜底贫困人口。

典型案例:①进贤县衙前乡下邹村——内生动力撬动村庄发展。产业发展模式凝练为“扶贫单位助力、党员干部带头、整合资源挖潜内生动能”。②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深挖潜能激发强村富民引擎。产业发展模式凝练为“高位推动、做强一产、衔接市场”。③进贤县民和镇旺坊村——以内生潜能变“输血”为“造血”。产业发展模式凝练为“深挖一产、延伸二产、变‘输血为‘造血”。

二是外生型精准扶贫产业。该模式依赖于外部输入的项目与资金支持本村产业发展,一般存在两种发展路径:①吸引外部企业来村庄落户并开发村集体资源,村集体为企业争取扶贫项目与资金支持,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脱贫;②精准扶贫产业依靠上级政府项目经费拨款进行发展,上级政府派驻工作人员运营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实施就业扶贫,推动村庄发展。

典型案例:进贤县衙前乡瓦子陂村——利用外部资源驱动产业崛起。产业发展模式凝练为“党支部发力多规并举、筑巢引凤、外部资本内化赋能”。

三是合作型精准扶贫产业。这是一种外部“输血”与内部踊跃参与相融合的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能够有效驱动精准扶贫产业与农民增收。合作型精准扶贫产业一般存在两种发展路径:①多项目同步发展,村集体与外部企业深度合作,外部企业带动本村村民创业与就业,在“输血”的同时源源不断“造血”,在实现脱贫的同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精准扶贫产业壮大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上升;②积极发挥新乡贤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吸引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参与基层治理,开展村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发展产业,为整村脱贫注入力量。

典型案例:①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内外合力焕新颜。产业发展模式凝练为“五变”,即资源整合——“闲田变宝地、旧宅变金屋”、产业发展——“景区变学园、荒地变果园”、惠及村民——“农民变职员”。②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以点带面谋脱贫,种养结合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凝练为“强基础、三带动、以点带面共同致富”。③南昌县黄马乡罗渡村:农旅融合绘新景,乡村振兴谱华章。产业发展模式凝练为“兴一产、衔二产、农旅融合”。

四是“党建+”型精准扶贫产业。“党建+”型精准扶贫产业将党建与前三种产业发展模式镶嵌,以发展壮大精准扶贫产业作为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举措,通过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和党员的领头作用,不断以“党建+合作社+农户”“党建+企业+农户”等模式衔接产业组织与贫困户,在不断强基固本和广泛联系中驱动产业壮大。

二、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瓶颈

(一)关键影响因素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发展水平和支撑力水平(资源、资金、制度、人力等方面)。产业发展水平维度上,精准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特色产业发力,显性评价指标为种植业与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等)数量以及第三产业的重要载体数量(农家乐等)[6-7]。支撑力水平维上度,精准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资金基础、资源禀赋、制度保障、发展方案砥砺、技术与人才支撑、基础设施支持以及基层治理护航[8-9]。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当前,南昌市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以下特征:特色产业集中于规模种植业,企业是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主体模式;依赖于财政拨款与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多样性程度较低;耕地资源禀赋为精准扶贫产业赋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脱贫攻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供给、政策倾斜、项目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能人的主体地位存在,产业发展需要吸纳乡贤、能手参与资源的调配;吸引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补齐人力资本短板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水、电、垃圾处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乡村治理的优化能够减少产业发展阻力,使村内资源能够有效调集,带动村民共同支持产业建设。综合视角而言,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0.6473,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具有特色产业鲜明、优势发展主体明确、资源禀赋优越、制度有效保障、人才支撑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基层治理有效护航的特征,在未来一段时间,更需要在产业结构上拓宽升级、资金基础上进行补链和強链、技术支持上使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人力资本上营造回乡创业与就业氛围,以此推进南昌市精准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精准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是资源禀赋差异造成贫困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贫困村之间产业实力差距较大,资源禀赋优越或能人带头的贫困村,其精准脱贫能力占据显著优势。具有资源优势(村集体共有资源较多较好,如预留土地较多,土地资源较好,开垦或复垦的“四荒地”、河滩地、林地、旧宅基地等多)、能人带动的贫困村,通过农业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集体收入,推动经营性收入增长,带动产业持续发展。但是缺乏资源禀赋支撑或能人引领的贫困村,产业存在结构单一(或趋同)、结构矛盾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线项目,农产品附加值低,主导产业不能带来给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发展的效果,导致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缓慢。

