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文物古建筑群火灾预防“防消宣”一体化工作模式探索

2023-08-29 20:46吴天昊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4期
关键词:古建筑群武当山消防站

吴天昊

(十堰市消防救援支队,湖北十堰 442000)

0.引言

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线长、点多、面广、分散、山势陡峭、交通不便、水源匮乏等现实问题。近年来,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立足“执法改革、防消宣一体”形势任务,在传统“防消联勤”工作模式基础上,探索研究消防监督员、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消防文员“三员”融合的勤务模式(以下简称“防消宣”),同步推进落实防火、灭火、宣传工作,结合“智慧消防”建设,用新理念、新科技推进武当山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提档升级。

1.武当山文物古建筑群面临的主要火灾风险

1.1 电气火灾风险

随着武当山景区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类电气设备在武当山文物古建筑内使用愈加广泛,电气安全风险系数不断上升,用电风险与文物古建筑群耐火等级低的风险相互交织。电气火灾风险是引发文物古建筑火灾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规范电气设备应用,加强检修,严格落实质量要求,降低电气火灾风险发生概率。目前,武当山文物景区内部分商户为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电气产品,电气设备存在着安装不规范、设备老化等多种问题,因电气线路使用不当造成景区内文物古建筑火灾发生的概率较大。

1.2 用火和修缮风险

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文物古建筑内用火做饭、取暖等已基本杜绝,但是随着武当山景区内部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游客吸烟、觐香、施工用火风险对古建筑产生较大威胁,成为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的潜在风险,在旅游开发和文物修缮工作中,违规用火用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务必通过多种方式严格规范修缮施工和吸烟现象,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1]。

1.3 雷击风险

武当山景区处于北纬32.4 度的秦巴山脉,古建筑群依托于崇山峻岭而建,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612m,夏季雷雨季节时间较长,目前,武当山大部分文物古建筑已安装了防雷装置或在防雷装置保护范围内,使雷击风险得到降低。但是,随着各类空调机柜、消防控制柜、网络交换机机柜等现代用电设备的引入使用,信号源连接金属材质的外壳,又构成了新的雷击风险,对于新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2]。

2.武当山古建筑群消防安全管理的难点

武当山文物古建筑群线长、点多、面广、分散、山势陡峭、交通不便、水源匮泛、可燃物多、火灾负荷大、受森林火灾的威胁大。具体表现如下。

2.1 建筑群分布线长面广

从武当山景区入口处南门至南岩宫行车路程超过40min,山高路险,而从公路尽头南岩至主峰金殿步行上山还有25km 的崎岖山路,有的路段依靠攀爬铁链辅助上山,从南岩宫步行至金殿线长、面广,到处都是古建筑群,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靠山上人力持械和机泵灭火自救,消防安全保障难度较大。

2.2 建筑耐火等级低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门窗、墙板、隔楼、房顶多靠木质材料,武当山景区内太子坡的一柱十二梁堪称古代建筑的奇迹,有些木料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已全部干透,遇上星星之火就大有火烧连营的势头,武当山文物古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特点,决定了其火灾情况下具有燃烧猛烈、火灾危害大、扑救困难等特点。

2.3 易形成立体燃烧

古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热烟气在室内向上升腾,首先沿着殿堂垂直布置的木构件,以及悬挂的垂帷、幔帐、柱锦、飘带、天帐等装饰品迅速向上蔓延,殿宇建筑常年香火缭绕,木构件极为干燥,加之表面涂刷油漆,火灾时,燃烧猛烈,火场中心温度可达1200℃以上。火势蔓延至屋顶部位后,又会迅速沿屋顶向水平方向发展蔓延,再加上室内空气对流条件好,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4 古建筑群分布范围大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于六大景区,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5 万平方米,景区现有20 个管理处、各管理处微型消防站相对独立,信息不能互通,需要建立统一的监管预警平台,一旦出现警情,实现临近微型消防站点支援。消防监督巡查主要依靠人工巡查,消防巡查力量有限,巡查难度大,效率不高。因无统一的管理平台,各类信息数据不能互通,业务覆盖面不全,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消防监督管理。视频监控不具备与消防报警进行联动功能。

3.武当山文物古建筑群保护“防消宣”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

文物古建筑因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立足于预防火灾,将消防安全作为文物古建筑之生命根植于每一名工作人员心中。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消防救援大队按照“防消宣”一体化工作的思路,创立了“太极工作法”,探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道路。

3.1 创立“太极工作法”

探索建设成了“一台二室三组四群”的工作组织架构,即推进建立了集消防水池远程实施无线监控、无源智能开关、无线火灾报警与电气火灾监控、无线消火栓监控、一键报警系统、热成像火灾预警功能集一体的火灾防控平台,大队办公室、皇榜路消防站队值班室的“两室”,建成景区内重点单位、十小场所和古建筑3 个巡查组,由各巡查组组长建立行业部门、重点单位、文物古建筑、派出所列管“十小场所”4 个消防勤务微信工作群,将15个行业部门、62 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以及派出所民警,分区域、按类别纳入其中,打造“防消宣”一体化统筹推进的“太极工作法”。

3.2 以“防”助“消”

