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教材建设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生驱动力,是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教材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教材方向与定位,体现党和国家意志;落实教材管理职责,做好教材评价建设;重视内容与技术在教材中的结合;注重教材的创新和多元化融合;建设资源丰富的教材服务平台。
【关 键 词】教育高质量;高校;高质量教材;建设
【作者单位】刘静,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3.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教材建设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生驱动力,是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校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高校教材体系。
一、方向与定位: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加强党对高等学校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高校教材不仅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还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载体,从教材体系到教材内容,从教材导向到核心价值,体现的是国家意志。高校教材建设是国家意志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实现。
具体来看,高校教材建设需要着重以下方向: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把好教材建设的正确方向,在教材建设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新时代党对教材建设的新要求出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各级各类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实现全覆盖[1];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立德树人贯穿教材建设的全过程,在设计课程内容、配套资源、教材形态等方面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展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服务学生能力提高、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教材内容质量,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2]。“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是高校教材建设的根本遵循,高校教材建设应确保教材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使教材真正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
二、管理与评价:落实教材管理职责,做好教材评价建设
健全和完善教材管理机制,是推进高质量教材建设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材管理与工作机制建设,为我国高质量教材建设提供了系统性、规划性的制度框架。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并明确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从制度层面将教材建设确定为国家事权,教材体系建设依法依规推进;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教材局成立,全面负责、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建设工作,我国教材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9年1月,教育部公示了11个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023年6月,教育部公示了14个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这些都国家层面落实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材“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的教材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初步确立,新的教材规划和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系统构建,新的教材把关体系有效运行,新的教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形成[3]。通过组织领导、多措并举,我国逐步建立起教材三级管理体系,形成了编审选用、研究培训、出版发行等环节的有效工作机制。高校教材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高校三方增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整体规划的协同性,明确主体责任,落实各方责任,以高质量教材建设为抓手,全面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既需要具备完善的教材管理与治理制度,也需要依托有效的教材评价机制和教材质量评估标准:一是完善教材评选机制,深入研究教材评价的规则和方法,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二是教材评价体系应贴合“六新”(新时代、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形态)要求,贯彻新时代教育理念,充分發挥教材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功能,全面贴合学科发展和行业发展,服务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三是开发立体化新形态教材,运用新技术将纸质教材、资源建设和教育平台融为一体,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需求。
三、内容与技术:优质内容与关键技术的相遇
从内容层面来看,高质量教育需要有优质的教材内容作支撑。优质的教材内容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准确性,教材中的信息和数据必须精确无误;二是系统性,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系统化地掌握学科内容;三是时效性,教材内容须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四是针对性,教材应为不同水平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和深度的学习内容。
从技术层面来看,新兴技术在高校教材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丰富教材形式、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数字化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便捷地获取和使用教材,还方便编辑团队实时更新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与其他数字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多媒体教材使知识的传播更加生动和直观,图片、音视频等媒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复杂的概念;通过交互性技术的在线测验、讨论板和实时反馈等功能,学生得以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交流互动,其学习积极性也将进一步提升;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偏好调整教材内容和难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生可以通过VR和AR技术进行模拟操作和场景体验,实现沉浸式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教师和教材开发者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疑难问题,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
总的来说,高校教材的内容与技术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优质内容为学生提供可靠的知识,先进技术为教材注入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教材出版单位应重视内容与技术在教材中的结合,使教材更加适用于高质量教育环境。
四、创新与融合:创新设计与多元融合的结合
教材的创新设计和多元化融合在提升教材质量和推动教育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而是着重于跨学科的整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一,跨学科内容融合。跨学科的内容融合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例如,一本结合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教材,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多元化思维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
第二,创新教学案例设计。教材中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设计富有创新性的案例,便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例如,在经济学教材中设计一个基于最新市场趋势的虚拟企业,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探索不同的商业策略。
第三,交互性和参与式学习。通过引入交互性元素,如在线测验、模拟实验和讨论板,教材可以变得更加动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通过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偏好,编辑团队可以在教材中加入更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引入全球视野和文化多样性。在教材中引入全球视野和文化多样性,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例如,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问题,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其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教材的创新设计和多元化融合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富有创新的案例设计、交互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容以及全球视野的引入,教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在快速变化的世界环境下,出版单位应重视教材创新和多元化融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五、服务与平台:基于精准教学服务建设资源平台
高质量教材不仅要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还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适应学生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此,建设教材服务平台尤为重要。教材服务平台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为师生提供在线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第一,在线教材。在线教材是教材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纸质教材相比,在线教材具有更强的可获取性和可更新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访问在线教材。此外,在线教材可以实时更新,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保证教材的时效性。
第二,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教材服务平台,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和分享电子教案,节省备课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电子教案具有可定制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灵活调整教案的内容和结构。
第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材服務平台可以整合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四,个性化学习路径。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不同,教材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行为,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教材和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第五,教学反馈和评估。教学反馈和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材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在线测试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此外,平台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六,建立社区和论坛。教材服务平台可以建立社区和论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的空间,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案,学生可以讨论学习问题和分享学习资源。社区和论坛可以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第七,教材定制化服务。教材服务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教材定制化服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由选择和组合教材内容。定制化教材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满足不同学科和课程教学的特殊需求,但其实现的前提是建立体量足够大的教学资源库。
第八,教学资源共享。教材服务平台可以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打破学校和地区的界限,缩小教育的区域差距。通过教材服务平台,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也可以获取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同时,教材服务平台还可以聚焦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培训和研讨会内容以及经验交流空间。
在建设教材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平台的用户友好性和可访问性至关重要。平台的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导航,要考虑不同地区和群体的访问需求;平台要采取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用户个人隐私;平台的内容和服务应持续更新,以适应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教材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多方的参与和支持,只有通过广泛的合作和参与,教材服务平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教材建设须加快打造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新时代新征程,出版单位应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紧跟学科发展步伐,深耕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加大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服务附加值,努力打造适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教材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
OL]. (2021-07-23)[2023-06-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7/t20210723_546307.html.
[2]张茂聪,张宗斌,马英红. 加强高校教材建设 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J]. 山东教育,2022(25):14-16.
[3]施久铭,董筱婷. 推进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访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J]. 人民教育,2021(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