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顺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这对中职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阶段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通过招聘环节把好“进口关”、在职研修把好“质量关”、校企合作把好“能力关”、竞赛引领把好“技能关”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8-0071-0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要将这些学生培养成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一支教育教学能力强、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是高校毕业生,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且学历层次相对于高职教育较低,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县级城市,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更为不理想。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国务院制定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第十二条指出,要通过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通过在招聘环节上把好“进口关”,在职研修上把好“质量关”,在校企合作上把好“能力关”等措施,多管齐下,协同开展,最终建成一支高素质、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职业学校,特别是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受地缘、待遇、晋升、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招聘方面。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量不多,毕业生存在着学业水平能力参差不齐,业务钻研各有所长的现象,且受到待遇和发展空间的限制,一些优秀毕业生较少会考虑到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任教。
二是教师培训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大多是专业理论方面的培训,缺乏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的时间不够,因此很多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也得不到显著提升。
三是校企合作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学校进学校”,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当前,很多领域的专业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中等职业学校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发展的速度,对新技术、新工艺知之甚少。而中职学校往往强调学生到企业实践,未能把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教师很少有到企业相关技能岗位上锻炼的机会,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也較少到中职学校兼职任教,无法把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传授给学生,因此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很难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四是在参与技能大赛、撰写论文、编写校本教材方面。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实训教师非常缺乏,有些实训教师的年龄偏大,所掌握的技能也较为落后,而年轻的实训指导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又不过硬,有些教师甚至连机床都不熟悉。他们不积极主动参与甚至害怕参加技能大赛,自然也就没有机会了解专业新技术,专业技能水平很难有新突破。有些中职学校虽然要求教师撰写编写论文和编写校本教材,但实际参与的教师不多,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当前,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已成为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规范职业教育从业标准、深化职教教师管理改革、加强职业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提高职业教师社会地位等问题需要学界不断商榷探讨,以形成具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特色且符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策略。
(一)招聘环节把好“进口关”
1.优先选择具有三至五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在对专业课教师的选聘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除了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完善专业课教师选聘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应优先选择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由单纯的学历要求转变为更加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和技能操作水平。在政策层面上,地方政府和职业学校应在教师待遇、人才引进条件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吸引更多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来。
2.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作为专业课教师的重要来源
加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的选聘力度,在薪酬待遇等方面有所倾斜,吸引优秀毕业生前来任教。由学校制定招聘教师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考核的相关标准,以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授课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和评判标准来进行招聘。
3.选聘优秀毕业生留校
第一,在人员选择时,既要考虑其实际操作技术是否全面、精湛,同时还要考察其思想品德、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等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经过技术操演、实际授课等考核程序慎重选择,严格按学校选聘标准录用。第二,协商聘任期限、待遇等。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约定聘任期限、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纪律、待遇标准、违约责任等,做到依法用人。第三,要做好留校毕业生的进修工作。一方面,针对有的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出色而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加强其理论知识的进修培训;另一方面,要针对他们基本没有教学经验的实际情况,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培训。
(二)在职研修把好“质量关”
1.着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学识,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对的大多是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会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影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1]。在每年培训计划中,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训放在首位。
2.优化专业课教师培训内容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更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培训。机械制造专业操作性较强,要求学生掌握车工、钳工、数控车、数控铣、电加工等操作技能。要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首先要掌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學生可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同时也能理解专业理论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教学水平。对于机械制造专业来说,一些机械构造、机械原理、机械传动等专业理论知识,必须通过直观的方式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而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设施设备和教学模型不够齐全,所以借助多媒体电子课件及其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的学习可以更直观,理解知识也更容易。
此外,教师要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力。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功能,还要提供大量的视频资源库和微课等教学资源,将教学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机械制造专业的很多实训课程都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操作技能,如普车、普铣、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等实训课程,如果教师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不高,将很难培育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甚至在实训过程中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应加大国培和省培中专业教师操作技能培训的力度。
(三)校企合作把好“能力关”
