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洁
(靖江市孤山镇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局,江苏靖江 214522)
食用水稻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键的莫过于稻米外观(商品品质)和食味(食用品质)。稻米食味,是对稻米食用品质的科学表述,指人通过五官对稻米的综合评判,主要从稻米的外形、香气、味道、粘性和硬度(弹性)这5大方面加以评判。优质食味粳米(软米)要求,直链淀粉含量10%~15%,蛋白质含量6%~7%,水分含量15%~17%,糊化温度低,胶稠度软。
南粳5055茎秆粗壮、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该品种米质优良,食口性和品质也较好,高产与米质协调,具有比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1]。
2022年,靖江市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苏财农〔2021〕104号、苏农计〔2021〕57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靖江市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靖江市2022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方案,进一步促进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科技措施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全市的水稻生产水平,带动全市大面积均衡增产[2]。孤山镇积极响应市局相关工作安排,在本镇开展2022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
南粳5055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与“关东194”杂交,于2005年育成,2011年通过审定,属早熟晚粳稻品种[3],适宜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常规育秧移栽全生育期在160天左右,株高95~100 cm;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能力较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较强;主茎总叶片数18叶,伸长节间7个。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10.0%,垩白度0.8%,胶稠度87.0%,直链淀粉含量10.1%,属阴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
南粳5055品种分蘖能力较强,结实率高达90%,经专家测试,南粳5055有效穗在22~25万穗/667m2,千粒重为24~26 g。后期在持续遭受连阴雨的情况下,亩产依然能够达到500 kg[4]。
2.1.1 创建地点,面积落实
2022年在孤山镇完成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省级千亩示范片,示范片分布在通太村、勤丰村,总面积为200 hm2。核心方位于通太村通东、通西组和勤丰村小东、小西组,总面积为30 hm2;通太村通东组10 hm2,王中、王东10 hm2;勤丰村小东、小西组10 hm2。
2.1.2 创建指标
1)产量指标:全镇水稻单产达到650 kg以上,比前3年平均单产增5%以上,千亩片产量指标达600 kg/667m2,其中百亩核心方产量指标680 kg/667m2。
2)效益指标:示范片比大面积增产50 kg/667m2以上,新增经济效益100元/667m2以上。
3)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指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达100%,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5%以上,节水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全量秸秆还田覆盖率100%。
4)专业化服务覆盖指标:良种覆盖率100%,植保专业化防治覆盖率100%,专业化育秧面积100%,专业化育秧面积100%,专业化机耕、栽插面积100%。
2.2.1 适期播种,壮秧培育
孤山镇属于稻麦两熟,由于温度影响以及对品质的要求,不宜过早播种,但迟播温光不足,影响粒重和产量。确保移栽适期在6月上中旬,栽插最晚时间控制在6月25日。一般芽谷播种掌握秧龄16~18天,干籽播种的按秧龄18~21天,往前倒推确定播期。
采用水稻机械化旱育秧技术培育适龄机插壮秧。精选良种、药剂拌种,合理的落谷量,毯苗机插秧龄18~20天,叶龄掌握在3.0~3.5叶,株高12~17 cm,苗基粗大于2.5 mm,不定根数大于11条,叶长大于叶鞘长度,叶色鲜绿、无黄叶、无病虫,同时要求秧块成苗2~3株/cm2,秧苗根系盘根牢固,提起不散,形如毯状,亦称“毯状秧苗”。
2.2.2 合理密植,精确机插
精细整地,整地时捞除“浪渣”,减少菌源、草源,待土壤适当沉实后机插。插秧时做到用清水淀板,薄水浅栽,田面水层控制在1 cm左右,栽插深度1~1.5 cm,做到秧苗根系入泥、不漂不倒。栽插密度方面,可通过适当缩小株距,以提高取苗率(亩栽不少于25盘),栽插适宜的基本苗,以促进建立合理优质群体,提高群体产量、质量,提升品质。以行距30 cm,平均株距13.0~11.7 cm,栽1.8万穴/667m2,3~4苗/穴,基本苗6万~8万/667m2为宜。
2.2.3 肥料运筹
水稻的产量与施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农技人员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施肥处理,保证稻田土壤结构趋于合理,提升土壤的供肥能力,让水稻的分蘖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和技术来保证肥料的使用效果。要根据水稻分蘖的情况适当增施分蘖肥,在不滥用化学肥料的原则下,尽可能促进水稻的生长。
优质食味稻米高产高效栽培前期采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基施,后期使用有机肥豆粕追施。全生育期施氮量20 kg/667m2,施肥量:前期基肥用长青有机—无机复混肥30 kg/667m2,分蘖肥于移栽后5天、10天分别用25%颗粒氮肥10 kg/667m2、豆粕(含氮量4.54%)100 kg;穗肥于倒4叶用长青有机—无机复混肥40 kg/667m2、46%尿素7 kg/667m2。
2.2.4 科学灌溉
