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何叶
【摘要】自2005年网络文学开启外文出版授权以来,网文出海不仅让中国的好故事走向世界,也培育出数以万计的海外创作者。梳理网文出海的演进脉络——从全球共读到全球开发的纵深发展,分析网文出海的传播动力——高质量内容体验的持续触达,可提出网文出海的未来图景:拥抱AIGC浪潮,攻坚技术及其场景应用;多模态联动融合,全球共创IP生态圈;机遇与挑战并存,知识产权保护各方联动。
【关 键 词】网络文学;网文出海;中国故事;海外传播
【作者单位】杨晨,阅文集团;何叶,阅文集团。
【中图分类号】G239.26;I206.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3.005
甫一接触《斗罗大陆》等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英国小伙卡文·杰克·夏尔文(Jack Kawin Sherwin)
就被其中升级打怪的爽感和那种“永远连载不完”的劲头狠狠“击中”[1]。他尝试自己动笔写点东西,将中西方元素融合在一起。目前,卡文正在创作的《我的吸血鬼系统》(My Vampire System),已经累计更新超过2300章内容,成为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上阅读量长居榜首的作品。卡文的网文阅读和创作经历,是数以万计海外网络作家的缩影。《2022中国网文出海趣味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起点国际已培育约34万名海外网络作家,推出约50万部海外原创作品;上线约29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其中9部作品阅读量破亿[2]。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出版,已成为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究其原因,是因为网络文学既记录中国,又联系世界。前者是网络文学的个性和吸引力,后者则是网络文学的共情和感染力。正因如此,网络文学作品才能被不同语言、肤色的人们所喜爱,拥有超越文化差异的传播力。
整体来看,自2005年网络文学开启外文出版授权以来,网文出海历经以数字版权与实体图书出版为主的1.0时代、建立海外门户以规模化翻译输出网文的2.0时代,以及主打原创模式的3.0时代。十余年间,网文模式逐步在海外落地生根,不仅让中国的好故事走向世界,也培育出数以万计的海外创作者。得益于以文化交流为驱动力的互动阅读社区,以及辐射广泛圈层的精准推广,网络文学正以百花齐放的内容生态,持续将更多人卷入全球共读的场景中。而在可见的未来,AIGC技术的赋能将继续缩短网文翻译及IP开发链路,推动多模态联动融合,在全球共创IP生态圈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纵观网络文学出海历程,被媒体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的中国网络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当下它又面临怎样的发展浪潮?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分述一二,以期抛砖引玉。
一、网文出海的演进脉络:从全球共读到全球开发的纵深发展
早在2001年,起点中文网前身中国玄幻文学协会(CMFU)就已开启小说的海外传播之路,当时的传播对象主要是海外华语群体。2005年,中国网络文学开启外文出版授权,正式进入出海1.0时代。十余年来,从以数字版权与实体图书出版为主的1.0时代,到建立海外门户、规模化翻译输出网文的2.0时代,再到主打原创模式的3.0时代,中国网络文学经历全球共读、全球创作,进入全球开发新阶段,为文化交流搭建了更加广泛连接、深入交流互鉴的舞台。
1.从区域到全球,冲破同源文化圈
好故事天然具有感染力和情感共通性,这是其能够跨越国界、超越文化差异的依凭和力量。在十余年的出海实践中,中国网络文学从东南亚破局,在传统华语市场深耕,后又冲破同源文化圈,向欧美市场进发。在全球扩散影响力的同时,网文故事正在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带向世界。
因为文化的共通性,网文出海最初瞄准的是東南亚市场。2001年左右,借助港澳台地区已授权的中文繁体版作品,中国网文逐步打入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这时的网文出海处于萌芽期,输出作品主要为言情类小说,或是在国内已具备人气基础的作品,如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和萧鼎的《诛仙》等。
2010年前后,中国网文作品在东南亚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读者群体。历史题材小说后来居上,与言情类作品一起成为最受当地读者和出版企业喜爱的两大类型。《寻秦记》《回到明朝当王爷》《锦衣夜行》等作品均在这一阶段实现外文实体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实现了传播方式和对象的双重拓展:除实体授权出版外,海外网文翻译网站开始出现;中国网文也形成了向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传播的雏形。
