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萍 王喆
【摘要】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政策扶持、技术驱动、资本推动等多重作用下,实现了出海模式和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海外影响力与日俱增。扬帆出海的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支强劲力量。从斯图亚特·霍尔的接合理论出发,考察中国网络文学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加速全球社会的双重语境下如何借用互联网模因,从审美共通、情感互动和文化接合三个层面完成与全球大众文化的接合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应直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产业带动、学界联动的协同发展机制,巧妙运用接合策略,打造融合中华文化元素、呼应全球议题、满足世界青年审美需求的网络文学作品,实现中华文化的全球化表达,进一步推动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
【关 键 词】网络文学出海;网络模因;接合理论;中华文化走出去
【作者单位】高金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与认同研究”(21&ZD314);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习近平国际传播论述融入‘全球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2;I206.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3.006
网络文学是伴随着互联网普及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学形态,它既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结合体,也是大众文化勃兴的一种体现。20世纪90年代,网络文学正式进入中国公众视野。2002—2003年,《魔法骑士英雄传说》在东南亚风靡,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之旅由此启程。历经20余年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在政策扶持、技术驱动和资本推动等多重作用下加快出海速度,出版模式迭代创新,出版规模迅速壮大,海外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和主流方式之一。2022年9月,《复兴之路》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学术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中文馆藏书目收录,足以表明中国网络文学正在成为一种世界级的文化现象[1]。中国网络文学与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一起被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发展目标,要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支强劲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对“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一时代命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斯图亚特·霍尔的接合理论,考察中国网络文学以大众文化形态融入全球文化的动因,尝试为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对策建议。
一、重思网络文学何以融入全球文化
目前,学界高度关注网络文学出海这一文化现象,已有研究或从网络文学出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实践层面进行探讨[3],或关注网络文学出海的实践案例[4],较少从全球传播和大众文化视角考察中国网络文学如何破除文化折扣走向世界市场,贴近受众需求,融入全球文化。
使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可见,当前国外已有学者从大众文化传播视角对中国网络文学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如:有学者使用美国社会学家甘斯的品味文化与品味公众理论对中国网络文学进行考察[5];有学者从消费者(读者)和生产者(作者)的关系入手进行可供性考察[6]。国内也有少量学者将文化研究中的接合理论引入短视频、影视等大众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中,对其在异质文化接合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加以分析。顾准认为,李子柒短视频的海外传播是一种文化接合实践,这是解决当前中国影像国际传播问题的一种机制[7]。习少颖和胡敏认为,印度电影借助文化的割舍、拼接、重构等接合策略,形成了印度文化的全球传播能力[8]。总的来看,尚未有学者使用接合理论阐释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动因。
接合理论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最具解释力的理論之一,阐释为在一定条件下用“环扣”将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连接在一起的方式,这个“环扣”不是永远必然、被决定、绝对、本质的,而是一个动态、辩证的交界点,即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形成短暂的连接[9]。霍尔特别强调,不同实践之间的接合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变得趋同或者一个元素融入另一个元素,而是每个元素都保持和拥有其特定的决定性和条件。接合理论解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受众如何被大众文化连接在一起。这一理论秉承了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一以贯之的开放性和介入社会现实的研究取向,凸显了受众的能动性,打破了阶级论、本质主义、还原论等固有思维,将历史、社会结构、阶级、经济、文化等因素放在一起,揭示了这些因素多重接合的可能,从而超越了把文化简单归结为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的范式。
霍尔的接合理论以其多样性、多变性和语境化特征为研究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行性的分析方法。显而易见,中国网络文学是受到多种利益影响并交织多元力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化产品,其成功出海实质上是中国大众文化产品与全球大众文化审美的接合实践。作为一种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也拥有某种“环扣”,进而超越国别、民族、阶层、文化等因素,联结了全球读者。基于此,本文拟围绕中国网络文学与全球文化接合的“环扣”,就其接合的语境、接合的要素进行分析阐释,以挖掘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成功因素,分析中国网络文学与全球读者接合的“环扣”究竟是什么,并思考其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的启示。