二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发展非均衡性加大。由于政策支持不平衡导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产业发展非均衡。长期以来,国家对于贫困村财政支持力度大,其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产业获得有效支持,与非贫困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政策倾斜易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以及贫困村部分富裕村民与贫困村民之间的矛盾。政策分配上的不均衡不利于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

三是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南昌市贫困村精准扶贫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横向组合,缺乏纵向深入挖掘,发展过程中存在重一产、轻二产、三产的问题,品牌意识尚未树立,龙头企业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支持不足。此外,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疫病防控压力较大。

四是人力资本短板依然突出。南昌市贫困村仍然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问题,造成村中人力资本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支持。与此同时,村内劳动力普遍存在教育程度偏低、认知能力与对新事物接纳能力较弱,对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从而产生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人才缺口。

五是巩固精准扶贫产业成效仍是最大难题。虽然南昌市80个市级以上贫困村已实现退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是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特别是产业发展对财政支持过度依赖、市场意识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在财政资金退出、倾斜政策退出下巩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成效仍是当前难题。

三、精准扶贫产业的巩固与提升策略

脱贫攻坚时期,中国治贫思想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在治贫转型时期,实施开发式扶贫方略,既能够提升治贫水平和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又能够夯实产业基础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开发式扶贫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产业振兴,其能够推动贫困村从“产业扶贫”步入“产业兴旺”,有效整合村庄优势资源,反向推进扶贫成果均衡化,解决科技支撑问题,补齐人力资源短板,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机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生性力量。

根据探索与实践经验,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五个一”模式能够有效巩固与提升脱贫攻坚时期的产业发展成果、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11-13]。“五个一”模式,即构建一种党建引领与组织再造机制、建立一套贫困户参与和利益联结机制、设立一项扶持资金与金融化运作机制、选准一项主导产业与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以及培育一套服务跟进与人才回流机制。

一是党建引领与组织再造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实施“党建+产业”模式,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党建与脱贫攻坚双重推进,形成“耦合治理”新秩序。

党建引领的具体表现:①产业谋划期有关领导高位推动、精准研判,部署产业发展方略。即县(市、区)主要领导高位推动、职能部门负责人协同推进、乡镇领导具体统筹,通过深入的摸底调研与多轮研判形成初步方案,再以基层产业部署会议的形式形成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方略,切实推动产业落地。②基层党建直接嵌入精准扶贫产业。采取“党支部+产业组织+贫困户”模式,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与纽带、贫困户加入合作组织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能够解决产业用地困局——土地流转、资金问题——带资入社,从而有效使精准扶贫产业组织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共同致富。③驻村扶贫干部发挥了“接点治理”作用。一方面,扶贫干部与村“两委”干部为产业发展引航——宣传与动员、规章制度起草等;另一方面,扶贫干部负责与扶贫单位、上级组织、外部工商资本以及市场的联络,并在资金获取与市场开拓中扮演协调角色,消弭政府、乡土社会与市场间的矛盾。

在组织再造方面,“五个一”模式下成立的精准扶贫产业组织在成员构成与成员边界上有别于普通合作组织。其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吸纳有意愿的普通农户带资入社。原则上,该精准扶贫产业组织90%以上成员为贫困户,以产业奖补资金入股,拥有股东地位。在组织治理方面,该精准扶贫产业组织中贫困户有充分的经营与决策权,通过“全社大会”共同商议产业选择、资金使用以及利润分配事宜,融汇了“资合”与“人合”理念。在组织结构特点上,不再强调单一的基层精准扶贫产业组织,而是鼓励多个组织在自愿基础上按照产业类型与产业线成立合作联社或合作总社。例如,同类精准扶贫产业组织集聚而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上下游产业联合而形成产业链。通过多个或多类精准扶贫产业组织的叠加与重组提升抗风险、价值提升以及竞争增长能力。在合作社的价值层面,与企业、大户所主导的“翻牌”合作社谋求“私利”不同的是,“五个一”合作社的成立宗旨就是要使贫困户受益。