至2015年前后的高速发展期,网文海外传播的一个显著表征是大量海外翻译网站的建立,以及国内阅读平台的海外门户上线。例如,俄文翻译网站Rulate、英译网站Wuxia World等,都在这一时期迎来了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网文开始大规模地向欧美市场传播。作为网络文学出海的先行者之一,2017年,阅文集团上线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这是中国网络文学第一个正版外语平台和品牌。截至2022年底,起点国际累计访问用户数约1.7亿,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从国家分布来看,美国的用户数量位列第一,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主要英语国家的用户数量也进入前十行列[3]。中国网络文学日益受到来自更加广泛、多元文化环境读者群体的关注与喜爱。
2.从内容到模式,培育海外原创生态
能否让用户融入并参与,是一种文化形式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的核心。就中国网络文学而言,其海外传播发轫于翻译作品的实体出版和数字阅读,而在海外的落地生根则得益于原创模式的输出。
2018年,起点国际开放原创功能,海外用户不再只是故事的阅读者,还成为多元网文世界的创作者和设计师,网络文学的付费模式也第一次出现在英文长篇网络原创作品中。商业模式以及配套的作家培育、扶持、激励机制的落地,使得海外网络文学作家规模持续扩大,网络文学的国际市场空间不断拓宽。多数海外原创作品深受中国网文的主题设定、世界观架构、写作方式、经典元素等影响。“东方奇幻”是海外创作者钟爱的创作题材之一,许多这一类型的作品带着浓浓的“中国风”。例如,乌拉圭作家谢天(XIETIAN)获得起点国际全球年度有奖征文大赛金奖的作品《血术士:魅魔在末世》(Blood Warlock: Succubus Partner in the Apocalypse),主要角色均以中文命名。印度作家大空士(Grand Void Daoist)在笔名中加入了Daoist这一单词。他回忆道,这个笔名是在自己做中文小说英译本的时候,朋友帮忙取的。当时修真题材在海外盛行,类似“道友”风格的称谓在海外网文圈子中极为流行。在大空士创作的两部作品中,主角都是中国人。他认为:“修真题材很大程度上立足于中国神话和文化,自然应该包含中国元素。”[4]
海外创作者在网文阅读中对中国的文化精神、价值内核耳濡目染,又将其潜移默化地融于笔下的作品、角色人物中。这是一条经由内容输出反馈到海外原创,又通过海外原创作品继续向外传播的文化落地路径,这也成为中国网络文学模式输出的重要价值体现。
3.从输出到联动,加强在地化传播
在国内阅读平台海外门户示范效应的基础上,网文出海进入与海外数字出版机构深度融合的在地化、纵深化发展阶段。经与本土产业通力协作,中国网文“水土不服”的问题大大缓解,能够更为精准地捕捉海外受众需求,更加高效地触达韩语、泰语、越南语、法语、印尼语等多语种读者,同时,推动在国内已经相对成熟的“网文孵化—运营模式”真正进入国际出版产业体系。
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次设置“网络出版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与国际合作。泰国知名传媒集团Amarin Group的海外版权负责人Sutheemon Laoniyomthai在会上介绍说,Amarin旗下有10余家出版社,专门从事中国小说的翻译和发行业务[5]。2017年至今,阅文集团与企鹅兰登、Amarin、Libre等66家海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其合作方之一、泰國OokbeeU阅读的业务负责人皮波在其他场合分享道:“泰国每个月有10%的人在我们平台看网络小说。”[6]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网络文学的魅力,以及与本土伙伴产生的化合效应。
二、网文出海的传播动力:高质量内容体验的持续触达
21世纪以来,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跨国界、跨语言的信息触达屏障在极大程度上被消解,全球语境互联互通成为可能。2023年4月,起点中文网收到一封日本读者的来信,整整四页,全部都是汉字手写。这封信是写给《天启预报》作者风月的。信中提及,《天启预报》中“有很多流行语、网络语言和游戏语言,看上去很有节奏感,很美”。为了读懂这本书,这位日本读者边看边查阅不认识的汉字;为了让更多日本朋友都来看这本书,这位读者自己翻译了一些日文小册子做安利。这是一个以高质量内容体验触达并触动海外读者,引发其自主传播的生动案例。
内容为王,是行业的铁律。不可否认,网文出海的续航能力,依赖于一个适合海外土壤的门户平台的打造,也依赖于与当地本土产业的通力协作和深度融合。但作为内容行业的一环,中国网文海外传播、原创模式的海外扎根,究其根本在于好故事的持续生产和影响力扩大。而实现这点,需要作家创作能力和平台运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二者缺一不可。
1.百花齐放的内容生态
近十余年来,在翻译出海和原创出海的协同驱动下,网文出海已形成15个大类、100多个小类的多元化格局,都市、西方奇幻、东方奇幻、游戏竞技、科幻成为五大题材类型[2]。
