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干预体系构建

2023-08-28 05:32张蓓佳
关键词:机会动机垃圾

张蓓佳

摘 要:自2017年国家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以来,一直存在居民参与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来源,并提出正向干预措施。研究表明:(1)机会和动机能够对分类行为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而能力与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2)能力通过动机对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要大于机会通过动机而产生的间接影响;(3)对行为的总影响大小依次为机会、动机和能力。依据行为干预措施与行为来源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机会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实现、限制、社会重建和建模。

关键词:垃圾分类;行为干预;行为改变轮理论;“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中图分类号:X79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23)04-0103-09

传统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大量垃圾的直接混装处理造成了对土地的占用、空气水源的污染以及人体健康的危害。在此背景下,垃圾分类成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路径,推行垃圾分类刻不容缓[1。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重要主体是城市居民,其垃圾投放方式的选择对垃圾分类的最终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各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不容乐观2,例如杭州市统计局201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垃圾分类实际参与率仅为20%~30%[3。如何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采取行之有效的正向干预,已成为许多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梳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日本等国家就已开始推行垃圾分类,针对促进居民垃圾分类的问题,国外学术界致力于探索垃圾分类的行为来源,力图根据行为来源找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中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于2017年才全面展开,国内学者对垃圾分类行为来源的研究相对滞后,主要是在与国外理论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中国背景的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较难突破国外研究视角。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来源的研究主要基于内在特征和外在情境两个视角。

内在特征视角从居民个人角度切入,认为居民會“主动选择”个人的行为策略。基于该视角,分析得出影响居民主动选择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特征有态度、道德规范、习惯、认知因素等。态度被描述为居民对垃圾分类行为的情感,Ari和Yilmaz[4通过研究得出态度对分类行为的解释力度为60%,表明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特定态度会影响其实际行为,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其他相关研究中[5-6。垃圾分类是一种环境行为,同样也被道德义务感,即道德规范所驱动,田凤权7、Loan等[8的研究都为道德规范作为分类行为的预测因子提供了实证支撑。作为一种在类似条件下每天进行的行为,垃圾分类有可能会变成习惯性行为。一旦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发的习惯,那么很容易产生重复的行为,所以习惯是支持长期行为的重要变量[9。Wang等[10在研究中还认为居民如果缺乏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例如不清楚将何种垃圾归为何类,将致使很多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不高,这验证了居民拥有的垃圾分类知识越多越可能采取分类行为的理论假设。

外在情境视角是从外部环境出发,认为居民行为是由独立于个人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研究视角。从该视角出发探索促进居民采取垃圾分类行为的外部刺激来源,包括政策法规、社会规范、便利条件等。徐林等[11分别研究了宣传教育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对分类行为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两类政策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都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激励政策的影响更大。但其研究同时也指出经济激励政策的作用只能持续到激励结束为止,如果单纯地依靠经济激励政策很难对分类行为起到长期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多元的政策组合。社会压力可以创造积极的规范,帮助提高分类参与率,同时由于分类是家庭行为,因此内部家庭成员的影响可能会占主导地位12。垃圾分类需花费大量的个人时间、精力,所以即使是提高便利性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分类行为产生重大影响[13-14。例如孟小燕2就认为环境设施及服务对分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于环境态度、社会规范等因素。

关于垃圾分类行为来源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却依然存在两个问题:(1)诸多行为来源出自多个理论,较为离散,例如态度、社会规范是计划行为理论的组成部分,道德规范是规范激活理论的重要构件,缺乏包含多种因素的整体理论来作为分析基础。(2)这些理论本身是独立的行为研究理论,仅能探索行为来源,并不能从理论角度指导如何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现有根据行为来源给出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基于主观经验分析得出的,缺乏一种能将行为来源和干预措施联系起来的理论框架。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引入行为改变轮理论作为研究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全面识别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来源,并根据行为来源与干预措施间的对应关系,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议。

