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飞 陈姝
摘 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以蔬菜栽培课程为例,从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介绍及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专业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等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协同育人效果,为农学类其他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思政;蔬菜栽培;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185-04
一、高职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人培体系之中,全方位推进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人培质量。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要科学设置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修订人培方案,切實落实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标准与本硕博学位的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农业人才关注“三农”,服务乡村振兴。近些年农学专业普遍存在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学习热情偏低、缺乏“三农”情怀以及专业就业率偏低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专业发展,导致大批农技人才流失[1]。
在此情况下,通过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育,让学生喜欢自己的事业,是农学专业引入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蔬菜栽培课程介绍及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蔬菜栽培课程介绍
蔬菜栽培作为阿坝职业学院校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蔬菜的分类方法、生长发育规律、生长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栽培措施、管理技术和原理,从而实现蔬菜的优质、高产和周年供应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蔬菜栽培课程主要包括蔬菜栽培学总论与各论两部分内容。课程是在长期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与生物科学理论相结合,逐渐形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在兼顾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前沿性的同时,整合、融入德育目标,强化思政教育,使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实践型的三农人才。
(二) 蔬菜栽培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蔬菜栽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均是专业基础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传授与讲解专业知识上,教学内容中很少或者是几乎没有涉及德育内容,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具体问题。
首先,专业教师大多存在对育人主体的认识障碍。部分专业教师甚至认为“思政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任务,与专业无关系”“专业课程中没法、也没有必要去融入思政元素”[2],并未意识到专业教师同样是思政教育的排头兵,应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还包含育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将育人与教书有机融合,才会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能力不断提升。还有部分教师混淆“课程思政”与“课堂思政”的概念[3],在当下的高校课程体系架构的建设中,思政课程是核心,综合素养课程是支撑,专业课程是辐射[4]。任何一门门课程都应包含课堂教学、思政元素、实践教学和时事教学等模块,只有这样才会讲好一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一块责任田[5]。
其次,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程度不够高。课程思政的主旨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延伸到专业课程中。然而,绝大多数专业知识并无显性思政内容,因此专业教师就应开阔视野,主动挖掘、积极运用学术问题与专业知识中潜在的育人元素。例如当前番茄与黄瓜育种取得的突出成绩、农业专家刻苦钻研的品质等元素。需要专业教师花费时间去挖掘,但是教师科研与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很难耗费大量精力去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无法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这也使得专业课程教学中缺乏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成为阻碍目前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一大阻力。
三、 蔬菜栽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蔬菜栽培课程设计章节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需要大量查阅资料、平时留心行业报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与教学目标相联系,如表1所示。
四、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教育没有针对某一专业、某一课程具体的模式[6],需要基层教师结合各种专业的特色、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各知识点的性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体去探索适应,更需要思政课程的方向性引领。下面,以蔬菜栽培课程中“农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知识点为案例,实施日常课程思政。
(一) 知识点介绍
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用于防病治病或者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用到的化学药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生产中,对症下药、合理使用农药,既可以起到预期的效果,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又可以将农药自身的危害降到最低、减小农药自身降解速率、避免因农药扩散而引起的对周边其他农作物的杀伤性。
当前部分农民、经销商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违规使用农药,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对土壤理化性质与质地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对此类问题,要对症下药、适量施药、适时用药;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要合理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等生态方式,将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二) 课程思政切入点
1.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
通过典型的重金属污染案例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醒学生注意保护环境,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合理使用农药。例如2012年1月15日,由于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违法排放工业污水,致使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的镉污染事件,水体中的镉含量约为20吨,污染河段长达三百多公里,并于1月26日进入下游柳州,引发举国关注的“柳州保卫战”。此次污染事件对龙江河沿岸众多渔民和柳州三百多万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2年2月2日,该事件共导致沿岸1.3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柳州市一度出现市民抢购矿泉水情况。此类事件的教训是惨痛的,对人们的身体伤害是巨大的,造成的污染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可挽回。通过与学生分享此类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重金属对于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后果,在今后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能够警钟长鸣,指挥工人或农药使用者按照规章合理使用农药。
2.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向学生介绍《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认证管理办法》《农药肥料安全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法规性文件,不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及生态文明意识。
3. “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课堂中通过向学生展示滥用农药造成严重后果的实际案例以及实地到河边、田间地头调查污水滥排与滥用农药等典型案例,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直观地认识到合理使用农药、注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与农民的交谈,了解到农村农药使用与病虫害识别的难点所在。例如农民对于病虫害的识别以及农药的正确使用等知识比较欠缺,对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相对淡薄。让学生了解到农村的真实现状,使学生找准今后学习的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五、 结语
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绝对不能生搬硬套,绝对不是简单的组合,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课程思政设计与专业知识有序结合、自然衔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一定要肩负起未来国家农业的中坚力量。因此,专业教师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外,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三农意识和三农情怀。农学人,时刻不要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参考文献:
[1] 张旭,王志秀.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以家禽生产类课程为例[J]. 中国家禽,2022,44(12):121-124.
[2] 易鹏,吴能表,王进军. 新农科课程思政建设:价值、遵循及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03):78-87.
[3] 王喜英,高原,高顺起.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同向同行的实践路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8):72-76.
[4] 杨露,罗明飞. 新时代涉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课程建设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2, 50(06):280-282.
[5] 王喜满,丁锐,廖阔,等.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笔谈)[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23,47(01):21-46.
[6] 廖阳,李常健,袁志辉,等. 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创新[J].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04):1415- 1425.
(荐稿人:马毅,阿坝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