阅文集团作家爱潜水的乌贼的作品《诡秘之主》,融合奇幻冒险、克苏鲁、蒸汽朋克、维多利亚时代风情多种文化元素,自连载之初就是中英文同步更新,吸引了大量海外读者阅读。其英文版在起点国际有超过3900万的阅读量,接近满分4.85的评分。2020年泰国曼谷国际书展期间,《诡秘之主》泰文版由泰国知名媒体出版集团SMM PLUS首发上市。外媒对《诡秘之主》泰语版上市和全球风靡之势进行了报道解析,认为它是“中国网络文学面向全球市场的里程碑式作品,是全世界读者都能轻松感受到其内容魅力的好故事”[7]。
同样深入人心的中国网文故事,还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如传递“尊师重道”理念的《天道图书馆》,根植于东方神话故事传说的《巫神纪》等。反映当下中国面貌与现实思考的作品,往往具有跨越文化环境的吸引力,能引发众多海外读者追更,如体现现代中国医学发展的《大医凌然》,体现现代女性经营爱情与事业的《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等。题材融合创新,是海内外网文创作共同经历的发展趋势之一。将科幻与游戏题材相结合的《超神机械师》、主打青春奋斗与星际传奇的《超级神基因》等,也在海外读者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受中国网文翻译作品的影响和启发,海外创作者在类型选择、人物设定、世界观架构等方面常常可见“中国风”元素。起点国际近95%的东方奇幻题材作品由海外作家原创,将道法、武侠、熊猫、高铁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在起点国际排名前十的原创作品标签中,半数是“重生”“系统流”“凡人流”“修仙”“无敌流”等典型的中国网文类型模式[2]。2022年起点国际全球年度有奖征文品牌活动金奖作品《无限升级系统》(Leveling Endlessly with the Strongest System),就充分融合了“重生”与“系统流”的元素。
2.多元可持续的创作者生态
网文出海呈现百花齐放的内容生态,离不开海外网络作家的快速成长。自2018年上线原创功能以来,起点国际的海外原创作家数增速迅猛,年复合增长率超130%。截至2022年底,起点国际共培育了约34万名海外网络作家,推出约50万部海外原创作品[3]。而这两个数字正随着近些年海外阅读行为的线上转移,在进一步加速增长中。
与国内网络作家年轻化的趋势相呼应,在海外原创作家中,青年人业已成为创作主力。据统计,起点国际Z世代作家合计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其中,00后作家占比37.5%,95后作家占比29.5%[2]。青年创作者更容易洞察年轻读者群体中的流行趋势、热门话题和喜好偏向,也更容易与年轻读者合力,推动网络文学的内容创新和题材转向。在海外青年作家中,“一书成名”的情况屡见不鲜。2022年起点国际全球年度有奖征文品牌活动获奖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超四成作家是首次公开发表小说[2]。该活动2022年的入围奖获得者不朽先生(Mister Immortal),就是一名印度的95后作家。他从17岁开始阅读中国网络小说,极为欣赏中国网络文学的东方玄幻概念,受历史题材和种田基建题材作品的影响,走上网文创作的道路。他认为,网络文学大大降低了普通人成为作家的门槛,“中国网络文学真的推动了行业发展”[4]。
作家群体创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一方面,得益于有生力量的持续涌入,带来全新的创作视野和方向;另一方面,受益于平台的扶持、保障和激励。2019年以来,起点国际陆续推出一系列举措,如发掘和培养海外潜力创作者的全球年度有奖征文品牌活动WSA(WebNovel Spirity Awards),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发起的全球作家孵化项目(Global Author Incubation Project),以作家福利升级为核心的“作家职业化发展计划”等,在内容储备、编辑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全线升级,持续激活创作者生态。此外,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潜在作家需求,起点国际还设置了更有针对性的创作奖金体系,为作家提供安心创作的保障。
有别于国内的网文创作体系,网文出海增加了翻译这一核心环节。网络文学的翻译不同于传统出版,一套适合的内容生产机制至关重要。经过摸索,起点国际创立了集内容评估、翻译招募、评判、合作、问题把控于一体的翻译模式和方式体系。这套体系最大的创新在于,读者全程介入内容选择、翻译评判和质量跟踪反馈。
当前,起点国际与分布在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的译者和译者组合作,组建了约300人的译者团队,已上线约29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英文翻译作品。这些作品正受到越来越多全球读者的欢迎与认可,《许你万丈光芒好》《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天道图书馆》《放开那个女巫》《超级神基因》等多部作品阅读量破亿。
3.同频互动的运营模式
中国网络文学的突出特征之一,在于社交共读场景的普遍化。对读者而言,看网络小说不仅意味着阅读一本电子书,更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社交分享。在国内,网络文学的社区化是一条已经基本跑通的增强粉丝黏性、提升IP价值的路径。对于网文出海,社区化也是为跨文化交流注入动能的强劲方式。