二、理论介绍与研究假设

本文以行为改变轮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理论构件间的关系得到研究的基本假设。因此在该部分,首先将对行为改变轮理论进行介绍,说明理论的层次结构以及每个层次所包含的构件;接着结合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阐述各理论构件与该行为之间,以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假设。

(一)理论介绍

行为改变轮理论是英国学者Michie及其团队于2011年开发的理论模型,主要用于探索影响行为的直接来源,并针对需要改变的行为来源进行措施干预[15。整个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行为层和干预层。核心的行为层是一个“行为系统”,将现有的19个行为科学理论整合到一个单一的可管理框架,即“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中,最终形成三个基本的行为来源:能力、机会和动机,构成了“行为改变轮”的轮毂。其中能力包括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机会由物质机会和社会机会构成,而动机则涵盖了自发动机和反思动机。在干预层中,围绕行为层分布着九个干预功能,分别为教育、说服、激励、胁迫、培训、限制、建模、实现和环境重建。不同的干预功能可以改变不同的行为来源,干预功能和行为来源之间的对应影响关系见表1。

最初行为改变轮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后来逐渐深入到其他领域,例如节能行为[16、食品安全17、入侵物种管理18等,理论运用范围逐渐扩大。行为改变轮理论被设计为一个行为改变框架,主要用于定性研究,常见的研究思路是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基于理论的核心COM-B模型形成访谈框架,从访谈记录中提炼行为的促进和障碍因素,映射到模型的行为来源,从而相应地设计干预措施和支持政策,这在Beyene等[19、Martin和Murtagh[20的研究中都得到了体现。虽然定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较少有学者使用定量方法来证明COM-B模型在描述行为影响方面的效用,因此本文首先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中的COM-B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进行行为来源的分析。

(二)研究假设

COM-B模型指出了行为的三个来源:能力、机会和动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9

1.能力与行为

能力是指个体从事有关活动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包括必要的技能和知識[2。其中身体能力是指身体参与行为的能力,即通过练习可以获得的身体技能;心理能力则是指能够参与思考判断过程的能力,心理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获取的相关行为知识。COM-B模型理论认为能力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更强的能力能够促使更频繁的行为。对于垃圾分类来说,当居民认为自己具有垃圾分类所需的身体素质,例如体力、精力,或掌握较为丰富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时,例如垃圾分类的操作流程、垃圾类别的对应分法,那么垃圾分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会更倾向于采取垃圾分类行为,基本假设如下:

H1:居民垃圾分类的能力正向影响垃圾分类行为

2.机会与行为

机会是指个人之外的所有因素,这些因素使行为成为可能或促使行为发生,包括由物质环境提供的物质机会和社会文化环境提供的社会机会[2。物质机会是指环境因素,例如实施某种行为的材料、设备等随时可用,而社会机会具体是指文化或社区价值观和规范18。COM-B模型理论揭示了机会和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即更多的机会能够促使更频繁的行为。对于垃圾分类来说,当居民认为完成垃圾分类的材料、设备等都十分充足且方便使用时,例如小区的垃圾分类设备健全,步行距离很近,居民便很容易利用硬件条件实现垃圾分类。同时,如果居民的家人、朋友都在进行垃圾分类,那么熟人的垃圾分类行为也会对其产生示范作用。这些条件都能大大增加居民垃圾分类的可能性,基本假设如下:

H2:居民垃圾分类的机会正向影响垃圾分类行为

3.动机与行为

动机被定义为所有能够激发和指导行为的大脑过程,包括习惯性过程,情感反应过程以及分析性决策过程[2。其中习惯性过程和情感反应过程可以归结为自发动机,即由习惯、冲动、情绪等产生的动机;而分析性决策过程则属于反思动机,即通过有意识地深思熟虑和推理,评估威胁、计划、目标以及在心理上模拟与各种行为相关的可能结果从而产生的动机[18。在COM-B模型设定中,动机和行为之间也是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的,即动机越强越能够促使行为频繁发生。对于垃圾分类来说,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每天进行垃圾分类,或是经过评估,居民感知到了垃圾分类能够带来的收益,比如说通过垃圾分类能够换取物质或精神奖励,那么他们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就会更高,基本假设如下:

H3:居民垃圾分类的动机正向影响垃圾分类行为

4.能力、机会和动机

根据COM-B模型理论,动机在能力、机会和行为之间还能起到中介作用,即具有更高能力和拥有更好机会的人会更有动力,从而更容易采取行动。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从个人能力角度来说,居民能够完成垃圾分类的身体素质越高、所拥有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越丰富,垃圾分类的难度就越低,从而越容易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越能够感知到垃圾分类所带来的收益,最终触发两类动机的提升。而从外部机会来看,社区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越方便完备、能够对居民产生影响的人群的垃圾分类行为越频繁,越能促进居民习惯的养成,收益获取能力的提高,实现自发和反思动机的提升。能力、机会和动机间的基本假设如下:

H4:居民垃圾分类的能力正向影响动机

H5:居民垃圾分类的机会正向影响动机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来源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三、數据、变量与方法

本文以合肥市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邀请居民填写根据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来源分析模型中的变量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后续分析。

(一)数据来源

合肥市是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政府于2018年出台了《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截止2021年底,合肥建成垃圾分类示范街道63个,而其他非示范街道尚未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因此以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居民为调研样本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研究结论。望湖城街道是63个示范街道之一,街道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超过75%[22,本文数据即来源于2022年1—2月面向合肥市望湖城街道展开的问卷调查。

研究人员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实地发放调查问卷共700份,受调查者均为当地常驻人口,删除答题时间非常快、全部题项选项一致的不合格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1份,占总调查问卷的87.3%。样本中女性占比数量略高于男性,达到55.2%;居民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5~59之间,共计66.8%;从学历分布上看,本科以上学历的居民数量占比为63.7%;而家庭月收入在4 001~8 000之间的居民最多,占据42.1%的比例。

(二)变量测量

本文首先在以往文献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问卷设计,然后对5名合肥本地居民展开深度访谈,并向3名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咨询,修改了部分问卷题项和语句表述方式,经过数次小规模的预调研,最终确定正式问卷。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设施等概念进行界定和举例说明,确保问卷作答者在问卷填写之前对所描述问题有正确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对能力、机会、动机、垃圾分类行为4个潜变量的测量问项,问项均选取自成熟量表,其中能力变量中问项1~2反映了身体能力,3~5用来衡量心理能力;机会变量中前3个问项用于反映物质机会,后3个问项用来说明社会机会;动机变量中问项1~2描述了自发动机,3~5则体现了反思动机,模型各潜变量测量问项及来源见表2。第三部分是对作答者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等。

(三)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包含了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其中测量模型用于检核数个测量变量可以构成潜在变量的程度,而结构模型可以说明潜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而获得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影响的直接效用、间接效用或总效用。在本文中,能力、机会未受其他变量的影响,为外生潜变量;动机、垃圾分类行为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为内生潜变量。

四、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本文首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及效度检验。然后在符合信度、效度要求的基础上,完成模型拟合,并求出假设路径系数,从而得到假设检验结果。接下来又对各变量间的直接、间接和总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找到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

(一)信度及效度检验

数据通过信度、效度检验是结构方程模型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对611个有效样本首先用SPSS17.0软件进行信度检验,所有测量变量的Cronbach's α值达到0.901,且每一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7,说明模型具有比较高的信度。接着,运用Mplus8.3软件做验证性因子分析,每个测量变量在各自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均处于0.5~0.95之间,且各潜变量的临界比值(C.R.值)均大于0.7,平均方差抽取值(AVE值)也大于0.5,结果显示模型的收敛效度也符合要求。

(二)拟合度及假设路径检验

继续运用 Mplus 8.3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到的主要适配度检验指标如下:χ2/df=1.911<2,TLI=0.911>0.9,CFI=0.936>0.9,RMSEA=0.049<0.08,SRMR=0.061<0.08,表明数据与假设模型能够达到很好的拟合效果。

