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关注:探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之美

2023-08-29 08:39:53江苏海安市角斜镇角斜小学226600毛陆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16期
关键词:预设课文资源

江苏海安市角斜镇角斜小学(226600) 毛陆霞

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化特征。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对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的科学利用,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带给学生更为鲜活的学习体验。教学生成无处不在,教师需要有捕捉、利用生成资源的主观意识,科学处理生成资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信息支持。教师从多角度关注生成资源的整合、生成气氛的调控、生成信息的利用,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一、关注生成资源整合,确立探索起点

课堂生成是最为灵活的教学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课堂生成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师不仅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还要做好整合处理,让这些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搜集生成信息

课堂生成可以分为预设性和非预设性。如果是教师预设的结果,其生成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些预案设计;而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的自然生成,带有随机性,教师要有随时搜集的意识。非预设性生成常常带有隐蔽性、即时性,转瞬即逝,如果不能及时捕捉,这些生成资源就会自然消失,失去其应用价值。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天窗》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设计了一些思考问题:“作者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屋子安装天窗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如何利用天窗?为什么说下雨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阅读文本,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进行学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疑惑,甚至连一些词语都不理解,如“失落”等。为此,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将不理解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任务推出后,学生都能够主动展开阅读和思考,疑问不断涌现出来。

教师在学情调查中发现问题,适时做出教学调整,让学生从问题讨论者转变为问题设计者,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生成资源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要体现灵活性。如果能做出准确预判,可以设计一些预案,当生成出现时,就启动预案教程,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但课堂生成常常是非预设性的,面对这些动态生成,教师要对信息搜集、分析、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整合,以形成更多的教学调度力量,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恐龙从地面飞向蓝天的过程。教学时,教师从说明文阅读的角度进行任务设计:“找出文中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地方,总结说明顺序,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班级,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进行深度思考,而是在查阅教辅资料,因为教辅资料上有各种答案。为此,教师先组织学生展示问题答案,然后转移话题:“课文阅读需要一些材料的支持,教辅材料或者是其他课外材料,都能给阅读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阅读这篇说明文时,需要哪些材料的支持呢?说说你的建议。”新的问题抛出后,学生开始热议,纷纷给出自己的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教学调整,利用生成资源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值得期待。

二、关注生成氛围调控,点燃探索思维

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进行具体分析,能为教学调控提供素材支持。学生对学习气氛和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一)创造生成环境

课堂生成需要适合的环境,教师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出一些积极探索,能让课堂生成如期而至。即使没有预设的生成出现,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意外生成信息,为学科教学提供素材支持。学科教学需要活动的支持,教师可以设置媒体情境、开展演绎活动、组织问题交流、开展读写训练,为课堂生成的出现创造条件。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母鸡》时,教师组织诵读比赛活动,并做示范诵读,让学生通过仿读训练逐渐掌握诵读技巧。学生诵读过程中,因为技巧方法应用不到位,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出现“唱读”现象,学生用一样的“腔调”展示课文内容,节奏、声调、频度都带有规律性。针对这个情况,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的音频材料,让学生跟读,寻找诵读的感觉。经过几次仿读训练,学生逐渐把握了诵读技巧。教师将诵读比赛改成“诵读评级”活动,挑选一些学生作为评委,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让组员轮流进行诵读展示,而评委则根据相关标准给予评分,确定每一个学生的诵读级别。因为时空条件限制,教师将这项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评级操作,将诵读评级制度化。教师针对学生诵读中存在问题推出评级活动,这是对课堂生成的创意应用。

(二)营造生成氛围

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信息时,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展开设计,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对学习活动做好安排、对课堂气氛进行调控,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课堂生成发挥最佳的助学作用。课堂生成是即时性教学资源,离开教学环境就没有了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珍视课堂生成资源,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组织进行合理调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辅助。

学生对一些灵动性学习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活动,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当中。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在导学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对白鹅的特点进行归纳;然后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记录了其他班级同学的表演情况。看这个同学,他模仿大白鹅走路的样子像不像?”视频播放时,学生被表演者滑稽的演绎所吸引,课堂内笑声不断。很多学生看了视频,都在刻意模仿其中的动作,并展开了热议。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观察,很快就捕捉到了生成资源,并做出教学安排:“结合文本内容和视频,对白鹅的特点进行归纳,借助简笔画的形式,为课文补充一些插图。”学生对涂鸦很感兴趣,很积极地为课文添加插图,使得课堂学习气氛十分融洽。