起点国际在将国内的社区搭建经验移用海外的同时,更加注重社区的内核筑造,即基于中国文化的粉丝社区打造。目前,这套互动系统已经基本成型,用户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评论、追更、了解作品文化。起点国际的留言数量屡次刷新纪录,单日最高评论数突破10万[8]。社交共讀已经成为海外网络文学的核心场景,百万评论也已成为人气作品的标配。借由开放的创作生态和互动社区,用户能够在网文阅读过程中感知当代中国的网络常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元素。2022年,起点国际的读者评论中,提及“中国”相关单词超过15万次;道文化、美食、武侠、茶艺、熊猫等,均成为提及率居前列的中国元素[2]。
对平台而言,海外网络文学作品运营的方向,一是打造并充实互动阅读社区,注入文化交流的动能;二是辐射更广泛的圈层,将更多读者卷入这一全球共读的场景之中。实现后者,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调性和定位,匹配不同渠道、不同受众面的推广资源。2018年起,起点国际开始通过谷歌和Facebook等渠道传播好故事,增加优秀作品的曝光率。在渠道投放的助力下,作家每月可以获得从数百美元到数万美元不等的收入,为想挖掘自身潜力或靠讲故事谋生的作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中国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模式输入海外市场,构成海外作家得以通过写作获得酬劳的基础;而平台的运营投放,帮助作品赢得更多读者和社会关注,也为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营收空间。原创模式出海的社会影响,在这一链路中得以体现一二。
三、网文出海的未来图景:AIGC浪潮下的新一轮升级迭代
在作家创作能力和平台运营能力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丰富多元的翻译作品和海外原创作品获得更为广泛的拥趸,以网文出海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对外贸易持续繁荣,网络文学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流形式之一。
随着AI技术的多场景化应用,AIGC赋能成为网文出海的下一个机遇点。一方面,AI语言模型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翻译效率,推动全球化多语种的网文内容同步;另一方面,AIGC作为IP生产的助推器,大幅缩短了文字作品的视觉化周期,让IP开发的链路更通畅、更便捷。毫无疑问,对海外数字出版从业者而言,充满希望的未来已经近在眼前。
1.拥抱AIGC浪潮,攻坚技术及其场景应用
伴随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浪潮迭起,一个新痛点浮现——翻译问题成为限制其快速、规模化输出的一大桎梏。有效突破这一语言困境,则要引人工智能翻译入场,与专业译者校对、读者纠错形成优势互补,提升网络文学的出海效率和规模。
对海外读者而言,作品的更新速度和翻译质量是其选择作品及阅读平台的主要因素[9]。与之相对应,在网文作品内容出海的场景下,翻译的效率和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网络文学翻译确实存在难点,不仅包括中文与外语的语言结构转化,还包括中国语言环境下一些文化概念、网络语言的译介。以东方玄幻作品为例,针对“炼器”“元神”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译者既要在外文语库中匹配表意最精准的词汇,又要加以解释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而这类名词的转化在网文出海早期并没有归纳为一个统一的词库,译者只能基于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造成名词翻译不统一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海外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成本。
翻译的难点直接导致出海作品陷入更新速度慢和质量不稳定的困局。起点国际的译者温宏文(CKtalon)就遇到过读者留言催更的情况,包括其在内的专业译者始终在寻找破局的发力点。在专业译者的共同努力下,起点国际建立了一个全平台的词汇库[10],囊括近千个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有效避免了不同作品针对同一术语翻译不统一的问题,改善了平台读者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多语种布局加速的背景下,阅读平台也致力于以技术破局。起点国际已经启动AI翻译训练,以既往优秀的译本、标准核心词库等作为对AI模式进行集中性专项训练的语料。同样篇幅的作品内容,借助AI翻译能提升工作效率,帮助平台快速实现语言迁移。在此基础上增加专业译者润色、读者纠错反馈流程,能够有效克服人工智能在语言文学性和情绪感染力上的弱点,帮助AI模型不断进化。