由图3可知,在基于COM-B理论的模型路径假设H1-H5中,除H1的标准路径系数不满足P<0.1的条件,导致该假设不成立外,其余假设均显著成立。假设H2和H3的成立,说明机会和动机能够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H3的标准路径系数比H2大,则意味着动机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直接影响大于机会。假设H5的成立,说明机会也能通过动机间接地正向影响行为。而假设H1的不成立以及假设H4的成立,则说明虽然能力与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也能通过动机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该研究结果与Varisco等[32的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三)变量效应分析

依据图3得到各行为来源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之间的直接效应,计算得到变量间的间接效应及总效应,结果见表3。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为显著的直接因素是动机,其次是机会,效应值分别为0.598和0.372,说明与机会相比动机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直接驱动力更强。

对比能力和机会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间接路径效果,发现通过“能力—动机—行为”路径传导的间接效应0.228要高于“机会—动机—行为”路径传导的间接效应0.106。这两组路径之所以存在影响大小差异可以解释为:从能力角度出发,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能力的提高都会减少垃圾分类的成本,因此对居民评估垃圾分类行为结果的直接影响较高,同时垃圾分类的难度降低也容易使得该行为成为一种随手可做的日常行为;从机会角度来看,物质机会的增加虽然能够降低垃圾分类的成本,但就中国城市社区的实际情况而言,一方面大多数家庭的垃圾投放者较为固定,另一方面邻里之间的相熟程度并不高,所以对于社会机会来说,即家人、邻居等是否进行垃圾分类对他人评估该行为结果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较小。

从总效应角度出发,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机会,其次是动机,最后是能力。该研究结果与孟小燕[2的研究结论相符,即外部条件因素的综合影响要大于个体主观因素。

五、对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能力、机会和动机的增大都能够促进居民更多地进行垃圾分类,但从影响大小来看,机会对行为的总效应最大,甚至超过其余二者影响之和,因此相较于其他行为来源,采取增加机会的措施能够取得更好的行为促进效果。根据表2中行为来源与干预措施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限制和环境重建措施都能同时增加居民垃圾分类的物质和社会机会,建模则专门针对社会机会的提高。

(一)实现措施

实现被定义为增加手段或减少障碍以增加机会[2。对于垃圾分类来说,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设施的使用便利性是实现措施的核心。具体可从扩大设施覆盖范围、优化设施位置布局、提高设施的操作便利性和灵活配置集中投放时间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在城市社区中尽快实现垃圾分类设施的全覆盖,按照社区人口比例合理分配设施数量,例如每300~500户设置一处,该措施能够做到让居民有地可投。第二,参考社区房屋类型、分布位置、服务半径、垃圾日产量等因素,基于便于投放和利于收运的原则,综合设计垃圾分类设施的空间布局,既要考虑垃圾污染和风向问题,也要兼顾居民的步行投放距离。第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分类投放指引牌,图文并茂地标注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分类投放点位分布、投放时间、投放要求、分类收集流程和作业要求、各环节负责人、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垃圾分类设施还可采用红外感应或刷门禁卡开门的方式,居民靠近或通过刷卡即可自动打开投放口,实现垃圾投放零接触。第四,大部分城市将垃圾分类定时投放时间设置为早晚两个时间段,例如上海市的时间为早上6点半至9点半,晚上17点至20点,然而一些特殊工种人员上下班时间特殊,还有个别独居的高龄老人较少出门,仅在午饭后下楼活动,因此无法在规定时段内投放垃圾。针对该问题,社区一方面可以设置一个24小时开放的误时投放点,以方便误点人员进行垃圾投放;另一方面还可以由志愿者在平时值守时进行“一户一档”摸排登记,经上门核实后,将该部分人群的门禁卡另设投放时间。