二是贫困户参与和利益联结机制。“五个一”模式中,贫困户参与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贫困户参与从产业选择到发展的全过程。贫困户以股东身份嵌入产业链的中上端。②精准扶贫产业组织不仅着眼于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横向一体化”,并且在党组织与政府的帮扶下,在加工、市场信息、流通以及销售领域向贫困户提供“纵向一体化”服务,使生产与市场紧密衔接。③贫困户从雇工到股东的身份转变使其主体性被激活,能够有效提升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与经营效率,极大降低管理成本。④吸纳周边村庄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就业,对在合作社持续务工若干年的非本村农户给予股东身份,采用土地以外的生产要素(资金、劳动工具以及技术等)入股,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反向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均衡化。吸纳周边村庄农户到合作社就业并持股,能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利于降低村域之间的发展矛盾,又有利于吸纳资本和拓充劳动力,为精准扶贫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提供支撑。与此同时,这种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的“突破村域边界式”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给予非本村农户“村民待遇”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其工作热情,使其能够长期全心全意投入到合作社之中,解决合作社发展中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瓶颈问题。

贫困户参与使其深入嵌入产业链之中,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具体而言,贫困户以土地资源、产业奖补资金入股获得股东身份,精准扶贫产业组织赋予贫困户决策权与按股分红权,将贫困户的利益牢牢镶嵌在产业的决策端、生产端、流通端以及销售端,以“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在提升福祉中增收脱贫。与此同时,需将“五个一”实践与“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相融合,形成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产业壮大局面。

三是资金注入与金融化运作机制。“五个一”模式中,“设立一项资金注入与金融化运作机制”的本质是整合扶贫资金专款专用注入产业,然后以金融杠杆提高收益,解决资金匮乏与分散化问题。该资金来源为产业扶贫奖补资金。贫困户带资入股,合作社颁授股金证书,并与之签订协议。本模式的突出特征是“拨付到村、奖补到户和带资入社”。首先,基于“村账镇管”原则在乡镇分村建立资金台账;其次,各村扶贫工作队核实名单,镇、村审批,奖补到农户的一卡通;最后,在自愿基础上,农户与精准扶贫产业组织签订入股协议,入股期限10年,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背书,申请公证,再将入股资金通过银行转账到精准扶贫产业组织账户,农户获得入股资金收据和股金证书。

产业扶贫资金金融化运作的具体步骤为:①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户入股)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产业发展,一部分用于投资增值;②成立一个以金融运作为主营业务的精准扶贫产业组织子公司,负责以金融杠杆放大扶贫资金,服务精准扶贫产业发展;③金融子公司每年预留30%资金作为发展资金,70%用于贫困户分红,按股分红。在稳定脱贫之后,金融子公司利润逐步让渡给村集体,突出集体属性,壮大精准扶贫产业,从制度上衔接乡村振兴。该资金运作模式使原有的扶贫资金被放大了5-10倍。

四是产业选择与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产业选择的适宜与否决定着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成败。当前,中国农业正发生着一场“隐形革命”,从传统以粮食作物為主的小农经营向现代高附加值、规模化农业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则具有资本与劳动双密集型特征,虽然具有较高市场风险,但利润也较高,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主导特色产业,受到各界广泛认可。其“特色”,即产地环境特色、品质优良、满足特定消费层次。“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中的“选准一项产业选择与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即按照“科学定位、民主决策、市场导向、产业规模”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一项中长期特色产业,以万元产业为目标,打造科学规模,突出长效特色,标准化、数字化属性,提升产业品质。

当前,南昌市已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适应区域地理环境的水果、蔬菜、水产养殖、家禽畜牧类养殖、花卉、油茶、莲蓬、中药、食用菌、草皮、旅游以及非农产业在南昌市落地生根。(见图2至图10)下一步,南昌市将按照“科学定位、民主决策、市场导向、产业规模”的原则,通过测产验收和成本——收益核算遴选一项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长期特色产业,促进精准扶贫产业长效发展、农户持续增收以及贫困户有效脱贫。

五是服务跟进与人才回流机制。“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中以“培育一套服务跟进与人才回流机制”驱动农业服务跟进与人才回流制。