AIGC浪潮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带来的变革机遇,绝不仅仅体现在翻译这个应用场景。AI可以成为创作者的强大助力,使作家的创意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可以通过多模态IP体验,让读者沉浸式地与角色互动;借助AI增强文字作品的视觉化效果,让IP开发提速,助力更多海外原创作品获得改编机会,辐射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人工智能将凭借其在数字出版及IP开发全产业链的场景应用优势,成为网文出海内容生态升级的加速器。
2.多模态联动融合,全球共创IP生态圈
以网络文学为基石、以IP培育和开发为核心的生态体系,能够大大延展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这是业界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共识。AIGC技术浪潮对内容生产的重塑,不仅作用于网络文学的文字生产环节,还有望大幅提升IP开发效率,为实现多模态IP体验打开新空间,将基于IP的全生态影响力持续放大。
近年来,网络文学IP全生态输出渐成规模,其中包括国内成熟的衍生作品向海外输出和海外原创作品的全IP打造。阅文集团作家蝴蝶蓝的作品《全职高手》,就见证了从出版授权到翻译上线再到动漫出海的网文出海模式升级迭代。《全职高手》日文版于2015年由日本三大出版社之一的Libre出版,为了让日本读者能够理解作品中的网络竞技词汇,网站还专门开辟了《用语解说》栏目。两年后,其英文版本上线起点国际,迄今阅读量突破1.3亿。同名漫画于2021年在日本Piccoma平台上线,长居人气榜前三。2023年4月,改编动画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官宣将于7月8日在日本上映,消息一经公布即登上海外平台热搜。这一“未播先热”态势,来源于此前多年间IP多模态出海积累的受众基础。
目前,国内网文IP影视化改编出海已初具规模。文字作品通过视觉化形式得到更加立体、丰富的呈现,通过更多细节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由阅文集团IP改编的国内爆款剧集《庆余年》英文版Joy of Life海外发行涵盖全球五大洲多种新媒体平台和电视台,海外粉丝一边看剧一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甚至细致到古代枕头的材质。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感染力引爆剧集人气,《庆余年》第一季播完不久后,迪士尼就预购了第二季的海外独家发行权。除《庆余年》外,《贅婿》《斗罗大陆》《锦心似玉》《雪中悍刀行》《风起陇西》《卿卿日常》《天才基本法》等具有国内影响力基础的IP剧集,也先后登录YouTube、Viki等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圈粉”。电视剧《赘婿》影视翻拍权出售至韩国流媒体平台,IP影视作品不停留于海外播放,还成为海外剧集的内容源头,可见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在逐步攀升。
借鉴国内成熟的IP产业模式,网文出海的平台门户也在联动全球合作伙伴,进一步加速海外原创作品的IP开发。创作起点国际热门作品《机械之神》的荷兰作家伊克鲁尔(Exlor),对IP开发充满热情,“我期待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漫画,让喜爱这部作品的人沉浸在一个更加激动人心和有趣的宇宙中”[11]。
网文出海的IP生态正处于升级提效的关键阶段。伴随技术浪潮对内容产业格局的重塑,IP生态从孵化到视觉化、商品化,将形成更便捷的产业路径。这个开发链路,也有望从孵化阶段就卷入更多读者和用户,进行IP的视觉化共创,打通多载体的用户情感,为IP一体化运营奠定基础。
3.机遇与挑战并存,知识产权保护各方联动
虽然网文出海势头强劲,翻译效率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可以乘技术风口突破,IP的多模态联动也为网文故事提供了覆盖更多人群的时代机遇,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盗版侵权等问题和隐患仍然阻碍着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文字内容盗版问题不仅困扰国内数字出版行业多年,也在网络文学出海过程中损害了海外创作者、正版平台及出版方的核心利益。以起点国际排名前100的热门翻译作品为例,在海外用户流量排名前10位的盗版文学网站中,对这些作品的侵权盗版率高达83.3%[12]。盗版侵权主体的复杂多元,以及盗版内容传播阵地的强隐蔽性及分散化,大大提高了追溯、取证的难度,受侵害方的维权之路道阻且长。搜索引擎成为盗版的最初聚集地,后随用户软件使用习惯变迁,盗版主阵地又向论坛、网络云储存服务等新媒体平台转移。而海外维权还存在适用法适配这个难点。简而言之,与维权效果相比,网文海外盗版维权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都相对过高。
为了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稳健发展,协同读者、创作者、行业伙伴等多方努力,制度化、规模化打击盗版侵权是必由之路。2021年下半年,阅文集团联合行业和作家开发了一套既主动又高效的“反盗版”体系,在国内数字出版行业文字盗版治理方面取得突破:全年拦截盗版访问攻击1.5亿次,追溯到有效盗版线索62.5万条并进行精准打击,每500本书的单日泄漏链接数从18万条下降至0.8万条,同比下降95.6%,有效保护了原创内容生态。