从学生的插图创作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适合的,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环节,经过观察、思考、分析、构建等多重思考和操作,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关注生成信息捕捉,建立探索基础

课堂生成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需要有及时捕捉的意识,在动态掌控中科学利用生成资源,充分发挥其助学作用。生成资源呈现方式有其个性特征,教师要做好甄别处理,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面的教学设计做好铺垫。

(一)筛选生成信息

学生阅读学习带有个性特征,这为课堂生成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在关注学情时,要对一些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找到隐含的生成信息。教师讲解课文时,学生有什么样的反馈?学生解读文本时,会产生哪些疑问?互动交流时,会产生哪些分歧?阅读展示时,会出现哪些个性观点?这些都属于生成范畴,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考,这样可以生发出更丰富的生成资源。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教师要正确理解预设的作用,有意识地预设无疑能够使课堂形成更丰富的生成资源。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教师设计语言鉴赏任务:“作者描写日出的片段最为精彩,仔细阅读文本内容,说说这些语言的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在鉴赏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建议:“海上日出和泰山日出都属于奇观,可以做一个对比阅读,将相关图片和文字放在一起,这样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印象。”教师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图文信息,将两者放在一起阅读,在对比中寻找海上日出与泰山日出的异同。

这个教学生成资源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及时捕捉,组织对比阅读活动,让学生展开创意学习,使学生收获了丰富的阅读成果。

(二)确认生成价值

所谓价值确认,就是要对生成资源进行等级评估,合理利用更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展开教学,这样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大效益。如阅读鉴赏环节中学生出现意见分歧,这是高价值的生成信息,需要有效利用,即便学生的观点是幼稚的,也不能简单处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以彰显课堂生成的价值。

如统编语文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探险性质的课文,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经历,自然不能建立有形认知。教师让学生深入生活中展开观察和调查,结合生活探索进行思考,在学习小组中展开互动交流。教师则深入课堂中,观察学生的讲述情况,搜集、筛选一些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并通过启发思维、实践应用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确认生成资源的价值,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有效支持,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四、关注生成资源利用,调整探索方向

借助生成资源推进教学,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能够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积极作用。

(一)设计生成活动

语文学科教学有多种活动形式可以选择,教师在具体安排和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更要及时关注课堂生成的出现。质疑释疑、诵读竞赛、即时作文、话题辩论、小品演绎等,都属于学科学习活动形式,教师要合理设计,并及时捕捉活动中的生成资源,对活动进行优化处理,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让学生对人物的特点展开分析:“雨来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少年,从哪些内容能够看出来呢?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讨论分析。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能够看看这部电影就好了!”教师借助网络找到了同名电影,在大屏幕中播放了其中的一些片段。在学生观看电影时,教师设计演绎任务:“观看电影时,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观看完毕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改编课文,集体演绎其中一个片段,我们要制作小电影。”学生听说要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都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电影观看过程中,学生对人物角色展开讨论,为后面的演绎做铺垫。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确保学习环节不断推进。在展示环节,教师借助手机拍摄视频,制作成小电影,并在班级内播放。学生观看自制的小电影后感触很多。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想看课文同名电影的生成资源,设计了拍摄小电影的创意教学活动,这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科学有效应用。

(二)延伸生成应用

教师在设计训练任务时,如果能够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就能有效提升任务的适合性;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估,及时抓住一些生成信息,并对训练设计做出对应调整,延伸学习训练的时空,就能提升训练的有效性。生活写生、整本书阅读、阅读反思、阅读推介、网络信息搜集、网络交互等都是很好的训练形式,教师合理利用课堂生成展开设计,其训练价值更值得期待。

学生对一些趣味性课外学习活动有很强的参与兴趣,教师要给予对应设计,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篇课文围绕“奶奶讲宝葫芦故事”的话题展开回忆,给读者带来了思考和启迪。在讨论“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样”这个问题时,学生给出不同的见解。有学生说:“阅读这篇课文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想到了一些往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出训练任务:“以‘听xx 讲故事’为题,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准备参与班级展示交流活动。”学生大多有类似的生活经历,自然能够积极反馈,进入回忆之中。因为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也都听过祖辈讲故事,所以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并将训练延伸到课外。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又合理利用了生成资源,教学效果得以凸显。

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对课堂生成信息捕捉、分析、利用的主观意识,为教学设计和调度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参考。课堂生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需要倍加珍视,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及时发现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做出适合的反应,推出更多教学活动,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契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预设课文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