“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中农业服务其中一个层面的含义是农业科技服务。在实践中,应对每个村、每个产业制订一套服务方案、安排一个产业科技扶贫专家组、组建一支农业科技服务队、组织一次特色种养技术培训、编写一套产业扶持技术手册进行系统服务,同时瞄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综合各个部门力量,切实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驱动精准扶贫产业健康发展,让贫困户增收无忧。首先,服务方案的制订应以乡镇领导主持多方利益主体(乡镇干部、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农户以及农业科技专家)参与的推进会形式,明晰各方诉求,然后在服务方案制订过程中组织多轮研讨与公示,最大限度提升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其次,应积极同农业院校(如江西农业大学)、研究院所(如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开展合作,组织相应的产业科技扶贫专家组和农业科技服务队长期指导产业发展,并在科技服务的同时邀请产业科技扶贫专家为合作社成员开展特色种养技术培训,使研发水平与人员技术水平双提升。再次,应邀请相关产业专家以农民看得懂、好操作、效果好为原则编写一套“接地气”的产业技术手册,实现科技服务长留农户手中。最后,农业科技服务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科技服务供给规划,使科技服务行之有效。

“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中农业服务不仅仅指科技服务,同样也指人才服务,目的在于吸引人才回流,弥补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人才缺口。在高端人才引进中,应对每个村的不同产业制订一套人才服务方案、安排一批专项资金、建设一批人才配套设施以实现尊重人才、重视知识、留住人才,弥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短板问题,驱动产业健康发展。首先,南昌市贫困村应制订一套人才服务方案,内容涉及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社保、医疗、养老、家属待遇等备受人才关切的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其次,应安排一批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安家补贴、购房补贴、学历补贴等方面,解决其生计困扰。最后,应建设一批人才配套设施,例如人才公寓、科研用房、教学培训用房等,为人才发展与区域科技进步奠定基础。在先外出务工村民回流中,应采取一套劳动力回流奖励方案、安排一项资金鼓励其返乡就业创业。首先,通过新闻媒体(纸媒和电视媒体)和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向外出务工劳动力宣传村庄产业发展成果以及劳动力回流奖励方案,调动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积极性。其次,按照劳动力回流稳定性(例如回流1年以上再颁发奖金或奖金分10年逐月发放)、劳动力所拥有的技能延时发放奖金,既能够留住劳动力,又能够减轻村庄的资金发放压力。

[参考文献]

[1]宋洪遠,江帆,张益.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J].中国农村经济,2023,(3).

[2]孔祥智,何欣玮.县域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何以协同:基于桃园示范区案例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3]许垚,申鲁菁.社会资本整合与治理效能提升:乡村善治的逻辑路径——基于浙江的经验研究[J].浙江学刊,2021,(4).

[4]马华,石文杰.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3,(2).

[5]杨正喜.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优势与实践路径[J].湖湘论坛,2023,(1).

[6]李冬慧,乔陆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困境与创新趋向[J].求实,2019,(6).

[7]蔡进,禹洋春,邱继勤.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效果评价: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J].人文地理,2019,(2).

[8]杨宇,陈丽君,周金衢.制度逻辑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机制:基于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悬浮的分析[J/OL].公共管理学报,2023,(5).

[9]杨亚东,杜娅婷,杨万青等.资源禀赋与乡村产业的耦合评价:基于市场化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23,(4).

[10]张焱,唐婷,胡雪枝等.乡村振兴视角下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DEA-Malmquist评估及空间分异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2,(19).

[11]许汉泽,徐明强.再造新集体经济: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路径探索——对H县“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的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12]高强,孔祥智.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四川彭州小鱼洞镇“联营联建”模式的案例分析[J].东岳论丛,2020,(9).

[13]孔祥智.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产权清晰+制度激励”理论框架的研究[J].经济纵横,2020,(7).

Research on Consolid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Industrial Achievements of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in Nanchang City

Song Zhenjiang , Wu Baoshu, Zhu Shubin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ndogenous mode, exogenous mode, and cooperative mode, and the "party building+"mode, which is embedded in three categori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in Nanchang is relatively high,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industrial features, clear advantageous development entities, superior resource endowments,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strong talent support, complete infrastructure, and effective grassroots governance protection.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resource endowmen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in Nanchang has bottlenecks such as im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impoverished villages, an increasing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impoverished and non-impoverished villages, low qualit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utstanding human capital weakness, and the biggest problem of consolidation effect. Nanchang can consolidate and improve the "Five Ones" model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Five Ones" model, that is, to build a mechanism for party building guidance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a mechanism for poor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est connection, a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funds and financialization, a mechanism for selecting a leading industry and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assets, and a mechanism for service follow-up and talent return.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effective connec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consolid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