南粳5055对水的要求较高,需要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把握好用水量,通过调整用水比例的方式,实现对整个土地系统的良好控制和规范。南粳5055后期对水分比较敏感,因此后期切忌脱水过早,不然会导致叶片早衰,甚至造成籽粒灌浆不饱,严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机插秧后,因为秧苗较小,所以应灌拦腰水护苗,防止高温天气蒸发死苗,水层深度以苗高的1/3~1/2为宜。在分蘖期要做到浅水勤灌,不淹心叶,每次入水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依次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早生快发,阴天或晚上适时露田2~3次,以促进秧苗扎根活棵长粗。当群体总茎数达到预期总穗数的80%时,及时排水搁田,本着“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搁田原则,采用以多次轻搁为主,切忌一次重搁,以增加土层的透气性,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根部的活力,同时抑制基部节间过长无效分蘖的发生。孕穗抽穗期灌浅水养胎,严防脱水,以免对颖花分化和正常抽穗造成影响。灌浆结实期采用间隙灌溉,以跑马水为主,干干湿湿,于收获前7~10天断水,防止过早断水影响产量和米质。
2.3.1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留茬10 cm以下,同时启用秸秆切碎装置,全喂入式收割机麦秸秆切成2~3 cm或半喂入式秸秆切成5 cm,对收割机转弯局部厚碎秸秆适当采用人工分撒,上水浸泡3天,以中型拖拉机、灭茬旋耕机机组实现秸秆还田,并采用相关农艺配套技术,可一次实现麦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
2.3.2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化学防治等手段,选用安全高效的除草剂于机插后3~4天和无效分蘖期通过2次高效化除技术基本消除杂草危害(建议采用3天土壤沉实期进行栽前化除和机插后3~4天化除),做到防治草害抓早趁草龄小。通过控制无效分蘖,减少田间的郁蔽程度,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实际的植保病虫害情报,用对药剂、抓对时机、用足剂量,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的综合防治。
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成立镇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审查、监督等工作;为加强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工作的技术扶持,邀请市局技术专家,整合镇农技人员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水稻创建项目的方案制定、提供技术服务、组织技术培训和田间测产等相关工作。
根据统一要求,结合本镇水稻生产实际和目标产量等,因地制宜地制定了《2022年靖江市孤山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地点、参与主体、指导服务、规范操作等要求严格落实方案实施。
3.3.1 新型主体培育
近年来,孤山镇响应省、市号召,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摒弃原有水稻种植方式,推行优质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稻米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靖江市小吴家庭农场经靖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于2015年12月成立,属于家庭经营模式。小吴家庭农场位于孤山镇通太村,紧邻新江平路,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加工及销售。家庭农场场地面积为6 500 m2,现有的烘干房、农机库、仓储库等于2019年陆续建成,总投资约1 200万。种植专业化程度较高:种植面积188.67 hm2,有无人机6台、植保机9台、插秧机6台。加工设施、人员完备:烘干房内现有烘干机12台,年可烘干粮食1万t,年销售粮食100万kg。带动周边农民就业,现有工人40人。
小吴家庭农场多年来积极配合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的创建工作,2022年孤山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2个核心方就选择设在小吴家庭农场种植的水稻区域,面积均为10 hm2,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该方于5月23日落谷,6月13日幔田后用100 ml/667m2丙草胺进行封闭化除,6月15日栽插,栽插株行距为25×14(cm),栽1.9万穴/667m2,基肥40%(16-8-16)复合肥25 kg/667m2,基本苗9.88万/667m2,6月27日第一次苗肥施尿素12.5 kg/667m2,7月7日施第二次苗肥施尿素10 kg/667m2,8月5日施尿素10 kg/667m2、穗肥15 kg/667 m2。9 月30 日田间测产:有效穗26.52万/667m2,平均每穗粒数135.7粒,结实率95.7%,千粒重26 g,理论单产787.9 kg/667m2,预估实产710 kg/667m2左右。
3.3.2 打造稻米品牌
水稻种植普遍存在优质不优价、丰产不丰收的现象,种粮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阻碍水稻绿色生产的发展。只有打造品牌,延长加工链条,才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使优质绿色水稻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孤山镇通太村小吴家庭农场于2020年成功注册了“靖通太”大米品牌,目前已成功申报了“靖通太牌乡米和大米”绿色食品。
第一,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问题,为了切实保护种植户们的积极性,要发好、发对粮食相关补贴,保护种植户们的权益,做到应补尽补。同时通过技术指导,让种植户们能够精准用种、用肥、用药,避免过量用药,花费不必要的价钱。
第二,针对专业化程度高的插秧机价格较贵的问题,要培育、扶持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有意愿购机的合作社或者种植户实施作业补贴、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助等补贴方式,提高他们的购机及开展社会化作业的积极性,在服务本地作业的同时积极探索跨区域作业。
第三,为了切实将种植技术传达给种植户们,让他们真正能听懂、应用于实际生产,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制定并逐年修订通俗易懂、贴近地气、简单可操作的水稻绿色种植技术规程。通过开展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交流会等形式,利用好课堂和田间2个学校,全面普及水稻绿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