(二)限制措施

限制的概念是利用规则减少参与某种行为的机会(或通过减少参与竞争行为的机会增加目标行为)[2。就垃圾分类行为领域而言,限制措施是指减少居民不分类投放的机会,以促进其垃圾分类行为。具体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从硬件方面来看,智能化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是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必要设施,然而以合肥市为例,虽然很多小区配备了垃圾分类投放站或者智能垃圾房,但大部分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站点未实际使用,原楼栋旁的垃圾桶仍在使用,因此需要尽快取缔全部的旧式垃圾桶,让居民的生活垃圾只能投放到分类投放点,使“撤桶并点”工作落到实处。硬件条件的到位能够保障垃圾分类设施的全面启用,但对于居民不分类行为的限制还需要软件条件的配合,例如社区可以组织由社区服务人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志愿队伍,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的志愿服务,安排人员在垃圾分类设施前值守或巡视,对居民的不分类行为进行制止和劝告,从而减少居民不分类的机会。

(三)环境重建措施

环境重建是指可以通过改变物质或社会环境来增加居民垃圾分类所需的物质机会和社会机会。针对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够助力垃圾分类物质环境的改变,具体做法为鼓励和积极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垃圾分类投放设备功能设计中的应用,设备除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投放口外,还应配备智能兑换机、高清显示屏,通过智能控制、人脸识别等方式,具备无人值守、数据实时传递、大数据平台报表一秒导出等功能,居民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参与垃圾分類投放,实时接收环保、垃圾分类政策新闻和公益信息。而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育宣传手段则能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变,线上宣传以微博、微信、网络自媒体等为主要的宣传媒介,通过视频、动画、小程序推广等方式,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常识进行宣传与普及,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效果,也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线下宣传则是通过举办公益宣传活动和讲座、发放垃圾分类画册等模式展开,宣传对象还要下沉至义务教育阶段乃至幼儿园阶段的学生,从小塑造少年儿童对于垃圾分类的正确价值观,利用学生带动家长,从而形成认可垃圾分类、主动承担垃圾分类责任的社会氛围。

(四)建模措施

建模,顾名思义就是为人们建立模仿的榜样。建模措施主要针对社会机会的提升,弘扬社区价值观和规范是其抓手。具体实现流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建立垃圾分类标杆社区、分类示范家庭、个人分类标兵的“社区—家庭—个人”三级示范评选机制。在广泛征集阶段,社区、家庭及个人可通过自主申报、社会举荐或所属辖区分类办提名推荐的形式参加评选,正式评选将按照街道自评、区级复查、社会评议、市级考核的程序逐级进行,评选过程应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以保证评选结果的可信度。第二步对已评选出的示范榜样利用媒体进行大力的宣传报道,安排示范社区代表、家庭和积极个人出席演出、颁奖、音乐会、主题晚会等文体活动,发挥见贤思齐的榜样模范效应,以此带动其他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张思军]

参考文献:

[1] 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行政论坛,2019,(14):116-121.

[2] 孟小燕.基于结构方程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9,41(6):1111-1119.

[3] 這些跟垃圾分类新条例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EB/OL].(2019-08-02)[2021-05-07].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19-08/02/content_7238275_3.htm.

[4] ARI E,YILMAZ V.A proposed structural model for housewives' recycling behavior:a case study from turkey[J].Ecological economics,2016,129:132-142.

[5] MIAFODZYEVA S,BRANDT N.Recycling behaviour among householders:synthesizing determinants via a meta-analysis[J].Waste and biomass valorization,2013(4):221-235.

[6] 樊博,朱宇轩,冯冰娜.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探索性分析[J].行政论坛,2018(6):123-129.

[7] 田凤权.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18):178-180.

[8] LOAN T,NOMURA H,TAKAHASHI Y,et al.Psychological driving forces behind households' behaviors toward municipal organic waste separation at source in vietnam: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J].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2017(3):1052-1060.

[9] BROERS V,SCHARRENBURY M,FREDRIX L,et al.Individual and situational determinants of plastic waste sorting:an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study protocol[J].BMC psychology,2021(9):92-101.