近年来,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消防救援大队积极推行建筑防火“一房一码”,将每一座文物古建筑基本情况、平面图、电气线路图、灭火预案、防火检查文书等信息资料,以二维码形式进行封装,能够确保消防检查、监督执法、调度指挥、人员调配等数据信息及时更新进网,实现扫码立知晓建筑基本信息概况。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火灾险情的早发现、早报警、早处理,多途径提升文物古建筑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初期火灾扑救处置能力。由独立智能烟感物联网平台,第一时间精准推送至十堰市消防救援指挥中心。灭火救援力量到场后,通过消防物联网温度、火焰、视频监控设备,快速实现火情侦查,确定火点位置,燃烧范围及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和途径,梁、柱及屋顶等承重构件是否受到火势威胁有无拔榫脱铆现象,建筑有无倒塌的危险,珍贵文物受火势的威胁程度,达到以防助消的目的[3]。

3.3 以“消”促“防”

截至2022 年6 月,武当山景区已积极系统培训“一村一警”36 人,他们“会报警、会疏散、会操作消防器材”,是永不退役的“准消防员”。他们依托武当山景区山岳消防救援站和南岩消防执勤点,按照“定量、定时、定责”的原则,会同武当开展文物古建筑“六熟悉”、灭火救援演练同步进行。武当山景区各管理处微型消防站是景区消防安全巡查队、灭火救援先遣队、消防知识宣传队,是实现火灾灭早、灭小的重要基础力量,然而,由于不同单位存在实力的差异,微型消防站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4]。近年来,武当山旅游景区消防救援大队与景区各管理处微型消防站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全面掌握武当山景区内各管理处微型消防站人员实力、器材装备底数等,加强对单位微型消防站的业务指导,常态化开展联合培训演练,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形成“一呼百应、以点带面”的协同救援格局,最大限度为初期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3.4 以“宣”促“防”

在广泛收集数据信息资源基础上,推进装备建设、消防培训、熟悉演练一体化管理,从预防、预警到接警、处警,依托技术手段一以贯通、互为照应,扎实做好消防宣传“五进”“一村一警”实操实训等工作,将消防宣传培训与微型消防站拉动演练相结合,摆脱传统的“演讲式”培训宣传路径,通过“三员”实地上门指导培训,“一对一”指导员工进行灭火器、消火栓等操作技能培训,实地拉动各景区管理处员工、微型消防站模拟处置火情,确保每一名员工、每一名微型消防站队员都参与实操作业,迅速显示景区管理处以及林业、应急、交通、医疗、供水、供电、石化等系统数据,打破条块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实现“一张图”显示,方便链接查询,真正提升文物古建筑灭火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4.提升武当山文物古建筑保护“防消宣”一体化效能对策

4.1 融合“智慧消防”建设

推进“防消宣一体化”勤务与“智慧消防”融合建设,运用智慧消防平台,利用烟感、温感、火焰探测器实时传输监测信息,实现对武当山文物古建筑群所有消防物联网设备的接入管理,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地,利用手机查看可知武当山景区内“土”消防水池水量是否充足、无线火灾报警和火灾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以消防地理系统为支撑,全面对接测绘部门专业电子地图和百度、高德等商用地图,整合接处警系统、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社会应急联动单位以及各景区管理处微型消防站人员和车辆装备信息,利用智慧城市、政务云资源,主动进入政务云数据库,主动接入消防物联网和实战指挥平台,形成可视化灭火救援指挥作战体系。

4.2 建优数据“核心大脑”

依托十堰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政务云,构建消防综合数据平台,专门用于采集、存储、提取各型各类消防信息数据,形成“智慧消防”核心大脑。对巡山力量和社会单位的每日防火巡查、每月防火检查进行细化规范,将巡查检查内容以“判断”形式予以明确。巡山人员在进行日常巡查检查时,每到一个建筑消防设施处,必须通过手机客户端刷NFC 标签或二维码,按时做完相关的“判断题”,才算保质保量完成巡查检查任务[5]。

4.3 健全灭火救援兜底措施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重点在于预防,最后的兜底保障在于应急处置,武当山景区内各类文物古建筑在山岳地理分布、建筑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地域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对此,按照“和而不同、殊途同归”的总体思路,健全灭火救援兜底措施;所谓和而不同,即从各类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应急处置对策研究相互借鉴和学习参考;殊途同归,即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将火灾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以武当山紫霄宫为例,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内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宫观,一旦出现异常,景区管理处附近“一村一警”、各管理处微型消防站迅速反应,按照迅速组织侦察、灵活运用战术、组织火场供水、积极保护文物的战术开展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一点受灾、网格处理、临近支援,细化制定力量调派、人员疏散、护林防火、抢救文物各项应急处置举措,快速扑灭火灾。

5.结语

针对武当山文物古建筑场所火灾隐患存量大、动态隐患反复滋生的现实问题。“防消宣”一体化勤务模式为武当山文物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将武当山文物古建筑由传统保护到现代科技手段与现代安保机制理念相结合,由点、面向全覆盖的消防安全防范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地为武当山文物古建筑群提供保护。

猜你喜欢
古建筑群武当山消防站
古建筑群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分析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文物古建筑群电气消防安全改造设计分析
基于GIS的鄢陵县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下的乡村古建筑群有机更新与保护研究——以宁海葛家村为例
武当山·紫霄大殿
登上武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