纵观“反盗版”阶段性经验,技术攻坚是打击盗版侵权的根本依仗,通过技术手段截断源头流出,能够有效缩小盗版侵权规模;借由技术监测盗版侵权链路,也能够大大降低取证的难度。同时,作家、读者、行业伙伴始终是最为稳固的联合“战线”,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反盗版”维权合力,才能有效抵制盗版侵权的滋生蔓延。这两点经验在国内数字出版行业以及数字出版物出海过程中都将有所适用。
四、结语
2022年,《赘婿》《赤心巡天》《地球纪元》《第一序列》《大国重工》《大医凌然》《画春光》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收录至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13],可见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极具全球意义的内容产品和文化现象。从区域到全球,从内容输出到原创模式的移植和本土化,再到联动各方共抓时代机遇、建立全球IP生态产业链,中国网络文学的出海之路不断进化。未来,网络文学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持续深化,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好故事可以超越语言,承载梦想,赢得热爱,这正是网络文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卡文:嘗试将东西方元素融入作品,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96)[EB/OL]. (2022-12-17)[2023-07-05]. https://
wap.xinmin.cn/content/32283409.html?cantowap=yes.
[2]《2022中国网文出海趣味报告》发布[EB/OL]. (2023-03-13)[2023-07-05]. 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34436020.
[3]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EB/OL]. (2023-04-11)[2023-07-05]. https://www.cssn.cn/wx/wx_xlzx/202304/t20230411_5619321.shtml.
[4]“狂飙”的网络文学[EB/OL]. (2023-03-12)
[2023-07-05]. https://www.jfdaily.com.cn/news/detail?
id=591620.
[5]BIBF亮点 | 上海出版“出海”提升中华文化能见度[EB/OL]. (2023-06-15)[2023-07-05]. http://
wenhui.whb.cn/zhuzhan/xinwen/20230615/526151.html.
[6]海外网络文学网站:中国网文的“摆渡船”,海外作者的“孵化器”[EB/OL]. (2023-03-23)[2023-
07-05]. http://ent.people.com.cn/n1/2023/0323/c1012-32649620.html.
[7]红星专访|成都作家现象级小说《诡秘之主》泰文版在曼谷国际书展首发[EB/OL]. (2020-10-10)[2023-07-05]. https://www.sohu.com/na/423747562_116237.
[8]产业·资讯|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开幕,侯晓楠:网文出海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EB/OL]. (2023-05-29)[2023-07-05]. https://web.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038872.
[9]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报告 2021年[R]. 上海:艾瑞咨询,2021.
[10]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开幕 中国网文“破圈”“出海”[EB/OL]. (2020-11-17)[2023-07-05]. https://j.eastday.com/p/1605564689025194.
[11]迪士尼预购《庆余年》第二季海外独家发行权,网文IP出海渐成规模[EB/OL]. (2023-06-17)[2023-07-05]. http://www.ctdsb.net/c1476_202306/1794773.html.
[12]社科院: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EB/OL]. (2021-03-27)[2023-07-05]. https://www.sohu.com/a/457663460_152615.
[13]曹玲娟. 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入大英图书馆[N]. 人民日报,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