1.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除了在教学、科研、技能大赛、学生实习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外,师资共建应成为校企合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应多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挂职锻炼岗位要与学校技能操作课程相适应。针对不同操作水平、不同实训课程的教师,校企应共同制定教师挂职锻炼方案。中职学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尤其是在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方面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
通过校企师资共建,既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校企师资共建,学校完善了师资结构,提升了整体办学水平。
2.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师资融合”
为实现“师资融合”,校企双方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一系列举措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的技术能手到学校兼职代课,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研发。学校教师在上专业实训课之前,需参加企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得相应的资质后方能持证上岗,教师要严格按照双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授课,同时接受学校、企业相关部门的监督;企业的技术能手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师要与企业技术能手形成同台竞技、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
3.打造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脱产、半脱产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并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让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以提升教师相关的专业技能,拓宽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工作经验;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促使教师学习新的专业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教师在企业实践要实行“师带徒”的模式,采取生产现场考察观摩、专题讲座、小组研讨、技能培训、上岗操作和演练、参与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式,利用企业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提高青年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2]。学校和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评价,实践结束后进行专业能力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专业课教师在企业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争取建立多个“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培养基地,使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实践,并真正落实专业教师3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占比。
(四)多途径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能力
1.大赛引领,紧跟时代步伐
我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甚至全国技能大赛,可参加的项目也有很多,如钳工、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CAD机械设计等。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最新理念的展现,也是检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竞赛提高自己。通过准备高标准、严要求的竞赛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可引领教师朝着现代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断努力,走向新时代、新思维、新观念的前沿[3]。借助技能大赛平台,学校可以让青年教师多参与赛前培训,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再从中选拔技能突出的教师参加大赛,这样可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师资水平。以车工技能大赛为例,实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需掌握车外圆、车内孔、车槽、车锥度、车普通螺纹等技能,但车工技能大赛则增加了对车梯形螺纹、车蜗杆、车端面槽等高难度技能的考核,这就要求实训教师加大赛前训练难度,使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技能大赛,教师可以锻炼多项操作技能,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各工种之间的联系,并将此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通过技能大赛的平台可以看到自己与各选手之间的差距,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热情,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大赛成为教师间相互交流、学习、切磋的良好平台。
2.撰写论文,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当前,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很多中职学校有明确规定,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一篇论文。撰写论文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再次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而且可以使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撰写论文,教师可以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查漏补缺。撰写论文也是一个学术交流的过程,可以借鉴、学习知名专家和学者的学术成果,增加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
3.编写校本教材,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
当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大多采用的是部颁教材,甚至有些科目选用的是高职教材,理论性过强。而中职生基础差、底子薄,听不懂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如何找到适合这些学生的教材,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編写校本教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教师既要具有较厚的理论功底,又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这对专业教师的能力是一个考验。一本高质量校本教材的编写,往往需要一个教学团队齐心协力来完成。在编写过程中,教师要到企业进行调研,根据当地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编写适合当地人才需求的实用性教材,有时还需要企业人员的参与;教师要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把国际上一些最前沿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写进教材中去;校本教材的编写也可以参考其他优质学校,借鉴他们的优质校本教材编写经验,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师可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提升研发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就机械制造专业而言,需要从教师的选聘、培训、技能大赛等环节进行突破,打造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专业师资队伍,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益林,吴伶俐.中职教师“三教”改革实施中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0-51.
[2]李梦卿,杨妍旻.“双师型”视阈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 (19):53-58.
[3]王建东.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J].新课程(教研),2011(10):163.
(责任编辑:张维佳)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XU De-shun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of Honghu, Honghu Hubei 433200, China)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take on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skilled talents, which set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ized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expands the discussion by tak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s an example. School should control the "import pass" through the recruitment process, ensure "good quality" through on-the-job training, control the "ability gap" through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mprove the "skill level" by leading the way through competi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uel-qualified" teachers to provide teacher guarantee for the training of more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jor; teacher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