[10]WANG S Y,WANG J P,YANG S,et al.From intention to behavior:comprehending residents' Waste sorting intention and behavior formation process[J].Waste management,2020(113):41-50.

[11]徐林,凌卯亮,卢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1):142-160.

[12]TING D H,CHENG C F C.Develop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ecotourism fieldtrip and experi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7(7):1212-1229.

[13]KNICKMEYER D.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household waste separation:a literature review on good practices to improve the recycling performance of urban area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45):1-17.

[14]XU L,LING M L,LU Y J,et al.External influences on forming residents' waste separation behaviour:evidence from households in Hangzhou,Chin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7(63):21-33.

[15]MICHIE S,STRALEN M,ROBERT W.The behaviour change wheel:a new method for characterising and designing behaviour change interventions[J].Implementation ccience,2011(6):42.

[16]AZIZI Z M,et al.Making sense of energy-saving behavior: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strategies for behavior change intervention[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9(158):725-734.

[17]THAIVALAPPIL A,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matic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ies on factors affecting safe food handling at retail and food service[J].Food control,2018(89):97-107.

[18]MCLEOD L J,et al.Applying behavioral theories to invasive animal management:toward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5(161):63-71.

[19]BEYENE K,ASPDEN T,SHERIDAN J.Using the behaviour change wheel to explore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minimising harms from non-recreational prescription medicine sharing[J].Research in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harmacy,2019(15):130-144.

[20]MARTIN R,MURTAGH E.Preliminary findings of active classrooms:an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during class tim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5(52):113-127.

[21]BANNAN D F,et al.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prescribing errors from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J].Research in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harmacy,2019(15):546-557.

[22]合肥23个街道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合肥垃圾分类工作迈入法治化轨道[EB/OL].(2020-08-04)[2021-06-30].http://zwgk.hefei.gov.cn/public/16531/105360873.html.

[23]MURTAGH E M,et al.Mothers and teenage daughters walking to health:activity using the behavior change wheel to develop an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adolescent girls' physical[J].Public health,2018(158):37-46.

[24]LYDON S.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 measure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and hygiene behavior to inform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19(4):407-412.

[25]ABREU-PLACERES N,et al.Understanding dentists' caries management:the COM-BICCMSTMquestionnaire[J].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18,00:1-10.

[26]李长安,郭俊辉,陈倩倩,等.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居民的差异化参与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8):23-29.

[27]ZHOU H J,et al.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care behaviors using the COM-B mod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7(6):530-538.

[28]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179-211.

[29]WILSON C,MARSELLE M.Insights from psychology abou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behavior change wheel[J].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2016(19):177-191.

[30]HOPPER J R,NIELSEN M C.Recycling as altruistic behavior normative and behavioral strategies to expand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 recycling program[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91,23(2):195-220.

[31]徐林,凌卯亮,盧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1):142-160.

[32]VARISCO T J,et al.Applying the capability,opportunity,motivation,and behavior model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to increase pharmacist comfort dispensing naloxone in Texas: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2020(83):1-11.

Study on the Behavior Intervention of Urban Resident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Wheel

ZHANG Bei-jia

(School of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Since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n 2017,there has been a problem of low participation rate of residents.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based on the behavior change wheel theory,the author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explore the behavior source of urban residents' garbage classification,and puts forward posi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opportunity and motivation can have a positive direct impact on classification behavior 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rect impact between ability and behavior;the indirect influence of ability on behavior through motiv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opportunity through motivation;the total impact on behavior is ranked in the order of opportunity,motivation and ability.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and behavioral sources,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restriction,social reconstruction and modeling are taken to improve the opportunities of resident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garbage classification;behavior intervention;behavior change wheel theory;competency,opportunity,motivation-behavior model

猜你喜欢
机会动机垃圾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垃圾去哪了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给进步一个机会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倒垃圾
没机会下手
倒垃圾