二、回溯中华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中国网络文学出海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自我觉醒和复兴的追求与全球化双重作用的结果[10]。2000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报告首次把走出去明确为国家战略。2001年,走出去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自此,中国电影、中国出版等开始加快海外拓展步伐。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宗海外实体书版权贸易也成功签署。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2002年至今,中国网络文学走过了以版权出海为特征的1.0时代和以文本出海为特征的2.0时代,正在步入以生态出海为特征的3.0时代。
1.网络文学出海模式迭代
2004年,起点中文网开始向海外出售网络小说版权,成为国内首个探索网络文学出海的网站。此后,《鬼吹灯》《诛仙》《盗墓笔记》等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纷纷走出国门,在韩国、越南、泰国等东亚、东南亚地区大受欢迎。2012年,晋江文学城与20余家越南出版社、2家泰国出版社、1家日本合作方开展合作,发行地囊括东南亚多国[11]。在网络文学出海的1.0时代,中国网络文学出版商以海外版权授权的方式,将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国家。
2012年以后,随着平台媒体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日益提升,网络文学的海外粉丝开始自发搭建海外翻译平台,积极引进中国网络文学作品。2014—2016年,俄罗斯网络文学翻译网站Rulate以及英国网络文学翻译网站Wuxia World、Gravity Tales等纷纷崛起并呈现爆发性发展态势,这些海外翻译平台为中国网络文学文本出海插上了翅膀。
2017年,起点国际WebNovel上线,并与Gravity Tales达成合作,开启企业、行业和产业出海的战略布局。自此,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进入全新阶段——通过自有平台在海外传播,并出现多模态产品互相联结带动,形成网络IP。《陆贞传奇》《甄嬛传》《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在亚洲、欧美等地的视频平台大受欢迎。
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企业加快推进海外布局,起点国际上线海外原创功能,推文科技自主研发全球首个AI智能翻译系统,阅文集团启动网络文学IP全生态输出计划。目前,阅文、掌阅、纵横等网络文学平台以不同的方式搭建海外作者创作平台,培养海外本土作家,生产海外原创内容,实现了网络文学海外本土化运营。
在IP孵化方面,海外原创IP风生水起,部分海外原创作品
2.情感互动:技术驱动下的网络文学共同体
网络文学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中生成的新型文学形态,其创作、传播、衍生、消费都依赖网络媒介。因此,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典型的草根性和互动性。随着网络文学平台数量的增多及功能的开发,作者、读者、运营者、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更为紧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身份界限不再明显,他们的沟通不再是传统大众媒介时代中作者向读者的单向传递,而是作者与读者在网络空间中平等、双向的沟通交流,他们同时成为网络文学文本的参与者与建构者。在互动交流中,作者与读者保持了网络文学生产的持续性,不断生产网络文学的最新模因类型。
网络文学平台为海内外的网络文学爱好者搭建起一个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他们互相分享写作经验、阅读感受等,从而不断形塑网络文学共同体的集体身份。然而,在媒介技术驱动的加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鲍曼所言的“衣帽间式的共同体”,只进行浅层次的情感互动,难以形成深层次的精神共鸣。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网络文学共同体的情感互动往往体现在表层,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以起点国际WebNovel为例,该平台通过投票、打赏等功能形成了一套付费阅读机制,读者通过付费购买“货币”来解锁新的章节,作者通过创作符合读者兴趣和市场偏好的内容,以获取相应的“货币”,提升自己的等级。这种模式将读者、作者、网络文学平台三方的利益诉求紧密连接,构成了经济维度上中国网络文学与全球大众文化接合的“环扣”,充分发挥了粉丝经济的生产力,保障了网络文学作品的持续产出与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但同时也导致网络文学生态的复杂化。起点国际WebNovel以投票、打赏为参照,对网络文学作品和网络文学作者进行等级化排序,使得网络文学作者缺乏与读者的深层次交流。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沦为迎合读者浅层次情感需求的市场化产物,同质化、类型化问题突出,真正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优质网络文学作品较少。
虽然网络文学平台为众多网络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情感互动空间,使网络文学爱好者获得了一定的社交快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使网络文学作者的审美与网络文学读者的兴趣相连,但市场逐利的资本逻辑让部分读者产生了失望的情绪,从而影响了网络文学爱好者的深度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文化出海。
3.文化接合:读写实践中的文化感知
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让众多海外用户在读写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海外用户的评论中,“中国”相关词语累积出现超15万次,“道文化”“武侠”“茶艺”“熊猫”等中国元素关键词被提及破万次[12]。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天道图书馆》、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异世界的美食家》等出海的网络文学作品广受好评。海外用户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促使中国网络文学在富有烟火气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长期以来,海外用户对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华文化都持有较大的兴趣,但中华文化典籍往往令他们难以理解,造成文化折扣。然而,网络文学能够将中华文化元素合理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满足海外读者阅读需求的新故事,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中华文化。《天道图书馆》以孔子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贯穿全文主线的“孔师”形象,将尊师重道的中华文化融入其中。该作品对“超能力”“异世界”的刻画,能够让海外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感知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此外,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赘婿》《庆余年》等影视作品相继上线海外视频平台,多模态产品的联动配合,也将文化折扣转向文化增值。
