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知识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前提与基础,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目标。后者是静态存在,前者是动态过程,需要建立在理解与运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基于此,文章以高中英语译林版必修三 Unit 4阅读板块的 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 为例,诠释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播放视频,激活已知,引导学生获取文化知识
获取多元文化知识是文化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凭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激活学生原有的文化认知,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为文化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片段一: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屠呦呦获奖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Nobel Prize?(2)Do you know who has won the No- bel Prize?(3)What achievements did Tu Youyou achieve to win the Nobel Prize?(4)Do you know Tu Youyou?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作答。问题(1)是针对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进行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获得诺贝尔奖的条件以及相关的知识。问题(2)是针对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物进行的发问,让学生认识到该奖项获得的难易程度。问题(3)是从屠呦呦作出的贡献的层面了解其获得该奖项的原因,即屠呦呦提炼的青蒿素对人类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问题(4)是对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屠呦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以播放视频、提问等方式,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使其进行新旧知识的勾连,丰富了学生对诺贝尔奖、屠呦呦等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为其文化意识的提升做好足够的知识铺垫。
二、提问启思,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理解文化内涵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知识,通过理解、分析、讨论等思维活动,探寻语篇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引领学生在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学习之外,通过分析、推理、评价,启发学生学会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文章隐含的文化内涵。
片段二:
该语篇是一篇新闻报道,讲述了屠呦呦的生平经历以及带领团队成功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荆棘与艰辛,但都没能阻碍屠呦呦前进的步伐。据此,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How does Tu Youyou solve difficulties every time sheencoun - ters them?(2)What are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of Tu Youyou?(3)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scientist who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humanity possess - es?这些问题围绕屠呦呦如何解决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展开,并引申到对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的思考,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语篇中蕴含的深层内容进行思考。学生深受科学家坚持不懈、敢于挑战的精神的感染,学习他们身上具有的可贵品质,努力不懈的奋斗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实现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判断分析,比较文化异同
比较文化异同能够帮助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形成对不同文化包容、理解、尊重的态度。教师可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判断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深化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片段三:
语篇中介绍了屠呦呦使用中医的知识提取了青蒿素来治疗疟疾,据此,教师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 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分析中医与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认识到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疟疾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利于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家国认同感。
四、开展体验活动,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学生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行为取向,需要在文化体验中形成。教师可通过开展诸如英语脱口秀、配音秀、主题演讲比赛、英语朗诵等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和体验中外文化,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片段四:
教师开展了主题演讲比赛的活动,引导学生任选一位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其伟大的事迹,并对伟人的生平、突出的贡献、传奇的经历等信息进行提炼,并将其梳理书写成文,通过演讲的方式呈现。学生在演讲中,一方面深化了对伟人事迹、优秀品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演讲,更深一步地感受这些优秀人物的传奇人生,从中吸取文化精华,激发了其努力学习这些优秀品质的动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为学生创设体验文化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伟人的传奇经历,惊叹其所做出的贡献,激发了学生以伟人为榜样的动力,并将其践行到学习中,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总之,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获取知识、理解内涵、比較异同、汲取精华、塑造品格等路径得以实现。基于此,教师从课堂活动视角,找到文化知识与育人价值的结合点,采取播放视频、提问启思、小组讨论、主题演讲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感悟、体验优秀文化知识,在包容、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坚定本国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