纵观风靡海外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其文化接合实践主要发生在包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模因,它使中华文化跨越了语境的边界和认知的障碍。奇幻类网络文学作品主人公的“升级打怪”、科幻类网络文学作品主人公对人类未来的探索、言情类网络文学作品主人公对唯美爱情的追求等,都囊括了不同文化背景受众能感受到的正义感叙事。这些含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模因构成了中国网络文学与全球大众文化的又一“环扣”,帮助海外读者在共有语境下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随着网络文学迈向生态出海模式,众多海外读者参与网络文学创作,将自己在中国网络文学阅读中感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对网络模因进行复制、创作,这些海外原创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推动了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的灵感。在互相借鉴中,中国网络文学跨越语境的边界,与全球大众文化不断接合。
四、提升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力
中国网络文学在政策支持、技术赋能及市场导向下实现了扬帆出海,并从审美共通、情感互动和文化接合三个层面实现了与全球大众文化的接合。然而,目前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仍然任重道远。政府引导、产业带动、学界联动的协同发展机制重要性凸显,能够帮助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推动中华文化走得更远、更快。
1.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配套政策,从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出发,加强对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统筹布局和引导,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网络文学内容精品化、规模化,提升翻译质量。网络文学平台应在政策引领下,平衡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系,积极承担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使命,通过开发社交功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网络文学爱好者搭建起互动交流的空间,使网络文學在交流碰撞中实现与全球大众文化的深度接合,通过围绕优质网络文学IP开发影视、动漫、游戏等多种媒介产品,实现网络文学的“文化增值”。学界应加强对网络文学出海的研究,深入挖掘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内在规律,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扬帆远航提供经验指导。
2.巧用接合策略,实现中华文化的全球化表达
全球传播时代,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愈发激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关键路径在于将中国故事与全球故事接合,实现中国故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全球化表达。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成功出海是因为其能够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经验以柔性的方式接合到全球大众文化之中,从而消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构建起一个协商互动的大众文化空间,实现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对话。因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并不是单向地将中华文化推向全球,而是需要巧妙地运用接合策略,打造融合中华文化元素、呼应全球议题、满足世界青年审美需求的网络文学产品,并在媒介技术的驱动下构建起不同于“主体—他者”的第三文化空间,促进中华文化在与全球文化的对话交流中接合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实现中华文化的全球化表达。
|参考文献|
[1]曹玲娟. 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入大英图书馆[N]. 人民日报,2022-09-16.
[2]张熠. 网络文学出海,9 部翻译作品阅读量破亿[N]. 解放日报,2023-03-23.
[3]何弘. “网文出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人民论坛,2022(16):104-106.
[4]马孝幸,赵梦源.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研究: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外译为例[J]. 新阅读,2022(8):59-62.
[5]ALEXANDER LUGG. Chinese online fiction:taste publics,entertainment,and Candle in the Tomb[J].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1(2):121-136.
[6]XIAOLI TIAN,MICHAEL ADORJAN. Fandom and coercive empowerment:the commissioned production of Chinese online literature[J]. Media,Culture & Society,2016(6):881-900.
[7]顾准. 接合:一种务实的传播中国形象的话语机制[J]. 跨文化传播研究,2022(1):83-96.
[8]习少颖,胡敏. 印度电影產业国际传播的接合策略研究:对四部印度电影的案例分析[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9):58-68.
[9]周宪. 人文社会科学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高金萍.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力研究:基于2000—2018年中国电影的国际舆论分析[J]. 学术界,2020(7):167-175.
[11]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EB/OL]. (2020-08-31)[2023-06-25]. https://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644.
[12]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EB/OL].
(2023-04-11)[2023-06-25]. http://www.cssn.cn/wx/wx_xlzx/202304/t20230411_5619321.shtml.
[13]2022中国网文出海趣味报告发布|海外年轻读者青睐中国网文 [EB/OL]. (2023-03-11)[2023-06-25]. https://www.sohu.com/a/652615008_121124744.
[14]LIMOR SHIFMAN. Memes in a Digital World:
Reconciling with a Conceptual TroubleMaker[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13(3):362-377.
[15]欧阳英. 理解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社会时空与加速社会[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2):9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